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安GeChe手游下载站_最新手机游戏下载门户网站!

游戏更新 | 安卓游戏 | 苹果游戏 | 推荐游戏 | 软件更新 | 文章更新 | 热门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  攻略 → 《机械公敌2快播(技术将把我们带向何方 技术的界限在何方?)

机械公敌2快播(技术将把我们带向何方 技术的界限在何方?)

2023-01-11 07:54:03      小编:网络整理      我要评论

机械公敌2快播文章列表:

机械公敌2快播(技术将把我们带向何方 技术的界限在何方?)

技术将把我们带向何方 技术的界限在何方?

已故美国知名企业家、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曾说,“技术本身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当它与人文艺术、与人性相联姻,它将使我们的心灵歌唱。”

可有四位青年学者并不这么想。他们分别来自计算机科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哲学、法学四个领域,相聚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索菲亚人文节”,展开一番关于技术的冷思考——技术会“吞噬”人类吗?技术的界限在何方?我们该如何看待、对待技术与人文之间的关系?

手机依赖反映人性对“共在”的渴求

问:说到人类是否正在被技术逐渐控制,很多人首先会想到一个例子,那就是对手机具有近乎“依赖症”的“低头族”。我们是否正在被手机控制?它正在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

王俊(复旦大学法学院讲师、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我对这个问题持肯定回答。手机极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个人也是重度手机依赖症,虽然并不是一个赶时髦者,但对于大的潮流,我还是不想落伍的,可能天生有一种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怕被时代抛在后面。

不过,我对手机的依赖,主要还是对网络的依赖,感觉人类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了。

郑磊(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今天我们在讨论自己是否过多依赖手机,其实十多年前,我们也曾经讨论过人类是否过多依赖电脑。二十多年前,这个被讨论的对象则是电视。其实它们只是不同的工具,它们不断进步,我们则通过它们,方便我们的生活。一种工具出现,我们的生活方式便因之改变。所以,现在我们之所以有大量时间花在手机上,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个技术给我们带来了进一步的便利,它提供的内容也比之以往的信息通讯、传播工具更丰富。

危辉(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我没有QQ也没有微信,手机主要就是用来打电话、收发短信,所以,严格来说,我没有被手机控制的可能。但在我工作的时候,我对网络的依赖还是挺强的。如果工作时没有网络,我已经很难想象自己的工作能否高效进行。

郁?隽(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不得不说,我对手机和网络这两样事物,都有一种深刻的分裂感。

有一天,我把手机忘在了家里,就来了学校,也没想到回家拿,突然就觉得那天阳光灿烂、鸟语花香,过得非常充实,好像周围的世界都不一样了。于是,我突然意识到,没有手机,我活得也挺好。我对手机的依赖,并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严重。但是,紧接着我回去就发了一条微博。

因为我是研究宗教社会学的,我在这条微博里说,未来人类对手机和网络的依赖会越来越深,可能出现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宗教,姑且就将它命名为“戒机教”吧。入教的方法是:从某一天开始,试试能不能一周戒两天手机。

另一个给予我“分裂感”的例子。不久前,我也做了我所开设的课程的“慕课”。不知道为什么,这门课程上线不到两天,就被人全部上传到B站(编者注:国内知名视频弹幕网站bilibili的简称)上去了。然后我想,好吧,有幸成为第一个在B站上享受弹幕评论的复旦老师,也是一种不错的评教方式。

但我倒不觉得这是一种技术对人的掌控。其实我们现在对社交网络、对手机的依赖,我认为是源于我们人性中本有的一种非常深刻的需求和渴望,比如社交。而现代化本身就呈现出一种很矛盾的趋势:一方面,我们对电子产品、对生活方式的需求越来越个体化;但其实,在人心深处,是渴望与人“共在”的。类似B 站这样的弹幕网站的红火,某种程度上就反映出现代人对“共在感”的需要甚至是甘之如饴。

技术发展会不会威胁人类生存

问:今年三月,谷歌公司旗下的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如秋风扫落叶般战胜了世界顶级围棋棋手李世石。随之,人工智能概念股涨停。这究竟是商业炒作,还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兆?现在人工智能发展得那么快,在可看见的未来,它会不会像我们很多科幻电影所描述的那样,突然之间就超越我们人类的智能,成为地球的主宰?技术发展会不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危辉:为什么机器可以把下棋这件事做得很好?因为下棋是一件非常规范的事情。第一,规则特别明确。第二,由下棋所产生的数据,是一系列很直白、“干净”的数据。因为有干净的数据、规范的数据、有限的法则,下棋这个问题对人工智能来讲,就是一个非常“友善”的问题,就能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来解决好。

什么是人工智能不容易做的事?第一,视觉、场景、图像理解。第二,自然语言理解。所以你看现在人机对话,只要问它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机器就会懵掉。

