佳能打印机ip1180驱动(20万内,国内关注度最高的合资B级车之一,你挑对了么?)
2023-02-19 00:19:05 小编:网络整理 我要评论
佳能打印机ip1180驱动文章列表:
- 1、20万内,国内关注度最高的合资B级车之一,你挑对了么?
- 2、华润化学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年度报告摘要
- 3、云南:5万余名退役军人成功创业
- 4、环保行业研究与中期策略:估值寻底结束,成长引擎升级
- 5、崩了!美油一度重挫超5%,G7即将宣布!一则消息让甲醇期货突然拉涨?
20万内,国内关注度最高的合资B级车之一,你挑对了么?
近段时间,B级车中势头最猛的是刚上市的全新一代天籁,它搭载了具有可变压缩比的VC-Turbo 2.0T发动机,据称能在高效能和高性能中无级切换,一时风头无人能及。但刚刚年度小改款上市的君威并不服气,28T车型(2.0T)能爆发出261匹的最大马力,再加上9AT的加成,动力性能并不输给搭载CVT的新天籁
从销量表现上看,老款天籁和君威相差不大,天籁略占优势,但君威也表现不俗,能有1万台的月销量,君威具体实力如何,能否抵挡住新天籁的攻击,我们今天就来看看。
上汽通用别克君威
长*宽*高:4909*1863*1461mm
轴距:2829mm
整备质量:1530-1535kg
君威虽然在定位上稍低于君越,但在动力系统和造型设计上都不输给君越,这是由于君威相比君越更早换代。
君威更早运用全新的家族化外观,除了混动车型之外全系匹配9AT。这一代君威不再使用直瀑式前脸设计,改用飞翼式造型,再配合镰刀型的LED日行灯,整体看起来动感激进了不少。新车中高配车型配备矩阵式全LED大灯,中网格栅采用熏黑处理,全系配备主动式进气格栅。车身采用一定程度的溜背设计,从前门贯穿到尾灯的腰线将侧面营造得很有肌肉感。2.0T车型采用双边共双出的排气管设计,运动感不俗。
内饰上,君威和君越的布局相似度很高,也即是整个别克都会使用的家族化环抱式设计,采用触屏和实体按键相结合的方式,相比旧款豪华感提升不少。
在用料和配色上也比较值得夸奖,内饰采用双色配色,相对比较有活力,多处使用软性搪塑材料和多层次多材质拼接,与身体触碰到的基本都是软的。8英寸中控液晶屏支持CarPlay手机互联,并且可以接受一定的语音指令,功能比较全面。
不过除了君威GS版本,全系都没有采用真皮座椅,只是Alcantara仿皮材质,填充不够紧实,舒适性欠佳,但支撑性还是不错的。另外,君威全系都没有配备全景天窗,这点比同级车型稍微落后。
空间方面,尽管作为一台标准的B级车,但君威的内部空间算不上太宽敞,加上稍微溜背的外形设计,其后排头部略显局促。纵向方面,得益于比上一代轴距的加长,腿部空间基本能达到这一级别的主流水准。
发动机:1.5T、2.0T
变速箱:9挡手自一体
君威搭载的是1.5T或2.0T发动机,购买的主流是1.5T 9AT版本,也即是20T车型。君威20T最大功率170马力,最大扭矩252牛米,油门的调校得比较线性,动力响应积极,起步轻盈,比较跟脚,低扭很充足,涡轮的介入并不明显。变速箱升挡积极,除了在中低速会有一点顿挫,其他情况都会比较平顺,有类似于CVT的感觉。大概在85km/h即可挂入最高档,转速维持在1500rpm上下,对于节省油耗相当有效果。
前悬挂:麦弗逊独立悬挂
后悬挂:多连杆独立悬挂
转向类型:电动助力
制动器类型:前通风盘式/后盘式
驱动方式:前置前驱
在底盘调校上,君威的悬挂很硬朗有韧性,支撑性不俗,过弯时能给人足够的信心。但对于路面的颠簸处理得并不算彻底,过稍微大的沟坎,处理得有些生硬,缺乏质感。
工信部油耗:6.3-7.4L/100km
口碑油耗:9.2-10.2L/100km
优点:动力强劲,造型动感时尚适合年轻人
缺点:低配是卤素大灯,隐藏式排气管太低调
整车质保:三年或10万公里
保养周期:首保5000公里,以后每隔5000公里保养一次
保养费用:小保养750元左右,大保养1180元左右(1.5T车型)/小保养925元左右,大保养1260元左右(2.0T车型)
一汽马自达阿特兹
长安福特蒙迪欧
20T 精英型 18.58万元
20T精英型是君威里面的次低配车型,比最低配贵了刚好1万元,但配置方面多了不少,例如更大尺寸轮圈(17英寸)、定速续航、远程启动、真皮方向盘、仿皮座椅、主副驾驶座电动调节、前排座椅加热、安吉星智能互联、车内氛围灯等等。相比之下,已经不仅仅是家用实用,而是开始有了豪华感,整个车型加了舒适性配置之后更有档次了,相对更值得买。
华润化学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代码:301090 证券简称:华润材料 公告编号:2022-016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公司董事均亲自出席了审议本次年报的董事会会议。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年度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
本报告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情况:公司本年度会计师事务所未发生变更。
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目前未实现盈利
□ 适用 √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普通股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普通股利润分配预案为:以2021年末总股本1,479,416,553.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49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 适用 √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一)主要业务和主要产品
1、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主要从事聚酯材料及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聚酯瓶片主要应用于软饮料、食用油、食品包装、酒包装、调味品、日用品包装、医疗药品包装及片材等领域。
2、主要产品工艺流程
聚酯瓶片产品生产流程主要包括聚酯流程和固相缩聚增粘流程两部分,具体如下:
(1)、聚酯流程
聚酯流程是以PTA和MEG为主要原料,在反应过程中加入添加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过酯化、缩聚反应后生成的熔体经过滤生产出基础PET切片。
(2)、固相缩聚(SSP)流程
固相缩聚(SSP)的原理是基础PET切片在固体形态下进一步缩聚提高聚酯切片的分子量。具体反应过程主要是:基础PET切片在高温氮气、低于熔点温度的环境下,在固相状态下进行发生聚合反应,并通过氮气带走乙二醇、乙醛等副产品,完成产品的提高粘度、脱醛。
3、主要产品的上下游产业链
公司原材料主要为PTA及MEG,上游来源于石化产品,其价格受原油等基础原料价格和市场供需关系影响。公司与国内外主要的PTA及MEG生产商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其中PTA主要集中在国内采购,MEG有部分需要由国外进口,进口部分主要来源国为沙特、科威特、马来西亚等国。
公司主要产品聚酯瓶片用于生产饮用水瓶、热灌装饮料瓶、碳酸饮料瓶、食用油瓶以及医用采血管、膜、片材等领域,下游应用主要为食品饮料行业,且目前销售主要集中在国内。
4、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聚酯瓶片生产所需要的主要原材料为精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MEG),属于石油化工产业链下游产品。公司利用规模优势,统一安排原料采购,与国内外主要原料生产商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签订框架长约,根据生产需要约定月度采购量,稳定大部分原料供应,同时根据原材料价格波动和销售订单情况,通过现货、期货锁定原料成本,进一步控制采购风险、降低采购成本。
公司以常州及珠海为中心,根据地理优势,综合考虑原材料品质、供应商规模等相关因素,建立合格供方审核及评价管理机制,形成《合格供应商名录》并实施动态管理,每年度更新一次。主要原料及长期使用的原辅料采购采用集中采购模式,且供应商须在《合格供应商名录》中选择;其他一般性原辅料及生产物资会采取招标、询比价、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择供应商。
(2)、生产模式
公司实行计划和订单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依托自身生产能力自主生产。公司每年年终根据当年的运营和销售情况制定下一年度的生产计划,每月月末根据当月运营和销售情况制定下一月度的生产计划。同时,公司根据客户的订单情况对具体生产安排进行调整。
(3)、销售模式
公司已建立覆盖全国和全球主要市场的销售网络,执行以市场直接客户为主的直销模式。公司可以根据产品的库存情况进行现货交易;也可以依据客户的实际需求,与长期合作的重点客户签订年度框架协议,根据客户的订单需求,逐月滚动交货,月度结算;或者根据自身的生产计划与客户签订远期交货的锁价合同。
在货物交付模式方面,境内客户主要采用公司送货上门和客户自提的方式进行,而境外客户则主要采用FOB、CIF的方式进行。
(4)、研发模式
公司聚酯瓶片产品主要采用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瑞士布勒公司的先进成熟工艺技术;新材料业务根据行业特点,通过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聚焦突破重点关键领域,目前公司在新材料领域掌握了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并建立起一套系统性的创新项目全过程管控机制,确保研发项目管理规范化、结构化、标准化运作。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用途、工艺流程、上下游产业链以及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行业发展变化
