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安GeChe手游下载站_最新手机游戏下载门户网站!

游戏更新 | 安卓游戏 | 苹果游戏 | 推荐游戏 | 软件更新 | 文章更新 | 热门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  攻略 → 《爱普生清零软件(一个已经实现稳定盈利的期货交易员,一路走来的心得体会下)

爱普生清零软件(一个已经实现稳定盈利的期货交易员,一路走来的心得体会下)

2023-02-01 10:00:28      小编:网络整理      我要评论

爱普生清零软件文章列表:

爱普生清零软件(一个已经实现稳定盈利的期货交易员,一路走来的心得体会下)

一个已经实现稳定盈利的期货交易员,一路走来的心得体会下

你内心无形中放大机会的胜率,往往可以导致你不自觉的增加仓位,加大破产率。

这些都是交易中导致走向恶性循环的一些例子。

接上一篇《听过来人说两句!一个已经实现稳定盈利的期货交易员,一路走来的心得体会

作者:不二哥 全球宏观交易员

原文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828282

期乐会(ID:qlhclub)转载已获授权

那么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稳定盈利的关键是在于如何保持始终纪律的执行。

这里我说几点我的经验:

1.行为习惯的改变能力

《幽灵的礼物》这本书里面讲了两部分一部分就是操作,第二部分是行为习惯的改变,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对第一部分操作很感兴趣,但是过了几年再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第二部分才是核心内容。

有句话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交易者里面大家性格各异,性格差异性造成了多彩的世界。有个性,这个没错,我们彼此交朋友,只要人的人品不坏,性格有棱角都可以相互包容,也不影响你的正常生活。但是在交易的世界,如果你的性格有一点点棱角,都可能造成亏损,赤裸裸的亏损,所以市场迫使交易者必须对自己的性格经进行调整,我们不能骗自己,我们必须对自己100%的忠诚。

我们必须谨小慎微,一只眼睛盯着市场,一只眼睛盯着自己,一遍又一遍的审视自己,有没情绪失控,频繁交易,不按照计划进行,放大盈利预期从而加重仓位。。。。。。

虽然我们成人了,但是我们必须像小孩子一样对待自己。

从改掉坏习惯的角度来看,小孩子其实挺幸福的,犯了错误,老师和家长一定会很快出来指责或者惩罚,让小孩子很快就能记住这件事是错误的,并且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在交易者中,没有人监督自己,规则是自己定的,可以随意修改,所以我们一遍又一遍的纵容自己,这就造成了我们总是再犯同样的错误。

比如吸烟有害健康,烟民大部分都有戒烟的经历,但是大部分都失败了,原因很简单,自己制定的规则对自己的约束力不足。

如果有一条法律,吸烟的人只要决定戒烟要去公安局备案,如果发现再次吸烟,拉出去枪毙。我估计戒烟者99%能戒掉。

所以,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成年了就了不起了,其实我们的内心一样需要约束和监管。

具体方法还是要自己去找,适合自己最重要。

比如我戒掉频繁操作的过程,我每天提前写好交易计划,并且规定交易次数,然后打印出来,然后签字送给老婆监督,然后第二天让老婆检查账户,看看符合不符合昨天的内容,如果不符合当面罚跪。怎么样我也是一个好面子的男人,哪里能受得了这个屈辱,这件事坚持了半个多月,我就彻底戒掉了频繁交易的习惯,交易次数到了以后主动关电脑,出去散步。

小插曲是为什么老婆监管半个多月就不监管了呢,不是我意志力不强,是我老婆看到我账户的盈亏波动后受不了,女人嘛。总是和我吵架,所以中止了,但是我发现我的习惯已经改过来了。

记得一本书上说一个新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只要21天,还是有道理的。

我见过的想改变自己行为的方式还有很多,甚至有的很残忍,我见过一个做交易的朋友,总是抄底摸顶亏损,结果他犯一次错误就拿烟头烫一次胳膊,想改变这个坏习惯,最后在他胳膊有6个烟疤以后他彻底改变了。