时至今日,人工智能尚未突破“编程”这件事。所以我个人觉得,我们一点都不用担心,在有限的未来,会出现电影《机械公敌》里那种会危害到人类存在的机器人。那样的复杂程度,对人工智能而言还要求太高。

如果相信那些所谓的预测,比如,说人工智能2027年就能代替人类,只能说人类智能被大大地低估了。我们人类擅长解决那些不可预知的、充满想象力的、没有事先编过程的问题。但现在,计算机只能做预编程的事。这也是我不看好最近很时髦的无人驾驶汽车的原因。

郁?隽:从哲学角度来说,现在对人工智能的警惕反思,反映出人自身的一个心理:自从技术诞生以来,就担心技术会失控。这就好像《圣经》中的上帝,当他的受造者——失乐园中的人类,忤逆了他的意志,他也会认为自己对人已失去控制。现在人也处于那样一个境地,担心所创造的,比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制造出的新物种,像忤逆过上帝的人那样失控。

被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人工智能“搞死”,这还是一个高门槛的“死法”。另一种低门槛的“死法”是,我们的程序还没有那么聪明,但因为我们赋予了它们太多的权力,它们被托管了太多事情,哪怕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个很小的错误,类似计算机程序中一些未被发现的缺陷,或者是一个有点漫不经心的程序员不小心写进一个有缺陷的程序,也可能导致人类社会的崩盘。

郑磊:我现在不怎么担心机器会战胜人,而是担心掌握一种工具的人,会战胜没有这种工具的人。比如说,信息获取能力的高下就会造成一种新的不平等,类似人们通常说的“数字鸿沟”。这种不平等加剧后,不具备这种工具或者能力的人怎么办?

包括当时AlphaGo胜出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是机器战胜了人,而是掌握了一种方法论的人,战胜了掌握另一种方法论的人。前一种人懂得深度学习,会编程,然后会把一些规则变成程序。而另外一种人呢,他们全靠自己的感性和智商来进行思考。

快播案的启示:当技术挑战了伦理

问:在前一段时间轰动一时的“快播案”中,深圳市快播科技有限公司,因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被提起公诉。被控人员就强调,快播是技术公司,本身并不生产淫秽内容。怎么看这个案件带来的启示?

王俊:“快播案”怎样判决,我想我们作为法学从业人员,尊重两点,一个是案件的事实基础,还有一个是案件的法律基础。怎么惩罚?原则是“罚当其罪”。

快播所采用的技术,是通过缓存的方式,把各地的视频集中起来,方便其他人共享。用的人越多,传播效率越高。这是它受到很多网民认可的原因。但技术有时候就像王大隆、张小泉的菜刀,买过来,还看你拿来以后干嘛。目前从刑事的角度而言,快播传播不良视频的事实已经构成,对公众秩序来说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影响。从民事的角度,虽然它利用了缓存技术,把人家受保护的不良信息收集起来,但这同样有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

危辉:作为网络公司来讲,应该对自己提供的服务进行监管。你的技术可能没有问题,但你提供服务的过程可能有问题。更何况,你不可能完全不了解,你所提供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

技术用得好还是不好,差别非常大。昨天上课学生就在讨论,大数据现在很火,但如果从大数据中挖掘出对某个人或者某些小团体的隐私性信息,这背后会不会有法律问题?

那么,通常我们挖掘出数据以后,有两种用途。一种就是自己知道,另一种是对隐私信息进行吆喝或者敲诈,或者是利用这些隐私为自己创造价值。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假设作为技术人员,我可以把这个技术做得非常隐蔽,为我个人利用其价值留下“后门”,同时又把自己洗得非常白,怎么办?从理论上来讲,你对我一点办法都没有,这就是一种很大的风险。

郑磊:这一次“快播案”公审还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新情况。就是海淀法院连续两天公开审理快播涉黄案的同时,对该案件全程微博直播。收看庭审直播的过程中,“技术并不可耻”、“技术中立”等热议蹿红网络,同情快播、吐槽公诉人的声音也不少,给人一种“网民狂欢”的观感。

对此,我觉得一个是面对这些社会发展中的新状况、新问题,公诉人、法官必须做好功课,及时跟上技术发展的节奏。这样才能在公审过程中用最与时俱进的语言,直指问题的要害。另一个问题是,我们的公共政策也需要及时跟上时代。当既有的法律约束条件发生变化,除了及时调整,还必须找到立法、公共治理与新问题之间的新的平衡。

比如,事后很多人在讨论,网络视频分级制度的出台,能否改善上述状况。问题是,这个分级怎么分?如今社会已经相当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受众多元化。多元化了以后,你很难“一刀切”,且无论怎么“切”,都可能切不准。

问:说到技术发展和伦理道德的约束,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该怎么平衡?技术会不会突破伦理道德?