1、行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聚酯瓶片行业通过技术研发和市场整合,在产业规模、技术革新、集群效应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产能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一体化、规模化发展成为新的行业发展趋势。我国聚酯瓶片行业在产业完整度、技术先进性、生产成本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已成为全球供应能力和供应稳定性领先的国家。全球聚酯瓶片产能主要分布在以我国、印度为代表的亚太地区,未来新扩建项目亦主要集中在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地区。根据华瑞信息CCF发布的《2021年聚酯产业链年报》,中国大陆地区聚酯瓶片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比例约33%,我国聚酯瓶片产能位居世界第一位,其余产能主要分布在北美、欧盟、中东和非洲等地区。从聚酯瓶片全球贸易流向看,亚洲既是聚酯瓶片主要出口地区,也是主要消费地区之一,而美洲、欧洲等地区是主要瓶片进口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级聚酯材料凭借其高透明性、高机械性能、高可塑性、高阻隔性、高可回收性、高性价比等优良特性已成为首选的绿色环保健康包装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饮料、化妆品、药品等领域。报告期内,随着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及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消费需求不断复苏,传统的食品饮料等下游领域需求逐步恢复,同时疫情背景下激发了片材防护、生鲜冷链、日化产品等领域的应用需求,从而行业整体需求实现快速增长。但报告期内,布伦特原油从年初50美元/桶一路攀升至85美元/桶,年均70.6美元/桶,较2020年上涨62.3%,导致行业上游的主要原材料价格亦同步大幅上升,PTA受成本抬升推动,含税价格从年初的3680元/吨涨至5550元/吨,年均4699元/吨,较2020年上涨29.7%。MEG受原油和煤炭两大原料推动,含税价格从年初4400元/吨涨至7300元/吨,年均5240元/吨,较2020年上涨36%。随原料价格抬升,聚酯瓶片内盘含税价格从年初5400元/吨涨至8200-8300元/吨,年均6815元/吨,较2020年上涨25.4%。成品价格涨幅落后于原料价格涨幅,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行业的盈利空间,同时由于疫情反复、集装箱短缺、港口拥堵等因素导致的全球海运费用的大幅攀升,亦进一步降低了行业的利润水平。
PET作为可循环利用的绿色环保健康包装材料,未来有望迎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机遇。随着业内龙头企业技术研发成果的不断转化,以PET为基础的新型聚酯材料和新兴应用领域不断涌现,产品应用领域进一步细分拓宽。聚酯新材料开始应用于风电叶片、轨道交通、建筑建材、光学功能性薄膜、汽车电气元件材料等众多领域,并逐渐形成对玻璃、铝、纸、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木材等传统材料的替代效应,不断创造出新的需求增长点,显示出化工新材料行业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内部分新型聚酯材料具有较高技术壁垒,来源主要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较高,国内部分龙头企业不断加强技术攻关,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逐渐实现国产化和进口替代。
2、行业上下游状况
聚酯瓶片处于石油化工产业链中下游,主要原材料为PTA和MEG。随着国内聚酯产业链上游炼化一体化项目产能的陆续释放及持续扩张,PTA供求关系实现从自给自足转向出口,主要原材料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进口依赖度进一步降低。MEG国内产能和产量进一步提升,进口份额逐渐减少。
随着聚酯产业链下游新型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和出口市场的稳步增长,行业下游需求增速将进一步领先于供给增速,行业供需结构和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
3、行业政策环境
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实施石化、化工等行业绿色化改造,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021年5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推进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提升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水平,加快推动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
2021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强化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推进能源总量管理,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推动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坚决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鼓励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
此外,报告期内,国务院各部委相继发布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等产业政策,从宏观层面对包括化工新材料在内的相关行业在能源利用、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等方面提出要求并作出宏观规划,促使相关企业不断加强研发创新并提升生产工艺装备和技术水平。上述政策限制、淘汰落后产业,同时也给有竞争力企业带来发展机遇,有利于实现行业优胜劣汰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4、进出口贸易状况
随着我国聚酯瓶片产能不断增长,在全球的供给地位不断提升,我国聚酯瓶片出口量保持较快增长。在出口市场方面,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聚酯瓶片产能所在地,具有较强的价格及质量优势。
2021年欧美及其他地区受新冠疫情反复、极端气候、能源危机等因素影响,原料供应和物流运输面临巨大挑战,聚酯装置出现集中减停产状况,海外聚酯瓶片需求进一步向以中国大陆地区为主的亚太地区转移;报告期内,国内聚酯瓶片出口市场迎来复苏,根据华瑞信息CCF发布的《2021年聚酯产业链年报》,2021年内中国聚酯瓶片的出口量占消费总量的比重大约在32%。国内聚酯瓶片2021年出口总量在353万吨左右,同比增长约40.6%。聚酯瓶片出口价格从年初770美元/吨涨至1180美元/吨,年均979美元/吨,较2020年上涨40.1%。
(三)行业格局和趋势
1、市场需求向好趋势
随着疫情的缓解,下游食品饮料企业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同时,受包装以及生产应用等领域广泛使用的驱动,行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行业研发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不断升级迭代,PET材料应用领域逐渐扩大,性价比高且可再生循环的环保PET材料将越来越多的替代PP、PE等包装材料,预计未来片材及其他食品包装领域的需求量会继续快速增长,聚酯瓶片行业供需格局预计继续改善。
出口市场方面,随着中国聚酯瓶片行业产能及产量的持续增长,作为全球供应能力和供应稳定性最强的国家之一,中国聚酯瓶片在出口市场方面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体现,预计中国瓶级PET净出口量也将继续提升。
2、行业龙头企业的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
行业内龙头企业一方面通过自建或兼并扩大产能规模,纵向沿产业链布局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另一方面纷纷开发差别化、功能化产品,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发展。伴随聚酯行业发展进入成熟期,龙头企业在产品供应和定价能力方面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3、节能减排与绿色低碳发展成行业共识和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务院及各部委相继发布的产业政策均鼓励化工新材料行业推动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对“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作出重大战略决策部署。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以石化化工等行业为重点,推进节能改造和污染物深度治理,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述产业政策的推出,必将促进化工新材料行业在循环经济、能源利用、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等方面加大研发投入,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3、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 是 √ 否
单位:元
(2)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 是 √ 否
4、股本及股东情况
(1)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公司是否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
□ 适用 √ 不适用
(2)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3)以方框图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5、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三、重要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聚酯瓶片业务和原料贸易业务。受益于传统食品饮料领域及片材防护等新兴领域需求的增长,以及出口市场份额的增加,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聚酯瓶片销量172.20万吨,同比增加3.45万吨,产销率达103.99%。报告期内聚酯瓶片产量165.59万吨,与同期基本持平,产能利用率103.49%。受海外聚酯装置集中减停产因素的影响,海外聚酯瓶片需求大幅增长,公司2021年度产品境外销量49.22万吨,同比增长27.55%。报告期内,受市场影响,公司原料贸易业务营业额累计同比下降19.87%。
报告期内,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公司原材料成本进一步上升,且因集装箱短缺、全球港口拥堵导致海运费同比上升56%;同时天然气价格的上涨,亦导致公司单位产品能耗成本的增加。虽成品售价有一定提升,但全年聚酯瓶片毛利水平同比下降。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研发人员引进及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持续加大高性能PET泡沫材料项目、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项目及其他新材料项目的研发投入,公司研发费用支出较上年同期上涨59.79%。