不管什么方法,记住不要指望自己的自控力有多么高,找到一些类似适合于自己,甚至类似教育小孩子的方法,让自己彻底改变。

为什么要改变自己的不好的行为习惯,因为盈亏同源,你要想稳定盈利,不光要盈利,还要控制亏损。我做了2年大概1400多笔交易的记录,我发现我只要把抄底摸顶,频繁交易,重仓交易,情绪不稳定时候的交易造成的亏损去掉,我的账户将大幅盈利。所以行为习惯的改变直接造成了你到底是盈利还是亏损。

正如我上面提到一个小故事,那位号称期货交易做了18年,鸡汤和大道理给你讲一堆,结果一问18年亏了600万,到现在还没有稳定盈利,我从细节看得出,他在讲道理的时候什么都知道,一开始交易,不良习惯就总是伴随着他,也就是他始终没有把这些道理,具体到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上去,从而造成了18年的亏损,可悲的是,他现在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其实做交易是一个“认知”需要不断提升的行业,和交易的年龄真的没有关系,如果没有提升认知,你的”思维能级“和交易2-3年的新手是一样的,而且他们还容易产生一种”倚老卖老“的思想,动不动以”老子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的想法自居,让自己的思想进一步固化,这是很危险的。类似于这样的交易者其实很多,请大家引以为戒。

2.操作的一致性

麻将高手不是每天都能赢钱,但是他(她)知道依靠自己的打牌规则,累积下来的一个时间周期内,打的牌局数量如果足够多,赢钱是大概率事件,他要做的就是保持每一局的牌,都按照自己的规则去打就是了,也就是关键是保持操作的一致性。做交易也是一样的道理。

本来你计划交易10次,3次较大赔率的盈利就可以覆盖7次亏损。但是如果交易开始就出现连续3次亏损,那么这个交易者的心态是不是还能保持平静,而不怀疑自己?你还能坚持原来的计划吗?

这里有一个例子:

《海龟交易法则》中作者在1998年交易可可期货的例子让我印象很深刻,他利用海龟交易法则,在1998~1999年的10个月当中做了28笔可可交易,在前6个月,他连续交易17次都是亏损。结果最终10个月里面,他大幅获利。交易28笔,胜率14%,赔率(盈亏比3.5),亏损22355美金,盈利78256美金,净利润55903美金。

如果换作是你,你能在6个月亏损17次还继续坚持你的交易系统吗?

所以拥有一个预期为正的交易系统也许很重要,但是能坚持操作的一致性更为重要。

在你不保证你的系统预期一定为正的验证阶段,你一定要降低破产率,充分的验证,保证样本空间数量的足够,然后根据概率的思维去统计自己的数据。(期乐会交易员俱乐部官方微信ID:qlhclub)不然如果破产率较高,一旦连续亏损几次,即使这种情况在正常的概率范围内,也会干扰你的判断。

等系统成熟以后,你才可以尝试慢慢加大破产率,从而使得自己的交易风险可控并且收益最大化。

3.沉没成本,赌徒谬论和心态归零

沉没成本是指你无法挽回的成本,你交易今天不小心亏损了账户的5%,你开始痛心疾首,开始自责,早知道不开这个仓就好了,早知道我反向做就好了,早知道今天我不开电脑出去和朋友打牌就好了。。。。。

你要知道,不管你怎么责怪自己,这5%是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叫做“沉没成本”,如果你想继续心态平静的交易下去,你必须接受它,让自己的情绪马上回复正常,因为下一次的交易,和你上一次赚多少钱或者亏多少钱毫无关系。

赌徒谬论是指一部分赌博的人相信运气,上一次亏了钱,那么这一次大概率就能赚钱。其实这是个谬论,就和抛硬币一样,其实每一次是正面或者反面的概率都是50%,也就是说每一次赌博的结果,和上一次的结果没有任何关系,做交易也是一样。所以不要让上一次的结果影响到你。

知道了上面的两个原理,就要学会心态归零,不管你上一次交易是大赚还是大亏,总结完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以后,把原理记住,然后忘掉这次事情,重新开始,要做到心态归零,千万不要把上次的交易结果对心态的影响,带入下一次交易。