郑磊: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关于道德的共识一直在变,新技术的发展,也会使既有的伦理道德面临新变化。这会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最终的结果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博弈和演进。换言之,哪怕现在我们就某些问题达成了共识,一旦有了新情况,比如十年后我们可能觉得是我们既有的伦理道德约束了技术的发展,调整也会发生。

郁?隽:哲学上一直有个母题,叫“失控的技术”。它说的是,当我们无法掌控一个技术时,该如何判断?是任其发展,还是直接就选择不做?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伦理问题说到最后,每个人的道德判断都很重要。尤其现在已经是一个多元社会,更需要像今天这样坐下来,协商谈判,彼此交流。

从快播案看为什么要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知识产权是个人或集体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领域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享有的专有权。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作为一个企业乃至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凸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在当前对外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越来越多的涉及到有关知识产权的争议和纠纷,随着对外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对我国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就显的格外重要。

轰动一时的“快播案”终于有了结果。快播CEO王欣获刑3年6个月,公司被罚1000万,且与此前的强硬态度不同,王欣这次当庭表示认罪认罚。

当初快播被处以2.6亿元的天价罚款,理由是侵犯知识产权,而搜狐、优酷、腾讯视频、乐视网等亦曾组成反盗版联盟,召开声势浩大的发布会,高调声讨快播侵权。在快播如日中天之时,其他市面上的视频网站加起来也比不过这款“宅男神器”,如果不是剑走偏锋,眼下可能早就贵不可言。如今快播伏法,理由是涉黄,从某种意义上,侵权是快播触犯众怒的导火索。

如今快播倒了,但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在视频、音频之外,文字更是重灾区,君不见各色网站、论坛、微博、微信公号大肆盗取他人的原创内容,但却从未接受像样的惩处。

知识产权这几个字眼大家都不陌生, 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但一直以来,侵权几乎成了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当初一众作家颇为悲壮地同百度文库打官司,为的就是捍卫自己的著作权,至于音像制品被肆意盗版复制,更是从业者的噩梦。

即使是目前呼风唤雨的一些网络巨头也曾丑闻缠身,比如举报快播的腾讯。6年前,《计算机世界》刊载的一篇题为《狗日的腾讯》的文章亦曾风靡一时,文章将腾讯作为互联网公敌进行批判,其核心的论点正是腾讯的“山寨”和抄袭。

目前正火的“今日头条”,也曾因涉嫌侵权而成为争议焦点,有媒体刊文指出,“‘今日头条’的口号是‘我们不生产新闻,我们是新闻的搬运工’,但事实上,其搬运的不仅是新闻,更是版权。”

当下的中国游戏市场发展迅速,繁荣景象之下山寨盗版、恶意侵权、不正当竞争等行为严重破坏了中国游戏市场健康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众多原创厂商深受其害。9月14日消息 网易方面发布声明称网易起诉多益网络《神武》游戏侵权梦幻西游一案,广州知识产权产权法院日前已作出判决。认定《神武》游戏抄袭了《梦幻西游》大量核心游戏元素,构成著作权侵权,同时赔偿网易经济损失人民币1500万元。

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也称为垄断性、排他性,即除非权利人同意或许可或法律规定,任何其他人都无权享有。这种对知识产权近乎严苛的保护,才有力促进了智力创造和科技、文化的发展,否则辛辛苦苦创造的成果分分钟被人侵权,又有谁愿意去搞创新呢?

但现在的情况就很不一样了。用户最直接的感受恐怕是,如今在网上想看免费电影很难了,得花钱买,甚至下载免费音乐也不像从前那么便利了,某种意义上,近些年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正得益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升级。

本文由中兴达知识产权:www.zxdcn.net 发布,更多知识产权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兴达知识产权

董倩:揭伤疤式的风格被批冷血,备受争议的背后是坚持和初心

2019年3月20日,四川凉山发生了一场特大森林火灾,

29名消防战士在救火途中突遇山火爆燃,壮烈牺牲,

其中最小的战士只有19岁的。

灾难发生后,各大电视台媒体第一时间前往救灾现场,

向外界传送第一手资讯。

然而作为央视主持人的董倩却选择来到消防部门,

对直面火灾的消防战士进行了采访。

可当这次采访播出后,董倩一系列的提问却惹得外界议论纷纷,

不少网友涌都她的社交账号下面评论:“冷血”、“没人性”。

“董倩滚去主持界”的词条也是一夜之间登顶热搜。

作为有着“央视名嘴”主持人的董倩为何一夜之间口碑逆转?

她究竟是提问了怎么样犀利的问题?

在她的身上又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01.