综上因素,本报告期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225.36万元,同比下降23.3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52亿元,较同期下降40.13%,因出口销售主要采用远期信用证结算模式,报告期内境外销量大幅增加导致应收账款上升。因本年IPO募集资金,公司资产总额达到898,503.76万元,同比上升52.09%,资产负债率为31.25%,财务风险较低。
报告期内,尽管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的叠加冲击与交织影响,但公司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按照十四五规划蓝图推进重点项目开展,通过科学运营管理,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步伐,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的重点工作如下:
1)、公司始终以客户与市场需求为中心,应对市场变化,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受海外需求复苏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聚酯瓶片产品出口量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为解决集装箱短缺的难题,公司率先在行业内开展了散货船的运输模式,并加强与船务公司、货运代理公司的合作,开拓新的航线和运输方式,最大限度保障海外供给。受限于产能规模,公司积极调整销售结构,执行大客户优先策略,内销主要客户销量同比提升10.8%,境外销售主要客户销量同比上涨40.1%。虽受疫情影响,但坚持通过现场 线上的形式开展持续性技术培训与交流。2021年底,公司向国内外不同类型的100家客户发放问卷调查表,经统计、测算,客户满意度达96.4%,体现了客户对公司的信赖感和认同感。
2)、开展世界一流企业对标管理,建立卓越运营体系,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公司成立对标管理提升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开展世界一流企业深入研究,通过与行业标杆及其他优秀企业基于八大维度进行对标,有深度、有侧重,建立华润化学材料对标指标体系,深挖内部管理因素,在战略、组织及人才、全价值链运营、科技创新等领域找出管理短板,开展各项管理提升工作。如通过优化工艺,开展技改项目,推进目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报告期内,公司产品优等品率、能耗指标、PTA物耗指标等均优于瓶用聚酯(PET)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行业指标Ⅰ级水平。
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化学材料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数字化决策加速企业智能与数字化转型进程,持续助力智能制造,完成产业数字化和工业互联网领域智慧能源管理、智能实验室管理等智能化项目的建设,建设数据中台,完成工业大数据的实时归集和管理供应链数据的融合应用,推动公司提质增效。
公司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全年组织各类培训活动百余次,参训四千余人次,通过组织经理人盘点、技能人才任职评聘识别高素质人才,优化人才结构。40余名经理人实施任期制契约化管理,通过层层分解战略目标,签订聘任协议和业绩合同,保障战略落地。
3)、落实能耗和环保政策要求,强化安全生产、稳定运行
公司持续优化能源利用结构,以天然气和绿色电力部分代替煤电和化石能源,使生产过程低碳化,统筹推进能耗管理与生态环保工作。2021年9月,根据政府部门能耗双控的要求,公司常州、珠海生产基地生产用电开始压降,生产线降负荷运行以压减用能。为最大幅度降低对生产的影响,公司充分利用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和酯化蒸汽余热发电项目,采取多种节能降耗措施,积极与相关主管部门沟通,配合完成能耗双控政策目标。
在推进能耗和环保工作的同时,公司始终做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巩固提升工作,开展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诊断改造,健全危废管理台账以及出入库管理,强化聚合生产装置特殊作业的审批。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或环保事件。
4)、加强研发能力建设,推进研发技术成果转化
报告期内,珠海华润材料10万吨/年PETG特种聚酯工程一期项目已于年底顺利完成产业化建设,一次性投产成功,目前已经实现生产线稳定运行。产品检测结果显示质量优异且稳定。特种聚酯PETG是我国工程塑料和高端包装材料的短板产业,也是国家需攻关的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目前国内主要依赖进口。PETG项目的顺利投产,实现了特种聚酯材料领域的国产替代,对于公司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公司PET泡沫一期项目按计划开展产业化建设,产品经第三方检测材料性能可达进口同类产品水平,PET泡沫关键品种CR-HP100和CR-HP150取得DNV认证声明,获得该牌号风电行业销售许可;阻燃PET泡沫产品通过轨道交通DIN5510、EN45545认证以及符合GB 8624规定的建筑材料及制品的B2级阻燃要求,实现PET阻燃泡沫轨道交通行业和部分建筑材料行业销售许可。截至报告期末,2万方生产线进入连续化试生产阶段,5万方生产线进入安装调试阶段。
2021年10月,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项目获得由国务院国资委主办的第三届央企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二等奖。以该项目为依托,成立常州华润高性能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目前已基本完成厂房装修,应用于车厢体的轻量化复合板材已小批量投产销售,初步获得客户认可。
公司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二十大产业集群”的战略布局以及深圳大学的区域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联合深圳湾公司、深圳大学低维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三方共同筹建成立“华润-深圳大学高性能纤维及先进复合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围绕高性能纤维、先进复合材料和有重大应用前景的高端新材料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开发开展研发合作、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构建产品技术壁垒,加快研发成果转化。
因应行业发展趋势和响应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公司在国内首创利用废旧PET瓶生产食品级聚酯的“瓶到瓶rPET”及共聚酯rPETG技术,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rPET、rPETG等再生材料,生产的10%食品级rPET产品已获得可口可乐认证,并出口海外,rPETG产品已成功运用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部分场馆建设,引领了行业绿色发展。
为落实新材料研发中心建设,公司在常州及珠海两地同步建设研发中心,常州研发中心已于2021年7月份通过竣工验收并于报告期内投入使用,珠海科创中心亦已于2021年底完成建设。
为适应科技创新高速发展,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公司启动了《GB/T29490-201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体系贯标工作,制定了一套符合体系运行要求的程序及制度,2021年8月取得知识产权体系认证证书。
在激励科技型人才队伍方面,公司出台研发项目考核与奖励办法,根据新产品产业化后实际收益情况,按一定比例奖励项目团队,使其收入与创新项目的科研进展及产业化产生的效益挂钩,从而激发科研人员持久创新活力。在创新型新公司成立时,尝试多种激励方式,可按科研成果评估价值分配股份,研发团队也可以自有资金投资入股,提升项目产业化成功率。
云南:5万余名退役军人成功创业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2018年11月19日,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在昆明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云南退役军人工作开启新纪元、迈向新征程。7月29日,“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退役军人工作专场发布会在海埂会堂举行,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主要负责人介绍全省退役军人工作的相关情况。
完成1800多名转业军官安置任务
服务保障水平提质增效。云南建成146个行政机构、落实编制1180人、建成16125个服务中心(站)、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20203名,成立省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构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力量“三驾马车”同向发力的格局;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的实施意见》等105项政策制度和81项内部规范,军地、成员单位及省、州(市)、县(市、区)之间联动机制运行顺畅,组织领导、工作运行、政策制度“三个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自成立以来,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圆满完成了1800余名转业军官、80余名随调家属安置任务;同时,积极探索一定区域内异地安置、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安置退役士兵的方式,建立健全服役贡献与安置待遇相匹配的工作机制,树立“重牺牲奉献、重实绩贡献”的安置导向,高质量完成6700余名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和退出消防员安置任务,做到安置对象、接收单位和部队组织“三满意”。
为退役军人提供50余万个就业岗位