4.时间框架的选择问题

有的人喜欢做短线,有的喜欢中长线,但是不管做什么周期,都要保持操作周期的一致性。

比如我喜欢做中长线,我就喜欢看日K线,周K线和月K线,只有决定具体进场当天的时候,我才会参考30分钟K线。

很多交易者的交易周期是混乱的,比如做短线的,本来看的是5分钟K线,做多结果被套住了,然后就开始看日K线,从日线上找支持自己的做多的理由,然后死扛,这样跨周期操作是很危险的。

所以保持自己的交易时间框架也是减少亏损,稳定盈利的关键。

5.避免交易系统的程序化历史回测陷阱

胜率和盈亏比要等行情走完才知道,但是你系统的预期是正还是负一定是通过你长期做单的统计结果。

这里再强调一下,是“自己长期做单的统计结果”,不是把你的系统编个程序去跑历史回测。你以为这样能偷懒,很快算出你的系统预期为正还是负?错了,历史回测的结果和实盘的结果往往相差很大,原因做过程序化交易的人一定知道的:过度拟合,时间框架跨度不同,模拟和现实成交价格偏差,滑点等等问题。所以自己的交易系统必须放进实盘去检验,然后自己做出统计。

我修改一次系统往往要实盘检验3个月以上才算可靠。

根据实盘统计,你要从概率上挑出高胜率加高赔率的操作,看看有没有共性和重复交易的可能性,然后也要挑出低胜率,大幅亏损的操作,并想办法克服掉这样的操作。你计算一下,如果去掉这些大幅亏损的,情绪化,不按照计划操作的单,如果你的盈利是正的,那么就已经得到了一个预期为正的交易系统,剩下的工作就是保持优势操作的重复性,和一致性,努力去掉各种不按照计划操作的做单习惯。如果真的做好了这一切,你的系统就成型了。玩交易就是玩个性,这个系统就是属于你自己的,是你能深刻理解的,别人效仿不了的系统,这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说白了,还是一个提升认知,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偷懒,必须去实盘验证。

如果能把上述五点做好,就有了比较好的纪律感,那么做交易就进入了1%的绝对盈利者的范围了。这些朋友交易风格很稳定,收益也很稳定,已经在市场中是很不错的交易者了。但是他们离大师的境界,还有一段距离。

那么大师的境界,是怎么样的呢?

普通交易者通过不断的学习,体悟,实践,约束,能达到大学的阶段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要达到大师的级别,不光要通过学习,还要通过哲学的升华,这种鬼才往往不是努力的结果,是天生的能力,没有几个人能达到,全世界屈指可数。

索罗斯在1992年做空英镑的时候,他的助手德鲁肯米勒对索罗斯说:“我觉得机会来了,我们应该下重注,55亿。”索罗斯在听完他的解释之后,他说:“你没问题吧?这是二十年不遇的机会,我们应该把200%的身价都赌上。”最后他们动用150亿美元,把曾经历史上最强悍的银行——英格兰银行,给彻底打趴下了。

这种操作即使你达到了纪律良好,稳定盈利的层面,你反而不敢做出这样全押的操作,因为不断的良好纪律习惯告诉你不能犯错误,会破产的,这种赌上所有身家性命的操作和所有的交易原则是相互违背的。

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也是几十年按照自己的交易系统稳定交易,慢慢积累财富,但是大师的不同就在于这里,他们在关键时刻不按常理出牌,他们在关键时刻可以放弃本来的一切原则去做自己认为是非常确定的事情,背后有一种信念在支撑着他们,这种信念会成为为强大的意志力,从而扭转时空格局改变现状。

你早晚会明白,其实没盈利的人和稳定盈利的人的差别,归根结蒂是信念的问题,没盈利的人可能永远都体会不到:如果你决定相信你自己一定成功,那么你就已经成功了,不存在失败的可能性,剩下的只是一个“走流程”的过程问题。

这不是危言耸听。

近代物理科学家也通过量子力学证实了这一点:

量子力学中的著名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科学家惊讶的发现,人类的观察竟然可以改变电子的形态,如果观察它,实验显示电子会变为粒子,如果不观察,电子会变为波。也就是人的意识可以改变量子的形态。

为此著名的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创始人尼尔斯·波尔和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争论了30多年,爱因斯坦不信这一套,认为量子的形态在人们观察之前就已经确定,怎么可能由人的意识改变?他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名言:“上帝不会掷骰子",然后在1955年离世。