在北京的一个相对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中,

董倩出生了。

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父母从小便对她十分宠爱。

相比于那个年代其他的家庭来说,

董倩的家庭氛围相对轻松自由。

父母不会强加自己的想法到孩子身上,

在他们看来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点,应该平等地对待孩子,保持尊重和理解。

在这样一个家庭氛围中成长的董倩,自然养成了开朗活泼的性格。

从小她就像是个小男孩一样,上蹿下跳,

爬树、捉泥鳅,每天把自己搞得脏兮兮的回家更是常有的事情。

但别看她这么调皮捣蛋,学习却是一点也没有落下。

从小学开始,她的学习成绩就始终名列前茅,

每个学期三好学生名单中,她的名字赫然排在第一个位。

中考时,她更是以几乎完美的成绩考入当地的重点高中,

这样的出色表现也让她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般的存在。

但是,董倩并没有居高自傲,反而更加努力读书,

当大家都在放松休息时,她窝在家里的书房中,

将父亲收藏的各种类型的著作都细细通读。

在众多著作中,她最喜欢的还是历史类的书籍,

她喜欢去了解历史故事以及历史人物的生平和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

这不仅让她确立了自己的高考目标,

也让她的眼界和知识储备远远超过同龄人。

这样勤奋刻苦的付出必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高三那年,董倩凭借稳定的发挥获得了通往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入场券,

能够进入中国最高学府之一的北大读书,让家里人都感到十分骄傲光荣。

步入大学后的董倩依旧延续初高中时期的严谨认真态度,

北大的图书馆也成为她大学四年待得最久的地方,

这也让她身边的同学都感到十分佩服,私下大家更是称呼她为“才女”,

当大家以为董倩会继续在历史上深造的时候,

她却做出了一项震惊所有人的选择。

临近毕业季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来到北京大学举办招聘会,

得知消息后的董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参加了面试,

谁呈现,落落大方的姿态外加自信从容的气场让她顺利地通过了面试,

成为央视大家庭里的一员。

然而通过面试只是第一步,脱离熟悉的知识层面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董倩永远忘不掉自己第一天去央视报道时的经历。

当时正值冬天,整个北京城被白雪覆盖,

但外面寒冷的天气却无法阻止董倩激动的心情,

为了给同事留下一个好印象,她早早便起床穿衣赶第一车来到央视楼下,

可真正到了央视的大楼底下,她激动的心情却被紧张所取代。

自己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主持方面的知识,

对于这方面的了解,也就仅限于电视上播放的新闻和电视节目。

当她被同事带到工作岗位上,看着身边的同事每个人都忙忙碌碌的时候,

这种紧张的心情更加浓烈。

她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些什么,只能呆呆地坐在工位上,

上班的第一天就这样不知所措地过去了。

由于大家的工作每天都很忙,没有人会特意抽出时间来手把手地叫她,

董倩只能自己摸索着前进,遇到不会的问题请问身边的同事时,

却常常会得到他们的漠视。

即便是名校毕业的董倩在初次步入职场时也产生了难以适应的感觉。

可一向自信的董倩又怎么会被这样的挫折给打倒呢,

她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可。

在这之后,她开始拼了命地学习新闻传播方面的知识,

当你明确知道自己在某一方面不如别人的时候,

克服缺陷的过程就是弥补的过程。

北京凌晨升起的太阳她也是持续看了许多,

即便是面对同事的冷漠她也丝毫不放弃,一次次地去请教他们问题,

渐渐地,董倩对于这份工作开始得心应手起来,

1997年,完成蜕变的董倩成为了《东方之子》节目组的外景记者,

对于这份难能可贵的机会,董倩十分珍惜,

由于她的工作是需要参访各行各业的精英,每次采访前她都进行了充足的准备。

可等她真正开始面对镜头和观众的时候,才发现做好一次采访究竟有多难。

第一次采访的时候,她连问题都提问得磕磕巴巴,

更别说是控场和衔接流程了。

几期节目下来,她收到的全部都是观众的指责,

就连节目的制片人都找到她说:

“我挑人一向很准,看人还没有看走眼的时候。可是现在领导、制作团队的其他同事,都向我反应你不行,我虽然对你依旧保有厚望,但我也不得不怀疑自己是不是第一次看走了眼。”

这样直白的谈话深深刺激了董倩的内心,

她开始不断反省自己的表现,将自己之前采访的视频全部找了出来,

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给自己挑毛病,

除此之外,她也会把镜子当成镜头,一遍遍地练习自己的言行举止。

一点点地从细节开始改变,让董倩逐渐获得了同事领导以及观众的认可。

在这之后,她不仅亲身经历了香港回归,

还以主持人的身份主持了1999年澳门回归的晚会。

能够举行这样一场对中国如此重要的晚会,

足以见得央视对她的重视,以及她在私下做出的进步。

02.