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想方设法加大就业创业服务保障力度,出台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18条措施,构建党委、政府推动,政策措施促动,社会力量联动,搭建平台带动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四轮驱动”模式,制定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实施办法和承训机构考核评估办法,与国企合作创办省级退役军人就业培训创业孵化基地,首次举办省级退役军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选聘80余名专家学者和退役军人企业家组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导师库;举办省、州(市)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以及各种线上线下招聘活动7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万个,实现新增就业4.8万余人。截至目前,全省共有3722名退役军人获得“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扶持,获得贴息贷款4.69亿元。5万余名退役军人成功创业,年纳税近30亿元。
我省连续4年按10%以上增幅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下拨抚恤补助经费80多亿元;2万余名农村籍重点优抚对象生活困难补助实现“城乡一体”;退役士兵地方一次性经济补助由每服役满1年3600元提高至4500元;增发20余万名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12个月抚恤补助金作为丧葬补助费;实施临时价格补贴,发放金额1.8亿元,惠及优抚对象近500万人次;完成3万余名退役士兵社会保险补缴工作;开展“情暖老兵·关爱帮扶”专项行动和“‘八千里边防百镇千村’为困难退役军人送温暖行动”,发放个案帮扶援助4000余万元;全系统干部职工常态化联系4200余名困难退役军人,开展沟通联络、走访慰问、帮扶援助工作。
全省2300多处烈士纪念设施得到修缮
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组织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和颁授烈士光荣证仪式。投入资金1.6亿余元,全面实施县级及以下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全省2300多处烈士纪念设施得到修缮。
大力宣传张富清、杜富国等先进典型,持续开展“三个模范”(模范退役军人、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及个人)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11名个人和2个单位被评为全国“三个模范”;8个单位和15名个人被评为“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及个人”;7名个人被评为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百名优秀主任(站长)”,营造出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率先在全国开展创建“美丽军营”活动,投入资金1.6亿余元,集中整治“六个方面”639个项目,驻滇部队营区及周边环境焕然一新,官兵执勤和生活环境得到改善。驻滇部队积极支持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投入6600余万元,实施“四项扶贫工程”,帮扶90余个贫困村如期脱贫;修建“红军”路、援建“八一”学校、捐建卫生所等。全省11个城(县)、2个单位、2名个人被命名表彰为全国双拥模范,60个城(县)、74个单位、71名个人被命名表彰为全省双拥模范,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得到巩固,尊崇军人职业、尊重退役军人的氛围更加浓厚。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丹丹
责编:张曦
编审:杨艳
终审:周建军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环保行业研究与中期策略:估值寻底结束,成长引擎升级
(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郭鹏,许洁,姜涛)
一、从污染防治到资源化,双碳助推产业新契机
(一)基本面 政策面共舞,底部布局机不可失
2018 vs 2022,相同的估值,不同的基本面。复盘环保估值演绎,2018 年 PPP 整 顿、工程类环保公司成长逻辑受挫,板块估值下探到历史最低点 15.47 倍 PE-TTM。 2018 年后环保基本面持续改善:(1)板块利润自 2018 年以来连续三年正增长;(2) 板块利润中运营类占比从 17 年的 44%提升至 86%;(3)垃圾焚烧板块净现比维持 1.5 以上、自由现金流净流出收窄,已基本摆脱“有业绩、无现金”的市场质疑。目 前板块最新 PE-TTM(收盘价:2022/06/23)为 18.3 倍仍处历史较低水平;从行情 来看,GF 环保指数 2021 年至今跑赢沪深 300 指数 14.1 个百分点,并且垃圾焚烧、 再生等细分板块业绩欣欣向荣,板块估值与基本面呈现错配。
乘双碳东风,环保核心发展主线正在由污染治理向资源化利用(传统环保侧)、新能 源方向(泛环保侧)切换。在“双碳”的大背景下,伴随着“1 N”政策体系的不断 压实,“减污降碳”、“循环再生”、“能源替代”等方向的重要性大幅提升,环保行业 核心发展主线也正由污染治理向资源化利用(传统环保侧)、新能源方向(泛环保侧)切换。行业正经历增长引擎升级、商业模式优化的关键时期,结合板块 2022 年 PE 仅为 13.5x,具备投资性价比。
(二)全球碳中和浪潮势不可挡,中国双碳“1 N”政策引领行业发展
国内双碳“1 N”政策体系已进入执行阶段,助推企业碳减排加速。2021 年 10 月双 碳“1 N”顶层设计出台,明确以节能增效、能源替代、循环再生和巩固碳汇为核心 的中国式碳减排实施路径。2022 年以来,不同行业、不同省份的“N”系列政策加速 发布,3-5 月进入政策及文件发布高频阶段,截至 2022 年 6 月中旬,福建、广东、 湖北、山东等 10 个地区已发布双碳指导纲要。中国“30·60”碳中和实施路径愈发 清晰,更具体、更高频的政策出台将加速企业的碳减排之路。
全国碳市场中国 CCER 交易有望年内重启,加速企业减排投资效用已现。中国全国 碳市场首次履约周期圆满结束,截至 2022 年 6 月 23 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 (CEA)累计成交量 1.93 亿吨,累计成交额 84.43 亿元。CCER 将为企业增加业绩 弹性、改善现金流,伴随 CCER 或将于年内重启认证、北京与雄安联合争取设立国 家级 CCER 交易市场等预期加强,环保、绿电相关等投资需求有望超预期。
全球视角:碳中和浪潮不可逆,欧盟引领新一轮规模更广、影响更深的减碳行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地区将碳中和提升至法律层面,据能源与气候智库(ECIU) 统计,截至 2022 年 6 月中旬,17 个国家及地区已立法,31 个国家及地区发布行政 法令。 纵观全球,欧盟始终走在全球碳中和行动的前列:在 2019 年发布的纲领路线图《欧 洲绿色协议》的指引下,欧盟 2021 年颁布《欧盟气候法》明确“2030 年比 1990 年 碳排放减少 55%、2050 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随后即提出“fit for 55”一揽子立法 提案(包括修订现有法律及制定新法案)及政策提议,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法律依 据及有效路径;今年 6 月欧洲方面已启动 8 项提案的立法程序。我们预计伴随“fit for 55”计划的推动,更多行业的减碳要求上升至立法层面,欧盟新一轮规模更广、影 响更深的减碳行动将至。
以 CBAM 为例,与 21 年 7 月欧委会方案相比,2022 年 6 月 22 日欧洲议会通过的 新修订方案纳税范围更大。2021 年 7 月欧盟委员会提交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 立法草案,后经历多次讨论、修订、投票,2022 年 6 月 22 日欧洲议会通过 CBAM 草案修正案。相较于欧委会方案,本次法案范围扩大:新增纳入塑料、有机化学品、 氢和氨行业;且新增纳入间接排放考核,即制造商使用的外购电力亦要考虑在排放 成本中;此外,将 CBAM 正式时间延后 1 年至 2027,并且将免费配额退出时间点 提前。
伴随着日趋严峻的减碳预期,欧盟碳交易市场范围不断扩充、标准愈发严格。欧盟 碳交易体系(EU-ETS)自 2005 年正式启动以来规则愈发严格:2018 年欧洲议会及 理事会通过修订法案——《2021-2030 年碳排放交易体系指令》,排放配额总量将 以 2.2%的速率下降。为了与《绿色协议》目标相匹配,2020 年欧盟委员会再次提 出 EU-ETS 的修订法案,排放配额总量将以 2.2%/年的速率下降提升至 4.2%/年, 2030 年 EU-ETS 部门的排放量与 2005 年相比减少 63%(而非现有的 43%)。2022 年 6 月 22 日,本修订法案已获得欧洲议会通过。
环保众多细分领域深度契合减碳方向,投资性价比突出。由于碳排放与污染具备较 高的同源性,在我国国情下,减污降碳并举更具性价比;且近期生态环境部等 7 部 门发布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亦强调二者协同的重要性。环保众多细分 领域深度契合主流减排方向:(1)传统环保侧:垃圾焚烧属于可再生能源,可获得 CCER 减排指标;再生资源企业通过废料回收再利用,实现工艺流程优化和原材料 节约,减排效应突出;节能环保装备、余热锅炉等可实现节能增效。(2)泛环保测: 环保企业转型风电光储氢等清洁能源领域,可直接实现能源替代。
(三)传统环保:“无废城市”催化固废、再生资源发展新机遇
双碳背景下强化“无废城市”,赋予固废企业新生机,助推循环再生方向加速启航。 复盘近 30 年环保产业发展史,政策为行业最直接的催化剂,从 2010 年的烟气治理、 2015 年“水十条”,到十三五”规划下垃圾焚烧产能快速增长,产业演变逻辑可概括 为“政策明确需求→规范付费模式与监管→企业投融资加速完成订单→业绩及估值 提升”。2021 年以来,在双碳的背景下,政策主线由污染治理转向减污降碳,特别是 《“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推动百余座“无废城市”建设, 今年 4 月 100 余座城市名单正式公布,有望引领新一轮垃圾处置、循环再生的需求 浪潮,催化环保行业发展主线由 To G(污染治理)向 To B(循环再生)转化。
固废、再生资源企业为“无废城市”的重要载体,投资规模有望加速增长。垃圾焚 烧和再生资源板块可几乎涵盖“城市固废的减量、资源化、无害化”各个细分环节。 考虑到“焚烧 ”(特别是再生资源)的协同效应,在产业园模式下生活垃圾/危废/工 业固废协同更具经济性,故固废、再生资源企业为“十四五”期间 100 座无废城市 建设“固废一张网”最优执行主体,具备规模 资金 技术三重优势。伴随十四五期 间百余座城市的落地,固废及再生资源企业投资规模有望加速增长。
固废及再生资源企业增长属性突出,政策加持有望持续高成长。从2021年营收及业 绩来看,(1)焚烧板块2021年净利润64亿元(同比 29%)、经营性现金流净额95 亿元(同比 25%),运营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已达77%。头部公司有望加大外延并购 和第二成长曲线开拓。(2)循环再生2021年板块业绩增速超过40%,未来几年有望 延续高成长态势。