爱尔兰天才物理学家约翰·贝尔终于在1964年想出来一个办法证明谁是对的,他提出了著名的“贝尔不等式”,提出只要根据量子缠绕理论设计一个实验仪器,通过实验数据就可以证明到底是波尔对还是爱因斯坦对,结果1972年美国物理学家约翰·克劳泽(John.Clauser)和1982年法国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分别根据光量子纠缠的偏振原理设计出了实验仪器,经过实验数据的验证,证实了波尔是对的,也就是量子的塌缩状态确实是由观测者的意识而改变的,上帝不光会掷骰子,而且无时不刻都在掷骰子,爱因斯坦错了。

甚至在最新的实验中,2017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量子力学实验中,竟然发现在放入光栅之前,量子的状态已经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未来的意识行为可以改变历史。

世界的物理学家通过实验不断的被量子力学震撼,不禁常常回想起量子力学的创始人尼尔斯·波尔说过的那句名言:”如果量子力学没有让你深感震惊的话,说明你还没真正了解它。“

这个世界是由各种微观粒子组成的,而量子是他们的基本单位。

然而量子的状态竟然可以被人的意识改变,也就是说世界是由人的意识构成的。

如果推论下去,历史不存在,时间不存在,一切都不存在,一切都是意识的产物,而信心引导着意识,叫做信念。

所以如果一个人想做成一件事,关键是看他的信念够不够强大。

纵观周围,为什么牛B公司的创始人都是信念很足的人,可以参考马云,看看他演讲就知道了,因为他相信自己,他就已经成功了。

马云在2016年公司年会中说,忽悠和自信的区别:

“忽悠是自己不信,而要让别人相信。自信是自己相信,别人信不信不知道。”

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困难的时候,革命为什么能成功也是这样的道理。装备差,人少,这些都不是问题,信念没有动摇,最终改变了一切。

只有彻底明白了这个道理,融入到你的血液里,没有丝毫的怀疑,你做任何事情都无往而不利。

哲学和科学早晚会在山顶汇合的,而早点明白对自己的人生很有好处。

大师和成功交易者的区别就在于,他们的信念是一般人不可比拟的。

获得交易信念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有两个改变:

1、发现逻辑的欺骗性(逻辑陷阱)

先讲一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离谓》

故事是说春秋时期一个叫邓析的人(据说是历史上律师的鼻祖)教人打官司的故事。郑国有个富人的父亲不小心掉河里淹死了,被一个人渔夫打捞了上来,渔夫向富人要了极高的价格卖给他尸体,富人很不满便去找邓析寻求解决办法,邓析告诉他:“不着急,他除了卖给你,还能卖给谁呢?”富者依计行事。过了几日,渔夫着急了,尸体腐烂发臭,他也去找邓析寻求意见,邓析告诉他:“不着急,他除了到你这儿买,还能到哪儿呢?”最后尸体烂在路边,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

从逻辑上看,两套说法都没有错,但是为什么造成了很坏的结果。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逻辑是为意识服务的。哲学家奥修在他的《天下大道》中做个一个比喻:“逻辑其实是个妓女,谁给钱就为谁服务”,虽然不太好听,但是很有道理。

其实想想,我们做任何事情,其实都是先有个念头(意识),然后才开始给它匹配一堆逻辑,或者说是借口。所以说逻辑其实并不重要,它只是为意识服务的。

我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那就是所谓的各种分析师,评论家,专家在新闻中的逻辑,其实都不一定是真的事实,只是他们念头的副产品。你会发现他们“马后炮”水平很高,欧元兑美元今天涨了,他们会找到一堆逻辑和理由为今天的大涨做出一堆解释(什么美国加息预期降低,什么欧洲CPI通胀增加,什么欧洲退出QE预期可能提前。。。)。

不明白这个原理的朋友很可能会认真学习这些逻辑,但是你会发现,这些逻辑永远只能事后解释,并不能用来预测行情,这些专家也会有预测,但是大部分都不准,即使准确,也是概率,偶尔猜对了罢了,因为下一次预测他就会失效。