2001年,凭借出色的表现,她被调到《新闻调查》节目组,

有了之前的工作经验,让她能够敏锐地抓住社会各阶层的热点话题,

她所报道的新闻和采访所提的问题也都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现在的董倩对于这份工作的把握炉火纯青。

同年,她也得到了入职之后的第一个奖项“金话筒奖”。

这个奖项也像是一份激励,让董倩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向前。

在这之后,她主持了《央视论坛》、《新闻1 1》等多档节目,

也参与报道中国申奥成功、载人航天飞机成功发射等多项大型活动。

2007年,董倩被央视派遣到美国耶鲁大学进修,

她惊奇地发现,在美国黄金档的所有节目中,几乎看不到女主持人的身影,

这样的性别歧视让她深深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以及重要性,

在其位谋其职,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奉献出更多更优秀的节目。

从美国回来后的董倩也迎来了量身打造的节目《董倩面对面》,

她说:“对于新闻来说,准确是至关重要的。要想采访成功,气势上首先不能输。不管对面坐的是谁,领导也好,普通老板姓也好,要让别人把你当回事,你更加‘配’,别人就会重视你,在回答你的问题时,才会认真。采访出来的答案才会更加准确和客观。”

这也让董倩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主持风格,

成熟、干练,能够抓住观众感兴趣的话题成为她身上独一无二的标签。

她极具特色的主持风格也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喜欢和赞扬。

2008年,汶川发生了一场令全国人民揪心的特大地震,

董倩作为《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这档节目的主持人,

曾这样评价这场地震:“这是一场突如其开的,不知道何时才能结束的战役。”

确实,这场地震所造成的伤痛,至今仍是许多人无法忘却的,

那段时间,董倩坐在演播厅里,听着前方记者传递而来的一个接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

看着屏幕中一个又一个生离死别的画面,

泪水布满了眼眶,想张口说话却数次说不出口,

在这场事故面前,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然而,再次回忆这段主持经历时,董倩却觉得自己不够专业、冷静,

她说:“我每天都在挣扎,对于我们犯得小错,观众都会包容,但我自己却觉得我不应该犯错。”

在她看来,作为一名专业的主持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

不能将私人情绪带到工作岗位上。

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之后的采访中,

董倩过于冷静,以至于遭受骂声的原因吧。

同时,也正是这场灾难,让董倩意识到深入第一线的重要性,

在这之后,每每国家发生大事时,她都积极深入现场,以最快的速度向外界传递最新信息。

2013年,她在采访中国女排教练郎平时,

结合郎平之前的执教经历,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作为美国队女排的教练,在面对中国队时内心的心情是不是特别的纠结。”

这则采访视频一经播出就引来无数网友指责,

且不说郎平执教后的中国队所取得的成绩,

单就郎平在役时她为中国得到的荣誉,就足以成为无数中国人的骄傲。

然而董倩采访时却丝毫不顾及这一点,

也就是从这次参访过后,很多人对她这种犀利又严苛的采访方式产生了质疑。

2015年8月12日,在天津滨海新区发生了一场特大安全事故,

位于滨海新区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无数个逆行的消防员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帮助遇难人员脱离危险,

事情发生后,董倩也第一时间赶到救灾现场,

当现场情况稳定过后,她找到一名消防员,对他进行了采访。

“你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假如你要是出点事,你爹娘怎么办?”

用冰冷的言语说出这种话,让这名消防员瞬间红了眼眶,

然而消防员的脆弱董倩似乎视而不见,依旧继续让对方回答,

最后,这名消防员哽咽的说:“这个问题我没有办法回答。”

这场参访播出后,瞬间就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很多网友觉得董倩并没有提问多少与救援有关的问题,

反而是当面揭开消防员内心的伤痛,毫无怜悯之心可言。

虽然面对外界的评价,董倩也会思考自己提问的问题是不是真的太过残忍,

但她却没有改变自己的主持风格。

2019年,四川凉山发生了一场特大森林火灾,

由于地势险峻的原因,救援难度加大,过程十分艰难。

虽然最终成功扑灭山火,但在救火途中

29名消防战士突遇山火爆燃,壮烈牺牲。

其中最小的战士只有19岁,

这则消息一经报道也令全国人们痛心不已。

董倩同样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幸存的消防员消防员战士进行了采访,

“你跟牺牲的战友关系好吗?”

“你想过救他吗?”

“你会自责吗?”

一连串“致命”的问题直击消防员战士脆弱的内心,

面对镜头,他一句话都无法说出来,唯有脸上划过的两行泪让人觉得于心不忍。

这次采访播出后,董倩再一次被骂上了热搜,

不少网友涌都她的社交账号下面评论:“冷血”、“没人性”。

“董倩滚去主持界”的词条也是一夜之间登顶热搜,

这也让他成为了“全民公敌”般的存在。

然而尽管是这样,她也依旧保持着自己犀利、直白的采访风格,

在她看来只有客观理性的采访,才能深入被采访人的内心,

将最真实的新闻内容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让大家以最真实、最直白的感受,对这件事达到深刻的认识,

以避免未来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故。

而面对外界对自己的质疑,她只是默默的说了一句:

“我虽然步步紧逼,但我也于心不忍。”

03.