CCER 有望给固废企业带来 12%~24%的利润弹性,国补加速发放亦将改善业绩及 现金流。我们结合历史垃圾焚烧 CCER 项目 0.3~0.5 吨的单位垃圾减排量,并结合 区域碳交易试点 20~40 元/tCO2 的 CCER 交易价格,预计在 0.4 吨单位减排水平的 中性条件下,若能如期纳入全国碳交易体系中,CCER 有望给垃圾焚烧带来 8~16 元 /吨额外收入,相当于主流上市公司 250 元/吨运营收入的 3~6%、50 元/吨净利润的 12%~24%(扣税后),利润增厚能力显著。此外,2022 年政府基金支出预算中,包 含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其他政府性基金大幅增加至 4529 亿(增加约 3600 亿元),伴 随 2022 年国补加速发放的预期,我们预计垃圾焚烧企业现金流将持续优化。
公募 REITS 发行加快,以运营资产为主的环保板块有望迎来价值重估。两单环保公 募 REITs 项目首创水务、首钢绿能上市至今的涨幅分别达 41%和 41%,位列涨幅第 一及第三。两单项目 2021 年派息率为 5%~10%,也就意味者可提供 1 亿元现金分 配的环保资产,给予了 10~20x 的市值定价,对应市值均值可达 15 亿元。若参考 REITs 对运营资产的估值,以垃圾焚烧为例:固废企业 2021 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 14~20 亿元,对应运营资产价值可达 196~300 亿元,是当前市值的 2.0~2.6 倍。除 垃圾焚烧外,污水处理、供暖等细分行业亦拥有持续稳定经营的优质运营资产,且 分红属性明确、未来成长性确定,期待后续 REITs 项目滚动发行带动环保资产重估。(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四)泛环保:新能源转型打开行业成长天花板
环保企业加速开辟新领域,新能源为重要方向之一。环保企业历经几十年发展,龙 头产能、利润体量已颇具规模。2022年至今我们看到不同细分龙头企业正依托自身 禀赋加速布局新兴赛道: (1) 新能源材料:旺能环境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伟明环保布局印尼高冰镍业 务;龙净环保未来围绕膜法提锂、锂电新能源等进行布局;金圆股份、久吾 高科、倍杰特布局盐湖提锂等。
(2) 风光发电:圣元环保携手三峡集团布局福建海上风电;清新环境与华东新华 能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合作开发风光发电、储能等新能源项目;龙净 环保未来亦将布局光伏风电EPC建设运维业务。
(3) 氢能:瀚蓝环境投资餐厨垃圾制氢项目;圣元环保合作设立氢能研究院,研 发储氢材料、固态储氢装置等;联美控股与上海长三角氢能科技研究院签署 战略合作协议,并以1亿元投资爱德曼氢能源装备公司等。
(4) 储能:中国天楹与如东县政府签订投资协议、与瑞士重力储能开发商Energy Vault签署技术授权许可协议,推动重力储能项目在国内落地;清新环境布局 电化学储能,可为火电灵活性调峰提供技术服务。
环保企业转型优势:资金优势、股东资源、技术积累。伴随龙头企业自身资源禀赋 的不断挖掘,传统环保步入成熟期且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撑,诸多环保企业选 择商业模式优、成长空间广阔的新能源作为第二成长曲线。在新能源这一新蓝海市 场下,环保企业依托资金优势、股东资源、技术积累等,跨界谋求新的成长点。 (1) 资金优势:以固废行业为例,存量项目运营保证未来20% 的业绩增长、 10~20亿/年稳定现金流,给予新兴业务扩张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
(2) 股东资源:旺能环境依托美欣达集团废弃车拆解产能,打通锂电回收的上下 游渠道;伟明环保借助控股股东伟明集团与Indigo公司合作;龙净环保依靠 控股股东紫金矿业,在绿色矿山、新能源等方向优势互补。
(3) 技术或项目积累:圣元环保依托自身在福建地区的项目、客户资源;久吾高 科依托于在陶瓷膜领域的技术积累,新增盐湖提锂、CO制燃料乙醇、钛白清 洁生产等新兴下游应用;倍杰特依托污水处理领域的高强度膜、纳滤膜等。
二、固废:成长与防御兼备,“焚烧 ”延展新思路
固废行业“攻守兼备”,“差异化竞争”打破存量博弈困境: (1)伴随二十余年高速发展,固废龙头体内在运产能规模普遍已达2.2~3.9万吨/日。 在资本开支放缓、存量资产盈利稳定下,5.7~18.5亿元/年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022 年9.0~14.4倍PE估值以及抗周期特性显著提升固废资产防御配置性价比; (2)展望后续,固废企业一方面可通过外延并购持续提高市占率,另一方面“无废 城市”、“城市矿山”等政策超预期也延展了固废企业布局思路——依靠自身“差异 化”资源禀赋积极转型循环再生、新能源等新兴赛道。而固废企业多元的转型路径 也解决固废存量时代“内耗”困境,后续长期成长潜力依旧突出。
(一)基本完成“去填埋”历史使命,并购整合加速龙头市占率提升
2020年全国焚烧产能已达66万吨/日,“十四五”增量空间有限,行业迈入成熟阶段。 根据《城乡统计年鉴》披露,经历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全国焚烧产能 规模已达66万吨/日,全国垃圾焚烧化率已达54%(对应垃圾填埋率由2010年61%下 降至2020年42%)。我们测 算2025年全国焚烧产能约可达100万吨/日,2020-2025年焚烧产能目标复合增速仅 为8.6%,我国现已基本完成焚烧替代填埋的历史使命,产业布局已经初具规模,行 业正式迈入成熟阶段。
固废企业基本度过投资高峰,典型公司7成以上在手产能已投产,正式迈入稳态运营 阶段。截至2021年末,7家A股上市公司合计在运产能为19.7万吨/日,在建产能2.4 万吨/日、筹建产能4.2万吨/年,在建 筹建/在运比已下降至34%。行业65%以上在手 产能已经投产,除去绿色动力、伟明环保外,其余公司投产产能比例已达75~100%。 并且伴随行业空间逐步饱和,近年上市龙头新签订单规模亦呈现着明显下降的趋势。
增量空间有限、竞争格局固化,存量阶段并购整合将是大趋势。截至2021年主流十 家垃圾焚烧上市公司产能市占率已达54%,市场玩家已经趋于稳定,竞争格局逐步 固化。而从分地区的焚烧化率来看,江苏、浙江等众多发达地区焚烧化率已超50% 以上,未来行业增量空间主要来自于地方财政能力欠佳的中西部地区。对于固废龙 头来说,收购其余公司体内优质垃圾焚烧资产更具性价比。近两年龙头垃圾焚烧企 业收并购项目加速趋势已现,旺能环境、伟明环保、瀚蓝环境等公司外延扩张动作 频频,预期垃圾焚烧行业增长模式将逐步由历史新签项目驱动转变成并购驱动。
(二)存量资产造血能力优异,自由现金流转正窗口期已至
存量时代看造血:稳定创造5.7~18.5亿/年经营现金净流入,自由现金流优化保障转 型的资金保障。根据Wind统计,六家垃圾焚烧公司2021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体量可 达5.7~18.5亿元,对应近三年平均净现比值除伟明环保外均大于170%,垃圾焚烧运 营资产造血能力出众。一方面,稳定盈利及造血属性给予垃圾焚烧资产出众的防御 配置潜力;另一方面伴随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提升、投资现金流支出逐步萎缩,板块自由现金流已明显改善,现金流优化将给予后续新兴业务布局充裕的资金保障。
我们结合主流固废企业的产能规模、经营效率等指标,通过制作典型公司模型来观 测企业资本开支及自由现金流的情况。在测算模型中,假设垃圾焚烧公司运营产能 由2019年的1.5万吨/日至2022年的3万吨/日,实现三年产能翻倍;而资产开支也将 在2020至2021年来到最高点(两年支出约50亿元),此后将逐年下滑;伴随投资现 金流出见顶、新增产能投产并增厚业绩,将在2023年实现自由现金流由负转正。
(三)“差异化成长”摆脱成长局限:无废城市 新能源布局潜力佳
“十四五”百座无废城市启动,固废企业为最佳执行主体之一。广义的城市固废垃 圾包括(1)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处置;(2)废有色金属、废电子电器、 报废汽车、废电池,废塑料、危废处置等。目前“十四五”已明确“百座无废城市” 的建设目标,相应投资需求即将进入放量高峰期,其中垃圾焚烧和再生资源板块可 几乎涵盖“城市固废的减量、资源化、无害化”中的各个细分环节。我们认为固废 企业、再生资源企业依托现有的基地及固废处置产能,能高效对接到除生活垃圾干 垃圾以外的各类固废资源,是城市矿山资源化承接主体的不二之选。
“无废城市”践行者:瀚蓝环境启动“瀚蓝2.0”模式,“焚烧 ”业务多点开花。以 瀚蓝环境为例,公司横纵拓展固废产业链效果显著,2021年环卫、餐厨处理、工业危废业务分别实现收入7.3、1.3、3.3亿元,同比增长43%、67%、232%。1.纵向: 2021年新增垃圾清运转运项目8个、环卫服务项目25个。2.横向:(1)餐厨:截至 2021年在手产能为3069吨/日(在运产能1180吨/日,占38.45%),产能储备丰富保 障未来增长。此外,2021年公司实现餐厨垃圾提油量1万吨,伴随餐厨项目陆续投产, 下游出售生物柴油原料利润放量值得期待。(2)其他:2021年工业危废处理量达8.99 万吨,同比增长120.88%;农业垃圾处理营收同比大幅增长658%至3593亿元。
城市矿山下的万亿级循环再生 新能源市场,固废龙头“差异化布局”打开第二曲线。 固废企业作为无废城市的践行者,双碳政策下亦催化出数万亿级的再生资源、新能 源市场。固废龙头可依靠自身“差异化”资源禀赋积极转型循环再生、新能源等新兴 赛道:(1)旺能环境依托集团美欣达的废弃车拆解产能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产业;(2) 圣元环保依托自身在福建地区的项目、客户资源,协同三峡布局福建海上风电;(3) 伟明环保依托集团资源布局印尼高冰镍业务。固废企业多元的转型路径也解决固废 存量时代“内耗”困境,后续长期成长潜力依旧突出。
(四)“焚烧 ”新方向:生物柴油处高景气阶段,餐厨、固废企业将受益
餐厨处理企业作为生物柴油行业资源方,将充分受益于废油脂/生物柴油价格上涨。 餐厨处理企业作为我国废油脂处置的正规军,通过与政府签订BOT协议获得合同覆 盖范围内的餐厨垃圾长期且排他的处理资质,并可稳定从餐厨垃圾中提取出废油脂, 是生物柴油行业的重要资源方,可视作生物柴油领域的“石油股”。其中餐厨项目收 入与废油脂价格挂钩,但成本刚性且稳定,油价持续上涨下利润显著提升。(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021年至2022年4月生物柴油出口月均价上涨63%,生物柴油正处量升、价提的高 景气阶段。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我国出口的生物柴油月度均价由2021年1月的1052 美元/吨(约6814元/吨,按当期月均汇率测算,下同)增长至2022年4月的1711美元 /吨(约10996元/吨),增速高达63%。根据生物柴油网,截至5月30日工业级混合油 (UCO)港口价已达1.06~1.07万吨/吨(不带票),生物柴油报价已达1.28万多元/ 吨,价格进一步上涨。我们认为生物柴油价格上涨有短期供需差的影响,但是长期 供需矛盾加剧趋势更为明确,后续生物柴油价格仍有望维持高位,而作为拥有最具 减排潜力废油脂原材料的中国企业将率先受益。