《海龟交易法则》的丹尼斯知道这个道理,他在挑选优秀交易者的时候有一条原则,就是如果这个交易者没有主见,听从了经纪商或者分析师的建议而改变自己的主意,那么他立刻会被交易团队开除。

逻辑还有一个危险性,就是如果你过于相信逻辑,逻辑会在交易中自我强化,你会在交易中变得固执,你的逻辑支持你做多,但是行情开始下跌,你就会搬出自己的逻辑,然后检查一遍,感觉没有错,然后就是盲目坚持,甚至还逆势加仓,最后造成亏损越来越大,等到你不得不怀疑自己的逻辑的时候,亏损已经很大了。

这条原则告诉我们:

逻辑真的不重要,因为分析逻辑需要时间,逻辑对不对还需要检验,所以索罗斯有句名言叫做:”有行情先入场,后分析。”

不要听从别人的建议,坚持自己的交易系统才是王道,甚至不需要逻辑交易,出现信号就入场。

2、自信的沉默

在“小学生”的层面,我描述过80%的人都处于一种盲目的自信,以为学习了技术指标,或者一堆交易方法以后,就可以实现稳定盈利了,其实不然。

这里面引入了“老手”和“高手”的概念,老手是在小学生的层面,盲目自信,以为自己知道,其实自己不知道,还到处高谈阔论,讲的都是看似深奥实际没用的东西,他们没有理解各种技术指标背后的意义,技术指标只不过是对最原始的交易数据进行二次加工而已,过度的解读技术指标,其实还不如看最原始的K线。

高手不同,高手在别人谈论行情的时候,更多的是“沉默”,为什么会沉默?(期乐会交易员俱乐部官方微信ID:qlhclub)因为在他们看来,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他要做的只不过是对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预案而已。

比如高手在听两个人争论明天的黄铜期货行情到底是涨还是跌,就感觉跟两个人讨论明天的天气到底是下雨还是晴天一样无聊。

对于高手,不会考虑明天下不下雨,而是考虑明天带不带伞的问题(预案)。

高手实在是懒得和别人争论,因为在高手的思维里,没有必然性,只有概率。你非要逼他预测明天的行情,他只会说:“明天行情会波动。”

而沉默其实是一种胸有成竹自信的表现,也显示出了高手的理解问题的方式,当你做好了一切可能性的预案以后,你已经波澜不惊了,甚至会感觉交易其实是一件挺枯燥的事情。只需要做好计划,然后看行情走就是了。

所以,想要在市场中成为最终的赢家,最核心的问题,其实看你有没有足够的信念,你要坚信自己可以成功。

大道至简,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理解的程度,最终决定了你能在市场里走多远。

关于信念的问题我想做一些补充。

第一

有些朋友和我过分讨论量子力学的问题,我觉得有点舍本逐末,我的核心观点是信念,其实我不太关心量子力学,因为信念是一切的根本,量子力学只是旁证,有没有无所谓。如果你不喜欢量子力学,不看这一段就是了,不影响我对信念的表述。

稳定盈利其实还是靠信念,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不是物理问题。

第二

我所说的从幼儿园阶段到大学阶段的交易状态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几乎每个交易者都要经历,这个过程是不可跳跃的。

有的朋友以为看到了大学阶段,就觉得不需要经历小学和中学了,其实是不行的。

原因就涉及到”知识“和”智慧“本质性区别的问题,知识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智慧只能通过体悟和实践获得。

而且“熟知”不等于“真知”。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小时候我住在外婆家,那时候外婆住是民房,冬天北方家里要生炉子取暖,然后过几个小时要往炉子里加煤,炉子的盖子用一个钳子拿下来,放在地上,那个盖子是很烫的。然后家里有只小狗,总喜欢在炉子旁趴着取暖,外婆怕它被盖子烫着,就先把它赶走,结果有一次,小狗趁外婆不注意,还是跑过来,结果趴在了盖子上面,然后我就听着一阵惨叫还有一股焦糊味道。

从那以后,小狗只要看到外婆加煤,它就跑的远远的,再也不敢靠近炉子。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很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体会是不会深刻的,除非你自己亲身经历一遍,对于小狗,外婆赶他走,是”熟知“,知道烫 是“真知”。