虽然有很多人对于董倩的主持风格表示质疑,

但也有一部分人认可她这样的做法,认为她的专业素养很强,

尊重事情的真相,只能深入事件的核心。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个中国陷入静止状态,

董倩也被安排前往一线去采访抗疫英雄张伯礼院士。

“您是1月27日收到前往武汉的任务吗?能不能具体说一下任务的内容?”

张伯礼院士说:“我只是接到一个前往武汉的任务,对于跟谁去,去多久都没有明确的内容,只知道要去,尽管没有收到这个任务,我也早就提出前往武汉的申请。”

在采访结束的时候,这位见过无数大风大浪的英雄却突然泪流不止,

他拿出手帕擦了擦眼泪说道:“从没有人问过我这些问题,你真的太厉害了。”

在前往抗疫一线的过程中,董倩除了采访名人外,

也将目光放在了很多前来支援的普通人身上。

从医院的护士到外卖小哥,她给大众呈现了无数振奋人心又温暖动情的故事。

但很多不知道的是,这次前往一线采访的工作,

是董倩向央视申请了6次才批下来的。

尽管家人都反对让她前往当时十分危险的地方,

可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她还是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前往武汉的火车。

因为在她来看:“外界对于自己的批评,我一般都是换一个角度看待,在我眼中,别人对我的批评是对我的帮助,这也说明我能够吸引别人的注意,我能够做出一些贡献。”

2021年9月,在某视频网站上,一位以直播连线形式宣传“中国发诈”APP的民警老陈爆火网络。

董倩也第一时间与这份民警进行了一场直播互动,

“请问,您是如果想出以直播的形式宣传发诈APP的呢?”

“以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快快播和普及反诈知识。”

二人一问一答之间,氛围十分轻松、愉快。

这也让外界见到了董倩采访的另一面。

而她自己也表示:“我觉得我天生就是干这一行的,我觉得我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我没有想过我如果不干记者了,还能干些什么。”

结语:

如今的董倩依旧奔赴在一线,她也始终保持着自己犀利理性的采访风格,

虽然她这样直白、毒舌般的提问,依旧让很多人都接受不了,

可她却依然坚守着自己作为新闻工作者的初心,

给人们带来更多有态度、有观点、值得深思的新闻。

为什么大家对李一男们这么宽容?

前两天,李一男出狱了,从社会媒体到科技媒体都热议了一把,从舆论导向来看,很多人都对李一男“重振雄风、再造辉煌”充满了期待,显然,大部分的人,无论是专业的媒体还是吃瓜群众都选择性地遗忘李一男曾经做出的不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情,当然,他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从法理上说,他现在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但是,人们出奇一致的选择性遗忘 宽容的态度有违中国人一贯的传统作风,柏杨说中国人“几乎随时都准备给对方一个迎头痛击”。

这样的宽容也同样发生在另外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王欣身上,这一次这种宽容来得更加猛烈,11月20日,王欣的妻子发了一条微博“终于快要出来重振雄风了”(后来删掉了),在评论中马上掀起了一波“好人一生平安”。事实上,王欣在无数网民心中曾经一度成为了“网络英雄”式的人物,在快播刚出事时,就有用户提议要帮快播众筹2亿元罚款。

还有前不久的苏享茂翟欣欣事件,大家也是出奇一致地怒怼翟欣欣,翟欣欣一时间成功超越马姓女子成为全民公敌,而大家对苏享茂可能存在的“漏税行为”以及“WePhone灰色运营”等情节视而不见,无人问津。

为什么呢?为什么大家对这些IT天才如此的宽容呢?当然,我对他们也并无恶语,一个人犯错了,受完处罚后,他跟大家又回到了同一平等的位置,这是正常的逻辑。但这种正常的逻辑似乎只发生在这些IT天才身上,这就有点奇怪了,似乎这些IT天才在网络空间里享受着“超国民”的特殊待遇。

为什么有这种有悖常理的事情存在呢?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当前人们对于IT的好与坏并没有评判的标准,也没有评判的能力。IT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才逐渐进入普通人们的认知范围的,但人们对IT的认知还存于感性的层面,人们的生活跟IT紧密相关,但事实上,人们并不直接使用信息技术,而是使用通过信息技术创造的产品,人们不清楚IT的内在运作逻辑,如,每个人都用微信,但有多少人知道微信上使用了什么技术呢?IT技术承载于虚拟空间,这一点跟人们生活的物理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们无法物理世界的经验去直观判断IT技术的是与非。如,你能判断去瓜地里偷一个西瓜是不对的,但你如何判断一段代码是不对的呢?这是第一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当前IT在世界范围内发展非常迅猛,尤其是在中国,IT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以及对人们生活的改变都非常明显,但是,当前IT在中国的发展,并没有“心”。