废油脂价格上升显著增厚餐厨项目利润,10000元/吨(含税)价格下IRR水平将升至 22%。由于成本固定,废油脂销售均价波动将直接影响项目盈利。根据敏感性测算, 废油脂价格由历史低位的4000元/吨上涨至目前10000元/吨,项目吨废油脂利润将由 1391元/吨提升至7034元/吨,净利率水平由13%提升至41%,而若项目全生命周期 废油脂售价维持在10000元/吨,则项目IRR水平将由7%提升至22%。
餐厨企业(北清环能)及固废龙头(瀚蓝环境、旺能环境等)有望率先受益。通过 统计各家上市公司最新的餐厨运营产能,其中北清环能、光大环境、伟明环保、旺能环境和瀚蓝环境在手产能规模都超3800吨/日。除去北清环能为聚焦餐厨处理业务外, 光大环境、伟明环境、旺能环境和瀚蓝环境都是以垃圾焚烧为主的全国固废龙头, 餐厨业务是其固废产业链一体化布局的一部分。伴随着废弃油脂价格持续走高,餐 厨项目盈利能力持续增厚下,上述两类企业均有望充分受益。
三、碳中和提速再生资源发展,关注渠道及技术壁垒
(一)再生资源碳减排属性突出,5 万亿市场空间开启在即
我们认为再生资源 2.0 时代即将到来,再生资源将由“鼓励回收”转向“需求驱动”。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再生资源过去大多沉淀在工业、生活体系中,目前正逐步流入 循环市场。从政策端来看,洋垃圾禁运带来的资源缺口亟待补充;碳中和背景下原 生资源开发速度或放缓;商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推进将保障再生资源回收。总的 来看,我们认为再生资源的价值将持续提高,需求也将持续释放,行业将从“前端回 收驱动”到“后端需求驱动”,行业将进入正向循环阶段。“十四五”循环再生规划中 提及的 5 万亿市场释放在即,再生资源新时代大幕拉开。
再生资源减排属性突出,碳中和目标提振企业回收利用需求。在双碳目标下,高碳 排放企业减排压力较大,而每种再生资源的循环使用都可以减少“开采原材料、原 材料初加工”时的碳排放。碳交易制度建立后,重污染企业需长期购买碳配额实现 碳排达标,叠加高昂的碳排超标罚款预期,企业更有意愿通过循环再生、节能增效 和能源替代来实现永效减排。除碳交易制度外,我国也有望进一步引入碳税,提高 碳排放的成本,企业将更有动力使用再生资源替代原生资源,对再生资源需求的增 长将进一步刺激再生资源价格的上涨,从而增强再生资源企业的盈利能力。碳中和 目标带动再生资源行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量持续增长,再生资源回收总额2015年后进入快速增长期。2012- 2019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量稳步提升,2011-2019年CAGR达10.1%。但2015年我国 主要品种再生资源价格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持续下行,再生资源回收总值同比下 跌20%。而后2016年初疲软低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反弹,再生资源价格回暖, 再生资源总值持续升高。
再生资源回收总值自2015年后以高于第二产业GDP的速度增长,印证再生资源回收 率提升。2016-2018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值增速显著高于第二产业GDP增速,2019 年两者水平相近,2015-2019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5.0%、9.6%。但我国再生资源回收 率较部分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发展空间广阔。
To B 商业模式叠加下游需求旺盛的背景下,资源化渠道壁垒技术壁垒为王。再生资 源行业整体为 To B 商业模式,由于上游分散导致各个子行业头部公司大多为低市占 率,因此回收渠道壁垒或技术壁垒为再生资源行业格局演绎的“点金石”。 我们将再生资源企业分为两类: (1)技术壁垒类:凭借技术优势及产业链延伸,如金属危废资源化、废铝利用; (2)渠道壁垒类:迅速构建行业先发产能,打造渠道壁垒,如动力电池回收、再生 塑料、生物柴油、酒糟资源化等。
(二)动力电池回收:千亿市场释放初期,汽车产业链企业渠道优势显著
动力电池市场空间迅速放量,测算 2030 年锂电池回收规模中观预测下达 1089 亿 元。考虑动力电池报废周期约为 4-6 年,基于新能源汽车投产高峰期,我们测算动 力电池回收行业将在未来 10 年迎来市场空间的快速爆发。其中“先三元,后磷酸 铁锂”的市场爆发节奏值得重点关注。目前市场参与者亦持续增加,建议关注已有 三元电池回收布局且持续规划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的企业,其具备先发优势,可迅速构建渠道壁垒,迎来快速发展。
汽车企业凭借其维修渠道为行业的主要供给方,换电站若未来大规模推广亦将成为 主要供应。从市场参与者来看,第三方回收企业凭借其产能先发布局优势,迅速扩 大产能规模,并构建与汽车企业/电池企业的合作,或成为行业当前发展阶段的主要 参与者。此外,电池企业/正极企业等亦加速布局,通过其与汽车企业的产业链上下 游关系,形成快速扩张。
湿法回收工艺回收率高、金属纯度高,日渐成为企业采用的主流技术路线。目前回 收方法主要包括干法回收、湿法回收、生物技术回收。湿法技术相对成熟,回收得 到的金属盐、氧化物等产品纯度能够达到生产动力电池材料的品质要求。目前格林 美、邦普集团等国内领先企业,以及 AEA、IME 等国际龙头企业,大多采用了湿法 技术路线作为锂、钴、镍等有价金属资源回收的主要技术。从目前来看,技术分化 尚不明显,预计行业主要以渠道铺设为主。
(三)危废资源化:头部公司掌握技术及渠道壁垒,市占率提升在即
危废资源化行业头部公司已具备技术壁垒,产能迅速扩张带动市占率提升。危废资 源化行业旨在处理含金属危废,产品为再生合金或金属。从行业目前发展阶段来看, 头部公司已经持续构建更多金属提纯品类及更高金属提纯品位,相较行业其他参与 者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据测算盈利能力可超普通资源化企业 7 倍以上。目前头部公 司市占率仅 1-4%,企业正处于扩展周期,产能陆续落地后利用率持续提升,有望迎 来市占率提高。
技术壁垒:深度资源化碾压普通资源化,测算增厚 7 倍以上利润空间。深度资源化 技术产物提取金属品类多、富集度高,盈利能力碾压普通资源化。近年来伴随危废 资源化技术不断迭代更新,部分深度资源化公司通过工艺、配伍及设备的优越性,可较普通资源化多提取 4-5 种金属,且金属富集度高。 我们测算深度资源化较普通资源化利润可达 7 倍以上。我们看好由技术优势带来的 超额利润空间,为深度资源化企业奠定竞争格局演绎的基础。
目前头部危废资源化企业市占率均不足7%,未来依靠技术一体化、地域广布局、危 废收集先发优势三重效应实现市占率提升。我们预计龙头公司将进一步拓宽产业链 上下游,从前端富集向后端深加工拓张,扩大盈利空间。其次,龙头公司借助盈利带 来的竞争优势以及自身融资优势将进行多地域布局,形成规模效应。此外,行业资 质申请时间长、壁垒高,先发龙头企业上游客户稳定,卡位优势显著。
(四)再生塑料:欧洲 r-PET 市场空间释放,头部公司具备全球渠道
欧盟明确2025、2030年PET瓶再生料比例要求,同等标准测算下全球远期食品级 rPET需求潜力可达920万吨/年。欧盟《关于减少某些对环境影响的塑料制品的指令》 中明确要求以PET为主要成分的饮料容器中再生塑料的使用比例到2025年不少于 25%,到2030年不少于30%,未来对于食品级再生PET的需求将不断上升,预期欧 盟2030年食品级rPET需求潜力可达88.8万吨/年,同等标准下全球远期食品级rPET 需求潜力可达920万吨/年。
再生塑料回收网点分散,得渠道者将占得先机。发达国家回收体系成熟,收集环节 系统化、规模化,但废料出售环节依旧分散。以WM为例,截至2020年12月31日, WM目前拥有302个垃圾转运站,147个回收处理中心,回收纸板、纸张、玻璃、金 属、塑料、建筑和拆除材料以及其他回收商品并转售或重新用于其他用途。由于各 地区废料种类、质量、运输成本等各类因素存在项目差异,因此WM给予旗下各回收 处理中心与第三方收废企业合作的能力和自主权。中国回收体系尚未完全成熟,产 业链各环节仍旧分散,这也就意味着对于下端再生企业来说,收料需打通各个分散 回收网点,回收渠道能力强弱直接决定了公司能否获得废料及货源的稳定性。
政策明确食品级rPET使用比例要求,价格倒挂下再生rPET利润空间丰厚。与其他再 生塑料品类价格普遍低于原生塑料的现状不同,由于欧盟政策规定2030年PET瓶中 再生料使用比例不低于30%,并且可口可乐等国际龙头明确再生料使用目标导致高 端rPET粒子供不应求下,近两年欧盟食品级再生PET价格已超出原生PET价格 200~700欧元/吨左右,形成了价格倒挂,食品级再生PET价格高达2万元/吨。而再生 PET成本与PET新料相当,食品级再生PET利润空间厚。(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食品rPET提出更高技术要求:具备渠道、技术优势企业竞争力突出。从渠道层面来 看,当前全球回收渠道网点多且分散,仅美国WM旗下就拥有140余个回收站点,并 且不同国家之间废料价格差异显著,因此能否打通全球各细分地区的众多回收渠道 是再生造粒企业成功的重要前提,已经拥有废塑料成熟回收及销售渠道的企业优势 显著。另一方面,伴随着食品rPET需求释放,历史普遍使用的物理法无法达到产品 标准,而掌握“瓶对瓶”物理 化学法中核心技术的企业(例如拥有SSP的三联虹普) 同样具备一定话语权。
四、重点企业分析
(一)瀚蓝环境:燃气亏损利空出清,固废业务维持高增长
燃气亏损利空出清、固废业绩同比增长 69%,全年业绩持续向上。公司 2022Q1 实 现营业收入 27.27 亿元(同比 32.0%)、归母净利润 1.59 亿元(同比-34.3%),业 绩增速低主要因为天然气采购价格提升导致燃气业务 Q1 亏损 1.6 亿元(去年同期 盈利 0.2 亿),扣除燃气业务后公司 Q1 业绩约 3.19 亿元,同比增速超 60%,公司 明确 4 月起天然气购、销差价倒挂情况已经扭转,全年燃气业务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与去年持平),因此:(1)看 2022 年,依靠固废高增长,全年业绩增速有望保持 25% ;
(2)看 2023~2024 年,2021 年燃气亏损但销气量同比增长 57%,气价理 顺后燃气利润有望在 2020 年 1.56 亿上更进一步。 固废运营业务增长强劲,“焚烧 ”业务持续放量。2022Q1 公司固废业务实现收入 15.13 亿元(同比 38.4%)、净利润 2.48 亿元(同比 69%),固废项目进入业绩放量期。截至 2022 年 3 月底,公司垃圾焚烧在运规模 2.56 万吨/日,4350 吨/日试运 营及在建项目将在今年放量,并且众多餐厨(939 吨/日)、中转站(2920 吨/日)、危 废(3 万吨/年)、制氢(2200 吨/年)等“焚烧 ”项目和 10.5 万方/日排水项目将在 2022 年内建成投产,公司全年成长属性依旧突出。
“瀚蓝模式 2.0”对标“无废城市”,股东增持彰显发展信心。发改委明确“无废城市” 十四五 100 座城市目标,而公司已打造全面对标无废城市的“瀚蓝模式 2.0”模式, 订单竞争优势突出。此外公司控股股东已增持 0.38%公司股份,目标增持 0.74~1.23%,彰显对公司价值认可。
(二)旺能环境:业绩稳增、现金流亮眼,期待锂电回收项目放量
业绩稳增、现金流亮眼,高成长持续兑现。公司 2021 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29.68 亿 元(同比 74.8%)、归母净利润 6.48 亿元(同比 24.1%);扣除 5.79 亿元建造收入 后,运营收入达 23.89 亿元(同比 40.7%)。伴随垃圾焚烧项目陆续投产,2021 年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 35.6%达 13.05 亿元。2022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60 亿元(同比 21.1%),归母净利润 1.69 亿元(同比 15.1%)。