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家长千叮咛万嘱咐,这个不要做,那个不行,其实这样的孩子是没出息的,还不如告诉他有坑和后果,然后允许他去踩,只要后果不太严重就行,这样实践过以后的小孩子的生存能力要远强于“温室里的花朵”。

即使你把我今天写的内容看10遍,你可能都不一定真的明白,你一定要去实践,不实践始终是纸上谈兵,没有通过实践得到感悟,就无法形成你自己的”智慧“。而智慧是一种说不出的大道,这也是为什么《金刚经》里面那么多”不可说,不可说“,因为智慧真的很难说出来,只能通过比喻讲给别人。

做交易需要的是智慧,所以还是需要自己去验证的。那有人可能会说,既然都要自己实践,那干嘛还要看你的文章呢。答案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人引导你摔倒了就马上知道对错,没人引导你可能要在一个地方摔倒多次还无法自拔。但是引导不代表你不需要走路了,路还是要自己去走(实践)。

第三

关于信念我多说几句,信念的坚定其实是中庸之道,这一点很重要,不然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就是容易犯左倾冒进(冒险)主义,或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如果具体想搞清楚“左倾”和“右倾”的定义,可以研究下党史的左倾主义和右倾主义错误的表现)。

左倾冒进主义

提起信念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天不怕地不怕,像天平天国的士兵一样,加入拜上帝教,然后给你念几句咒语,然后士兵就大喊着“刀枪不入”的口号往英军的步枪大炮底下冲,那不叫信念,那叫有勇无谋。

我在交易中也犯过这样的错误,盲目自信,导致在做盘的时候太执着,而不会变通。扛单,频繁交易,重仓交易,赌气交易,这些错误我都犯过。其实都是盲目自信的结果,觉得自己最牛逼,人定胜天,结果最后损失惨重。

右倾投降主义

我看过有个论坛的网友帖子,说现在只要一下单就手抖,他被亏损搞怕了,心理已经有阴影了,面对机会不敢下单了,很确定的行情结果最后只下了一个小单。我把这种人叫做“残疾人”,他已经向这个市场投降了。

我们做交易其实要么是太左倾冒进,盲目放大胜率的可能性,表现往往是重仓操作,频繁操作,因为怕错过机会。要么就是太右倾,做单太谨小慎微,明明是很好的机会,不敢下单,眼看机会错失,又开始后悔不已。或者不管什么情况,都用很小的单操作,甚至锁单套利,觉得这样永远不会爆仓,非常安全,交易了很久收益不多但是稳定,但是一旦遇到黑天鹅行情,或者大单边行情,最后的亏损还是大于盈利,“辛辛苦苦几十年,一觉回到解放前。”

或者有的交易者不断的在左倾和右倾之间摇摆,变成了“冒进(重仓)--大亏损---谨慎---错过机会---冒进(重仓或者频繁交易)---大亏损----谨慎----错过机会。。。。”这样的恶性循环。

所以左倾和右倾的思想都要值得警惕,要始终保持中庸。

所以信念不是钢铁,而是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孔子不得志,不得不周游列国,他去拜访老子,问老子如何用礼乐安抚天下,老子不说话只是张开嘴让孔子看看他的牙齿和舌头。孔子马上就明白了,牙齿虽然坚固,但是已经烂了,舌头柔软,但是完好无损。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你们地图上看看,从江西瑞金出发到延安,直线距离也就1000多公里,但是红军走了二万五千里,为什么,因为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不四渡赤水,不强渡金沙江,不绕行松潘草原,强翻雪山,不南辕北辙,上下左右,东南西北的甩开国民党几十万部队的围剿,怎么才能最终胜利到达延安,估计早都被全歼了。

做盘也是一样,行情永远没有直线进行的,即使再好的上升趋势,也是上5个台阶,下2个,然后再上,所以目标是明确的,道路是曲折的。

信念就是百折不挠,但是还懂得变通,曲线救国的一种持续力。

所以引用我自己的交易打油诗中的一句作为小结吧:”左倾会冒进,右倾会投降,控制好情绪,走大道中央。”

这就是中庸之道。

关于交易系统

很多问我交易系统,还以为我不想说,其实不是我不想说,因为你们没有明白。

交易系统根本没有交易理念重要。

交易理念我都说清楚了,还用说交易系统吗?