此言怎讲?回想一下,当前IT发展的目的是什么?用户、市场、投资,没错吧?但这些不应该是IT的心,我所谓的IT之心是指为IT发展建构一个有明确方向的、普遍遵循的底层逻辑。如果缺了这个“心”,也就失去了评判IT对错的标准。王欣就在答辩时坚持“我只是做技术,并不问内容,而技术本身是无罪的”,并试图以此脱罪,虽然后来法庭判了其有罪,但他关于“技术无罪”的观念在今天IT的发展过程中依然有很大的市场。

最后,以库克昨天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一段发言结束——“科技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也没有意向。但确保科技富有人性,是每个人的共同责任。我们必须为技术注入人性,将价值观注入到技术中,实现对社会、对家庭更美好的承诺。”

滴滴、Uber、Facebook:科技巨头如何变成新时代的恶魔?

又见滴滴司机性侵事件。回过头看,我们为滴滴出行的便捷而交口称赞的场景还在眼前;可不知不觉间,它似乎就成了威胁安全和生命的恶魔。这是怎么了?

菜刀杀了人,菜刀有罪吗?

1984年,美国环球电影制片公司起诉了索尼公司,原因是自打70年代起,索尼公司生产的录像机在美国家庭快速普及,导致了大量电影作品的盗版侵权现象的出现。

几个在美国上市的索尼Betamax录像机 | F

录像机的发明原本并非为了侵权,但是产品销售出去后,索尼公司却无法控制消费者是否拿它去做侵权的勾当。“技术中立性原则”,也称“菜刀理论”由此诞生:技术好比是一把本来应该用作厨具菜刀,但有人拿它作为凶器杀了人,我们能判菜刀有罪吗?

当年那个案子中,美国最高法院判定索尼公司无罪。于是,2016年1月,“快播”的老板王欣试图用“菜刀理论”给涉嫌传播淫秽内容一案洗刷罪名。这个解释当然没有被接受。

2016年4月,魏则西去世,百度的竞价排名掀起了滔天众怒 。

2018年3月“剑桥分析”丑闻爆发后,公众对脸书(Facebook)的认知从“怎么能监管Facebook?”转换成了“怎么才能够监管Facebook”。

2018年7月,一向以“不作恶”为己任的谷歌(Google)因违背反垄断法被欧盟开出天价罚单。

谷歌因为违背反垄断法被开天价罚单

2018年5月,郑州一位空姐搭乘滴滴顺风车遇害,而短短三个多月后的8月24日浙江乐清女孩赵某又发生同类案件。

滴滴回应空姐遇害案百万赏金

似乎不知不觉间,我们曾经为之兴奋的、改变我们生活的科技巨头们,突然变成了威胁安全甚至生命的恶魔。

科技公司们怎么了?它们还是我们以为的、仅仅是生产出售“菜刀”的“科技公司”吗?

科技公司还是出租车公司?

滴滴肯定不愿承认自己是一家出租车公司。只做科技公司,省钱又省心。

专职开滴滴的司机都算是自由职业者,最低生活保障、社保医保养老金、病假年假带薪休假,统统没有,这给公司省了多少钱。滴滴压根没有单独管理司机的部门,管理成本也省了。

出租车公司为了确保司机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水平,得时不时对司机进行业务培训(确保不了是另一回事)。而滴滴不需要,滴滴靠的是算法。评分系统会自动筛掉不合格的司机:被乘客打了低分的司机,接不到下一单;接不到单,赚不到钱,司机自然会退出滴滴。滴滴提供的是一个市场,让市场来惩罚不良行为者,优胜劣汰。

滴滴靠评分系统筛掉不合格的司机

问题是,靠市场淘汰需要一个过程。在糟糕的司机没被淘汰之前,总有一些乘客会中招。总不能用一句“谁让这些乘客倒霉”来搪塞吧?

更关键的是,如果没有滴滴,这些乘客压根不会上陌生人的车。正是因为滴滴的背书,乘客才会信任素未谋面的陌生人。

出租车也是陌生人开的。我们会乘坐出租车,信任的不是出租车司机,而是司机所隶属的组织,也就是出租车公司。从这个意义上说,滴滴起到了类似传统出租车公司的作用。

另外,虽然司机开的车是自己的,单也是自己决定接不接,但是司机并没有议价能力。滴滴的算法决定了司机每开一单能赚多少钱。高峰时段和恶劣天气都会导致打车费飙升,这是滴滴决定的,并不是司机决定的。计价器和滴滴的计价算法,本质上是一样的。

计价器和滴滴的计价算法,本质上是一样的

最后,滴滴的顺风车业务主要利润来自于对司机每单业务的抽成,5%~10%不等。从这个角度说,滴滴贩卖的不是app,而是利用汽车将乘客从a地点带到b地点的方式。

如果说这还不是出租车公司,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共享经济让谁的生活更美好?