外延并购加速焚烧扩张,餐厨业务放量期已至,低估值高成长属性突出。(1)截至 2021 年底,在运焚烧产能 2.23 万吨/日,试运营 在建 筹建 0.31 万吨/日;上网电 量同比增长 33%,吨发电量同比增长 4%;公司通过外延并购保障焚烧成长性,2022 年获得云南省首个项目(800 吨/日)实现区域扩张。(2)公司实现餐厨垃圾运营收 入 2.56 亿元(同比 190%),截至 2021 年底在运产能 1720 吨/日,试运营 在建产 能 1000 吨/日。仅依靠垃圾焚烧项目外延并购及产能爬坡、餐厨业务放量,未来 2 年有望达到 20% 的业绩增速,低估值、高成长下更具弹性。
锂电回收快速扩产爬产,集团汽车拆解业务构建协同优势。子公司立鑫新材料的动 力电池提钴镍锂项目(一期)于 2022 年 4 月正式运营,负荷率已爬产至 80%,预 计全年可完成 70%以上产能,2023 年达产;项目对应镍钴锰提纯量 3000 金吨/年 (2022H2 扩展至 7500 金吨/年),碳酸锂提纯量 1000 吨/年(2022H2 扩展至 2800 吨/年)。公司亦规划 6 万吨废电池/年的磷酸铁锂电池回收业务。公司股东美欣达集 团拥有 10 万辆/年废车拆解产能,与上市公司锂电拆解业务构建良好协同。
(三)中再资环:大股东整合落地,市占率 渠道价值被低估
中再生(控股股东)整合完成,再生资源业务迈向大发展。公司实控人中国供销集 团将所持有的中再资源(公司第二股东)100%股权注入中再生(公司大股东),导 致中再生股权结构变为供销社 60%绝对控股(此前仅为 38%)、民营持股 40%,并 有望实现供销集团再生资源业务、资产的整合理顺。供销总社再生业务 2021 年营收 351.5 亿元,废钢、废塑料、家电拆解、汽车拆解等凭借独有的全国回收渠道优势处 于国内领先地位,预期股权理顺后,再生资源业务成长速度或将加快。
废电拆解市占率剑指 33%,产能扩张不断加快。我国四机一脑理论报废量超 2 亿台, 且非电视机的占比仍在不断提升。发改委、供销总社要求 2022 供销系统力争废电处 理市占率达 33%,而 2021 年公司拆解量超 2000 万台、同比增长 7%,市占率预计 超 20%。公司正加快拆解产能并购 扩产,我们预期公司未来 2 年拆解量增速依然 较快。
新品类扩张值得期待,公司占据发展先机。公司 2021 年实现收入 34.69 亿元、归母 净利润 3.09 亿元(同比-29.4%),利润下滑主要是受制于 21 年 4 月基金补贴调整, 目前已基本消化。2022 年 Q1 受疫情影响拆解量不足而固定成本较高导致业绩下滑 较多,但仍然看好全年增长(类似 2020 年的情形)。我们预期家电、手机、电池、 汽车等新品类拆解政策有望加快推出,公司作为集团的唯一上市平台,将占据发展 先机。
(四)北清环能:废油脂资源化龙头,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显著
废油脂资源龙头,股权激励明确三年70%复合增长目标,高成长属性突出。公司目 标打通废油脂资源化全产业链,依靠加速收并购餐厨项目及启动生物柴油产能布局 保障高成长,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8.27亿元(同比 138.33%)、归母净利润0.81亿 元(同比 78.38%) ,股权激励目标下2022~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达1.8、2.7和 4.0亿元,三年扣非业绩复合增速超70%。
资源端:并购保障餐厨项目快速扩张,2023年目标8000~10000吨/日产能,热力资 产公募REITs化提供资金支撑。公司作为国内唯一以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主业 的上市公司,锁定餐厨处理规模已达4530吨/日,位列上市公司前列。根据投资者关 系记录表披露,公司拟通过并购等方式2022年实现6000~8000吨/日、2023年实现 8000~10000吨/日累计餐厨规模,产能加速放量。而1万吨/日产能目标拥有16万吨/ 年低采购成本的废油脂资源潜力,UCO现价已超1万元/吨。伴随餐厨并购加速,公 司资源潜力更加突出。此外公司拟以热力资产发行公募REITs,有望带来可观的一次 性资产增值收益,并可通过盘活资产获得充裕资金,加速废油脂资源化布局。
销售端:废油脂供需格局愈发紧张,公司此类废油脂资源企业优势显著,70万吨/年 生物柴油打通全产业布局。公司与滨阳燃化开启40万吨/年二代及30万吨/年一代生 物柴油产线建设,在前端废油脂资源回收优势显著下,下游生物柴油布局有望在完 善公司全产业链布局的同时增厚产品附加值。目前欧盟对生物柴油需求量超1500吨 /年,其中仅23%为减排属性最佳的废油脂制备,UCO替代空间广阔。除废油脂外, 棕榈油亦是重要原材料之一,而印尼作为全球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产量占全球的 60%,而欧洲生物柴油18%原料来源为棕榈油。一方面印尼主动暂停棕榈油及废油 脂出口,另一方面欧盟法案亦明确未来将逐步淘汰棕榈油制备生物柴油,生物柴油 的原料供应愈发紧张下,除棕榈油外的另一原材料废油脂2021年初至今涨幅突出。(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五)高能环境:金属危废资源化龙头,定增助力危废资源化高增长
受减值影响但 2021 年业绩增速仍超 30%,2022Q1 业绩同比 43%。2021 年实现 营收 78.27 亿元(同比 14.6%),归母净利润 7.26 亿元(同比 32.0%),业绩高速 增长系危废资源化业务表现优异,此外,公司对贵州宏达计提商誉(0.28 亿)及信 用减值。2022Q1 实现营收 15.66 亿元(同比 23.8%),实现归母净利润 1.70 亿元(同比 42.9%),超出市场预期。公司危废资源化快速增长,垃圾焚烧项目逐步投 运,工程收入下降,共同带动 2021 年运营收入占比达 62%(前值 31%)。
2021 年危废资源化收入同比增长 156%(前值 93.64%),产能持续扩张。危废资源 化板块持续快速增长主要系阳新鹏富、靖远宏达等在运子公司陆续技改,以及年内 金属价格提升。公司目前已构建危废-合金-金属-精加工全产业链布局。公司靖远宏 达技改项目于 2022 年 4 月完成,重庆、金昌项目(危废-合金)、江西前后端一体项 目(危废-合金-金属)加速投运,金昌鑫盛源、正弦波于上半年投产(金属精加工)。 公司危废技术行业领先,构建全产业链强化壁垒,市占率提升可期。
拟定增 27.58 亿元用于项目建设,实控人李卫国亦参与认购。定增募集资金用于 41 万吨/年危废资源化产能 10 万吨级再生金属精炼产线等项目建设。公司目前定增已 处于反馈阶段,我们认为公司拥有渠道组织-关键设备-配伍技术-精细化管理-全产业 链布局等五维壁垒,定增融资将加速助力公司构建危废深度资源化护城河。
(六)英科再生:“万物再生”时代,产能 品类扩张促成长
2021 年扣非业绩同比增长 79%,5 万吨/年 rPET 产能放量在即。公司 2021 年全年 实现营业收入 19.90 亿元(同比 17.14%),扣非归母净利润 2.24 亿元(同比 79.11%)。高周转、轻资产商业模式优势突出下,加权平均 ROE 高达 17.71%,对 应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2.82 亿元(同比增长 28.59%)。预期伴随 5 万吨/年 rPET 和 227 万箱/年装饰框产能在今年陆续投产放量下,全年业绩增速依旧可期。
深加工产品升级增厚利润,产能 品类扩张彰显长期成长潜力。公司 2021 年实现成 品框、线条和粒子收入 11.21、4.62 和 3.48 亿元,同比增长 25.90%、34.71%和 53.74%。其中依靠 3D 格栅板、压花墙板等高附加值产品开拓,成品框及线条毛利 率分别提升 5.90 和 2.60 个百分点。从产能规模来看,公司目前已有马来西亚 9.72 万吨/年 rPS 投运产能,5 万吨/年 rPET 产品已开始陆续接单、销售中,并且于 4 月 启动 10 万吨/年多品类(PET、PP、PE)再生项目建设,持续兑现产能及品类扩张 的逻辑。而深加工环节,227 万箱/年装饰框及线材项目、100 万片高端铁艺制品亦 将在今年逐步放量。
全球双碳背景下催生再生塑料刚性需求,公司全产业链优势显著。从需求来看,欧 盟明确食品级 rPET 在 2025/2030 年添加 25%/30%,预期带来近 90 万吨/年 rPET 需求增量(2030 年),按照欧盟 30%添加比例测算,全球 rPET 需求潜力达 920 万吨/年,公司坐拥成熟前后端渠道有望占得先机。国内方面,《塑料再生利用产业碳排 放量计算标准》已于 2021 年中成功立项,预期标准完善后有望加速国内市场发展。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崩了!美油一度重挫超5%,G7即将宣布!一则消息让甲醇期货突然拉涨?
昨夜,国际油价突然大跌!
美股时段,WTI原油日内大跌5%,布伦特原油日内跌幅扩大至4.17%。
内盘方面,能化商品持续下挫,原油系品种跌幅居前,上海原油、低硫燃料油跌超4%,燃料油跌超3%,沥青跌超2.5%,橡胶、PTA、短纤跌近2%。截至夜盘收盘,原油系品种领跌。低硫燃料油跌超4%,燃料油、菜油跌超3%,沥青、20号胶跌超2%
消息面上,有知情人士透露,G7七国集团计划于11月23日宣布为俄罗斯原油进口设定的价格上限。在23日之前,美国拜登政府可能会提前私下向有关方面透露上限价格的具体数字,如果得到欧盟外交官们支持,便会在那一天晚上正式宣布。
不过,上述时间安排仍存在变数。拜登政府官员昨日对媒体称,美国计划在未来几天就该石油价格上限发布指导意见,并准备好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一些小问题”。
今晨收盘,国际油价跌幅显著收窄。WTI 12月原油期货收跌1.91%,本周累计下跌9.98%。布伦特1月原油期货收跌2.40%,本周累跌8.72%。
此外,当地时间18日,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欧洲银行大会上致辞时表示,鉴于欧元区近几个月来的通货膨胀率持续走高,欧洲央行将会考虑继续加息,以促使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回落至中期目标。
拉加德在讲话中解释说,维持欧元区物价稳定是欧洲央行的职责所在,欧洲央行必
须采取行动稳定市场的预期,防止高通胀对欧盟经济造成深层和长期的影响。
朝鲜发射洲际弹道导弹,韩方称可打击美国本土全境,六国紧急开会施压
据韩联社18日报道,朝鲜18日上午在平壤市顺安地区向东部海域发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引发韩国方面强烈反应。对此,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六国领导人召开紧急会议,誓言向朝鲜施压。
韩联社报道称,朝鲜17日向东部海域发射一枚短程弹道导弹(SRBM),18日,朝鲜再次射弹。朝鲜发射的导弹射高约为6100千米、射程约为1000千米、飞行速度约为22马赫。而这枚导弹与朝鲜3日发射的“火星-17”型号相同。韩军和专家分析认为,朝鲜18日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若以正常角度发射,射程可达1.5万公里,打击范围可覆盖美国本土全境。“火星-17”采用多弹头分导式载具,一旦在目标上空成功完成弹头分离,可同步打击华盛顿和纽约。
美国向韩国和日本加强提供“延伸威慑”被认为是朝鲜作出强硬反应的原因之一。17日,朝鲜外相崔善姬严正警告美日韩称,“三方密谋”必将起到致使朝鲜半岛局势陷入更为不可预测局面的作用。美国越是执意向盟国加强提供“延伸威慑”,在朝鲜半岛和地区开展虚张声势的军事挑衅,“朝鲜的军事应对就会越猛烈”。
本周原油大幅下跌的原因是?