我曾经写过一个几万字的交易系统,非常详细,详细到入场,立场,加仓,减仓,平仓的时间空间形态每一次细节,结果发现根本就用不了。因为市场是变化的,太具体的操作根本没法执行,于是简化,简化到最后基本上不起作用了,因为跟没写一样,所以最后就干脆不看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认知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交易系统是有缺陷的。

我举个例子:

说我曾经的一个习惯,就是抄底摸顶。

关于抄底摸顶,我看了很多书,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说交易一定要顺势交易,抄底摸顶是逆势操作,绝对不要抄底摸顶,要把抄底摸顶的想法从自己大脑中彻底删除。

还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不抄底摸顶,等趋势走出来,行情都快走完了。

施瓦格的《金融怪杰》里面对华尔街著名交易员保罗·都铎·琼斯(也是我喜欢的交易员)的采访中,琼斯说:“别人都说不要抄底摸顶,但是我的大部分钱都是抄底摸顶赚的。”

当时我当然认为保罗·都铎·琼斯是对的,偶像嘛。而且要利润要追求最大化,抄底摸顶如果做对可以吃到一大段行情,艺高人胆大,说不能抄底摸顶的人其实都是没本事的人给自己胆小找的借口而已。

结果大概经过2年,我对期间1400多笔交易做了详细的统计,其中哪些是顺势单,哪些是震荡单,哪些是逆势单(也就是抄底摸顶单),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我抄底摸顶的逆势单,胜率只有23%,那赔率呢?其中是有几笔很漂亮的单,赔率甚至超过了50倍,但是残酷的现实是:总体来说,亏损是盈利的3倍以上,也就是亏损远大于盈利。

那为什么亏损这么多我自我感觉还良好呢?

因为人性的特点就是总是对自己经历的辉煌的一面记忆深刻,对痛苦的一面选择回避或者遗忘。

我终于意识到抄底摸顶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至少它不适合我。

曾经我还把它放在交易系统中。

所以提高认知和改掉不良习惯,比完善交易系统重要的多,如果你把频繁交易,抄底摸顶,重仓交易,情绪化交易这些不良习惯都通过提升认知的方式彻底改正了,你的交易系统是不会差的。

我这里讲一下如何提高交易的认知水平吧:

学习,求知若渴,多看书,看有干货的书,然后思考,看看现有的认知和书中的思想有什么差异,谁是对的。少看鸡汤,鸡汤除了在亏损的时候用来自我安慰以外其实没什么用;

一定要做交易记录,交易记录要记详细,每笔进场的理由是什么,当时的计划是什么,当时的心态,情绪,都要记录,为了以后总结的时候用;

定期(比如3个月)统计和总结一次,哪些单是顺势,哪些是抄底摸顶,哪些是震荡,胜率,赔率如何,当时的心态如何,频繁交易了多少次?重仓交易了多少次?情绪化交易了多少次?这些不良习惯造成了多少亏损?

只有认知水平提高了,你才能把“熟知”变为“真知”,你才有从内心深刻体会,从产生克服不良习惯的动力。

关于写交易日志,你认真总结了,你才会发现自己的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是你忽略的,甚至自我感觉良好的。

而且写总结这个东西,你越写越爱写,因为第一总结本来就是帮你大脑把知识和思路归纳和梳理的一个过程,第二其实写总结是交易员自己和自己的对话。交易员是一个很孤独的行业,因为交易是“内求”的行业,我们的工作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平衡心态的过程。

判断交易好坏的标准和世俗的标准是不同的。

如果一个不做交易的朋友问你“最近交易做的怎么样?”那么他意思很可能是:“你最近赚了多少钱?”