事实上,和滴滴同一模式的Uber已经在伦敦和欧洲被判定为出租车公司。

Uber当年进入伦敦,遭到了几乎所有相关方的抗议。

出租车司机不用说了,就连开Uber的司机也自发成立工会,把Uber告上法庭。开Uber的司机和开滴滴的司机情况类似,什么保障都没有。

政策制定者认为,虽然打着共享经济的招牌,许多司机都是为了开Uber特意买的车。如果没有Uber,这拨人不会购买私家车。私家车数量的增加,无疑会加剧城市交通压力和环境治理的压力。

部分市民也抗议Uber的进入。Uber的补贴策略,导致原来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市民乘坐私家车。非必须的私家车使用率增高,加剧了公共基础设施的损耗。本来能用十年的马路(只是打比方,不是精确数字),撑八年就不行了。维修和养护费用,还得靠市民的税金承担。这不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吗?

Uber被认为会加剧交通压力

法律从业者认为,Uber在钻法律的空子。乘客被司机骚扰,司机被乘客骚扰,Uber都觉得责任不在公司。这么不负责任的说辞,法官并不买帐。

在伦敦法庭做出判定不久,欧盟也认定,Uber是出租车公司,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么一看,貌似使用了新的科技产品,除了科技公司自己,谁的日子都没好过。

科技“恶人”

做一家科技公司太轻松了,原来传统公司要承担的对雇员、对社会的责任,要么转嫁给个人,要么转嫁给社会。

在美国,硅谷精英取代了华尔街大佬,成为新一代谁都能上去骂两句的“全民公敌”。

和Uber的处境类似,脸书也面临质疑:脸书到底是科技公司,还是媒体公司?

脸书是科技公司,还是媒体公司?

扎克伯格在泄密门的听证会上仍死咬脸书是科技公司,不是媒体公司。

脸书的COO桑德伯格认为,脸书雇佣的是工程师,没有一个记者、一个编辑。脸书使用算法把某个人/机构发布的信息推给其他人,因此是科技公司。

可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美国有一半以上的成年人在脸书上看新闻,美国千禧一代获取新闻的首要途径是脸书。

用户在脸书上浏览信息的时候,会碰到广告。据调查,平均每个用户每天在脸书上看广告的时间是 50分钟 。2016年,脸书这项业务卖出的广告价值260亿美元。

提供信息,在信息中间插广告,还不是媒体?好事都让脸书给占了。

新闻、广告,脸书还不是媒体?

脸书不想当媒体公司的理由不难理解。做媒体公司太麻烦了,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还要保证公正客观。假新闻要负责,偏颇的报道要负责,总统大选期间俄罗斯散布的谣言还要负责。

不对信息负责,不对公众负责,不对社会负责,只对广告商和投资人负责。然后,公司拿出漂亮的数字,实现快速增长。脸书成为大反派,并不冤。

MIT的布林约尔松(Erik Brynjolfsson)教授发现,美国社会的创新速度和生产率增长从没像现在这样快过。与此同时,中等劳动者的状况却越来越糟,美国中等家庭和中等劳动者的收入都低于1997年的水平。而且,就业率也在下降,几乎可以说是暴跌。

科技在创造,也在破坏。

科技在繁荣,美好却不一定是现实的

滴滴和脸书只是两个代表。科技公司的惯用套路是规避责任、降低成本、迅速扩张、占领市场,直到曝出重大丑闻,众怒难平,再提整改。

只是,让科技巨头主动整改的成本太高了。

根据《南方周末》的统计,过去四年,媒体报道和有关部门处理过的滴滴司机性侵、性骚扰事件,至少有50起。

50个案例中,有2起故意杀人案,有19起强奸案、9起强制猥亵案、5起行政处罚案件、15起未立案的性骚扰事件;53名被害人都是女性,涉及到50个司机,至少3人有过危及人身安全的犯罪前科。

与此同时,仅在2017年这一年,这家在400多个城市为4.5亿用户提供了出行服务的公司,融资95亿美元。

2014年至今北京涉滴滴刑事案件

对科技公司来说,用户是数据,算法是规则,增长是目标。只要公司年报上的数字好看,就算完成了公司所谓的愿景,就算是让出行变得更美好了。

至于数字之外的现实,就让活在现实中的人操心吧。

  • 最新游戏
  • 发表评论
手游排行 新游中心 热门专区 手机软件APP下载
网游排行榜 游戏攻略 网游下载 安卓软件APP下载
单机排行榜 手游礼包 单机下载 苹果ios应用下载
安卓排行榜 新游视频 手游下载
苹果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