自上周的集体上涨之后,本周外盘金融市场风险偏好回落,带动原油等风险资产大幅回落。周四国际油价再度受到宏观驱动进一步回落,多位美联储官员发言偏“鹰派”导致投资者担心美联储会更激进加息,市场继续交易大幅加息导致经济衰退的逻辑。“近期国内原油期货SC价格相较外盘油价走势偏弱,主要源于人民币大幅升值带来的压力,另外也显示出投资者对于国内的石油需求复苏前景信心相对更弱。内外盘油价的下跌带动燃料油价格大幅下滑。”光大期货能源化工分析师研究员杜冰沁说。
对于近期原油市场的下跌,申银万国期货原油期货分析师董超认为,一是需求的下滑,本周OPEC再次下调了今明两年的原油需求预期。今年以来OPEC已经5次下调需求预期,相比年初需求预测下调了100万桶/日以上,显示了高油价对需求的抑制以及连续加息后产生的叠加效应对全球经济的损害。二是波兰境内发生的导弹袭击以及友谊管道的暂时停止事后都被证明是虚惊一场,地缘局势在本周维持稳定,没能为原油多头提供足够的动力。三是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国内油价跌幅明显大于国际原油。而且市场普遍预期国内工业品近弱远强,导致原油近远月价差迅速缩窄,加剧了国内主力合约的跌幅。
杜冰沁介绍,从原油市场的基本面来看,整体供需依然维持偏紧的状态。本周EIA和API全美商业原油库存小幅下降,包括汽油和精炼油在内的成品油库存继续累积,战略石油储备库存降至1984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随着炼厂从秋检中逐步恢复,原油出口维持高位,预计商业原油库存未来有进一步下降空间。但是需求方面预期依然存在一些利空影响,OPEC最新月报将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预测下调至255万桶/日,IEA月报虽然将今年石油需求增速预测上调18万桶至210万桶/日,但也表示石油需求前景面临“无数”阻力,反映了市场对于经济增长和石油需求前景依然不甚乐观。
实际上,目前原油市场仍然被美联储的加息节奏、OPEC实际减产情况以及欧美对俄的制裁情况所左右。美联储加息方面近期由于目前较好的经济数据普遍预期将在12月继续加息50个基点,届时较高的绝对利率会对原油需求造成较大影响。OPEC方面,尽管路透社援引船代数据显示,11月份以来欧佩克船运量大幅度下降,但是鉴于10月份欧佩克原油日产量已经低于11月份目标产量,而且关键的产油国已经承诺按照合同履行交货量,因而减产数量仍然存疑。
“至于制裁的问题,核心问题还是欧美对俄限价的具体价格,如果价格过低,可能会导致一定的产量损失,但考虑到俄罗斯原油已经加速向亚太地区转向,这部分损失不会超过50万桶/日,如果价格合适,俄罗斯原油产量甚至会增加。”董超说。
记者注意到,燃料油方面,新加坡高硫结构大致持稳,低硫结构出现显著走弱。科威特Al-Zour炼厂近期表示其61.5万桶/日的装置已经开始第一阶段运营。该炼厂的设计主要用于处理重质原油,以提高该国的中间馏分油产量,并生产低硫燃料油和石脑油原料。预计至明年科威特的炼油产能从约80万桶/日扩大到141.5万桶/日。低硫燃料油供应的增加给新加坡低硫市场结构带来一定压力。需求端,初步数据显示新加坡10月船用燃料销量环比增长8.3%至一年来的高点425.7万吨。与去年10月的425.5万吨相比销售额基本保持稳定。尽管需求表现相对健康,但由于高、低硫供应都较为充足,叠加成本端油价的下跌,燃料油市场表现依然偏弱。
“短期来看,宏观因素或将继续影响近期内、外盘油价的走势,海外货币政策紧缩压力仍存,市场持续担忧经济衰退给石油需求带来的拖累。尽管12月5日欧盟对于俄油禁运期限即将到来,但由于迟迟未公布G7对俄油价格上限的制裁细节,且俄罗斯原油出口量还未出现大幅下滑,因此供应方面支撑有限,国际油价或存在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杜冰沁说。
对于未来油价,董超认为,考虑到目前回调已经积累到一定幅度,随着12月初OPEC新的月度会议即将召开,后期油价有反弹需求。
燃料油方面,由于高运费、东西方套利窗口目前仍处于关闭状态,来自西方的货物流入量受到限制,但11月低硫套利船货数量预计依然将高于10月,同时亚太炼厂低硫燃料油产量也在上升,低硫供应整体承压。但需求端或存在一定预期利好,随着冬季即将到来,日本和韩国的冬季发电需求也将在未来几周为市场提供一些支持。而由于俄罗斯货物的流入仍将保持稳定,高硫供应依然充足。“预计燃料油绝对价格或跟随原油振荡,相对强弱方面此前低硫显著强于高硫的结构或将维持小幅收窄的状态。”杜冰沁说。
一则消息让甲醇期货突然拉涨?
周五,甲醇期货从日内跌2%到最高涨2%,截至下午收盘,涨幅达1.6%。是什么原因导致甲醇期货的突然拉涨?
银河期货甲醇高级研究员张孟超告诉记者,主要受美国对阿联酋等公司实施制裁,指控这些公司为伊朗石化产品和石油产品向东亚买家的销售提供便利。美国针对伊朗石油走私采取最新行动之际,重启伊朗2015年核协议的努力陷入停滞,伊朗人不断举行反政府抗议活动,伊朗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日益紧张。随着恢复伊朗核协议的前景日益黯淡,华盛顿方面在伊朗石化产品出口问题上越来越多地将矛头对准了中国企业,包括这安静文德进出口、香港托尔干有限公司、香港禾利物流有限公司、深圳东亚进出口有限公司、香港摩多集团有限公司等,均为甲醇进口和物流公司,国内每年进口甲醇量高达1100—1200万吨,华东、华南MTO原料甲醇将近有70%来自进口,因此本次美国制裁行动,对国内进口甲醇市场影响较大,加之当前港口基差持续走强,氛围高涨,带动甲醇期货主力合约大幅拉涨。
不过,中信建投期货能源化工团队分析师刘书源也告诉记者,此消息更多影响市场短期情绪,与甲醇基本面没有实质性的关联。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供应端,亏损性减产不及预期,甲醇企业持续累库。当前,煤价整体弱势下跌为主,内蒙地区5500K坑口价降至1130元/吨,陕北地区5500K坑口价降至1180元/吨附近,进入11月中旬,虽西北地区主流厂家甲醇竞拍价格持续探新低,但随着煤炭价格延续跌势,煤制亏损区间基本稳定,内蒙北线地区主流厂家煤制亏损在280元/吨附近,陕北地区主流厂家煤制亏损在290元/吨附近,关中、河南地区煤制亏损在350元/吨,亏损程度基本在厂家可承受范围之内,新奥60万吨装置短停之后重启,华昱120万吨装置检修结束提负中,亏损性减产不及预期。“进入11月底,随着煤价有进一步走弱趋势,亏损幅度略有收窄,煤制甲醇开工率进一步减少的空间将十分有限。”张孟超说。
刘书源介绍,目前甲醇供应偏宽松为主,随着煤炭现货价格近期的持续回调,上游甲醇工厂减产幅度不及预期,国内12月下旬仍有宝丰装置投产,短期国内供应充足;且本周国外的伊朗Kaveh230万吨/年甲醇装置重启,导致12月甲醇进口预期回升。未来甲醇供应的变量更多在于12月至次年1月,国内、外气头装置的停车,是否会对国内供应造成明显的阶段性收缩。
“当前甲醇需求端仍处于弱势之中,由于PP等终端需求弱势,现货价格疲软,MTO工厂利润并未明显恢复,少数未停车的港口MTO装置都保持较低开工负荷,预期短期MTO开工率难见明显上行;从传统下游需求观察,短期甲醛和醋酸等需求表现一般,预计仅有极少数贸易商在春节前有适当的备货需求。”刘书源说。
实际上,进入2022年11月中下旬,随着疫情进一步扩散,甲醇下游开工持续被压缩,从季节性去看整个需求将处于季节性下滑趋势,内陆甲醇价格虽持续下跌,但终端下游需求随着经济低迷影响,利润逐渐被压缩,下游亏损持续扩大,预计春节前需求回升空间十分有限。其中,MTO利润下滑幅度较大,亏损扩大,11、12月份需求缺乏增长弹性。“随着国内宏观趋弱,国内地产需求暂无两点,甲醇提货价格高企,甲醇制烯烃单体亏损持续扩大,外采甲醇制烯烃亏损再次扩大,截至11月18日,甲醇制烯烃单体亏损持续在1500元/吨以上,综合下游亏损已扩大至800元/吨左右,随着终端需求继续低迷,预计MTO开工率有进一步走低趋势。”张孟超说。
事实上,当前甲醇市场的矛盾点是内地与港口有所分化。内地供应充裕,企业库存不断积累,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需求持续不振,价格持续下滑;港口地区库存偏低,且11、12月份进口有很大不确定性,刚需维持下基差不断走强,价格表现坚挺。
刘书源认为,甲醇港口库存相较于往年处于低位,疫情影响之下,物流不畅,内地去往港口的货源偏少,港口可流通货源偏紧,导致近月甲醇基差表现十分坚挺(11月甲醇纸货基差维持200元/吨附近振荡)。临近01合约交割,不排除先走交割逻辑,出现偏低的甲醇01合约期价小幅向上修复基差的可能性。然而,如果后期内地现货出现大幅下跌,内地价差打开,货源流通,甲醇港口价格和01合约期价面临上行的压力。
“煤价不断下行,内地成本继续下移,价格继续走弱,后期随着顺流窗口打开,甲醇内地与港口库存货将达到平衡,基差回归合理区间,整体价格重心将共振下移。”张孟超说。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
-
樱花校园模拟器更新有自行车最新版156MB冒险游戏
-
忍3永久ssr兑换码2021最新下载254MB角色扮演
-
幻想英魂传说手游官网版88MB角色扮演
-
异世界转生模拟器29.32MB模拟经营
-
太平仙缘官网正版手机游戏150MB角色扮演
-
夏季大满贯弹球3D去广告破解版下载30.38MB益智休闲
-
元梦之星手机版最新版20231.11GB | 游戏2023-09-28
-
少女前线2追放wiki公测103.23MB | 游戏2023-09-28
-
孤独战机378.51MB | 游戏2023-09-28
-
夸父追日22.98MB | 游戏2023-09-28
-
烟雨江湖v1.124.48452 | 游戏2023-09-28
-
苍之纪元v1.0.827 | 游戏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