而如果你回答:“很好,最近计划执行的很彻底。”

你的朋友肯定会听的一头雾水。

所以交易员需要自己和自己对话,为了理清思路甚至缓解压力。

如果一定要说我的交易系统,那我就试着总结下:

总的原则:赚大赔小,生存第一。

只做日线级别的波段行情。

不做震荡,只做趋势行情。5日均线以上做多,5日均线以下做空;

趋势的折返行情,比如涨势就折返后收盘在5日均线以上,第二天日内找低点进场,跌势相反;

震荡行情的震荡区间上下设置提醒(邮件app加短信),突破以后第二天进场(第一天怕假突破),分批隔日加仓;

当天收盘行情方向破5日均线,比如上涨趋势,当天收盘在5日均线以下,第二天减仓或者平仓止盈;

止损就是进场后大概看30分钟线的拐点做止损点,或者当天的开盘价做止损点,或者固定比例,比如账户0.5%止损。

其实就这么简单,关键是灵活应用。

日线波段操作的优点就是不用天天盯盘,比较轻松,提醒后第二天再进场,也不着急,不用太累。

只要认知提高了,交易理念是活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要比守着固定的交易系统安全灵活的多,你们仔细想想:

波浪理论的掌门罗伯特·普莱切特,海龟交易法则的发明人丹尼斯,大亏离开市场;

江恩理论的发明者江恩,华尔街最伟大的操盘手的杰西·利佛摩尔,均线系统买入法发明者葛兰碧,破产甚至自杀。

这些大佬的失败不都是因为他们死守一个固定的交易系统导致的吗?

当一个交易系统在市场中适用并且能赚到钱的时候,一旦大量的效仿者一起使用,市场就会发生改变,这些方法就会失效。(期乐会交易员俱乐部官方微信ID:qlhclub)而如果你有较高的交易认知或者叫做交易智慧的时候,你对市场的改变的察觉敏感性,要远大于一般人,你也会相应改变。

这也是为什么我不相信所谓的AI(人工智能)或者程序化交易能在市场长期稳定盈利的主要原因。

因为认知的提高和智慧的获得是不断实践出来的,智慧层面的东西,你指望那些程序员能用程序编出来?我觉得是笑话。

再说人脑对市场改变的敏感程度远大于程序,程序没办法在市场改变的时候及时做出相应,所以一定会造成盈利的不稳定。

炒作的东西不一定是真东西,媒体需要题材做新闻,企业需要风口提高估值溢价水平,政府需要热点做经济增长点,老百姓就被忽悠来忽悠去。就像前几年炒作的3D打印机一样,其实这个东西30年前就有,没什么新意,发展到今天还是关键材料问题没有解决,所谓3D打印,就是把一堆粉状的材料粘合到了一起,硬度较低,放在旅游景区给游客打印个3D头像玩玩还行,工业上根本达不到应用级别的质量要求。

就说这么多吧。

最后应有些朋友的要求,列一个我认为对交易有用书单吧:

技术类书籍:技术书籍只是“工具”,关键是达到什么目的,目的达到以后,就不要执着工具的好坏了,这也是从“小学”阶段跳到“中学”阶段必经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自己去实践,不能跳过。

1,地震出版社,约翰·墨菲(丁圣元翻译)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2,寰宇证券投资顾问公司的《完全技术分析手册》是台湾翻译美国期货协会的书,繁体字,要代购;

3,震出版社,史蒂夫·尼森(丁圣元翻译)的《日本蜡烛线技术》;

4,小罗伯特·普莱切特的《艾略特波浪理论》;

5,黄崇的讲座和视频建议看下,把波浪理论,对数坐标的黄金分割率计算,布林带,K线形态学都学习下;

6,《海龟交易法则》,不要固守法则,关键是学习科学的建仓方法,一致性等内容。

交易心理学,哲学和传记方面:

1,索罗斯《金融炼金术》,最好也找一本英文版的,对照着看,这本书的哲学水平较高,翻译的有些词不达意;

2,马克·泰尔《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入门级的纪律层面的书籍;

3,《华尔街幽灵》,入门级的操作和行为习惯的引导书籍;

4,丁圣元翻译的《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和《股票大作手操盘术》,操盘手必看;

5,施瓦格《金融怪杰》和《新金融怪杰》,高手访谈录,对体会高手的思维方式很有用;

6,雷·达里奥《原则》,桥水大佬的大作;

7,安德鲁·希夫《经济为什么会崩溃》,漫画形式,简单易懂的经济学原理,好书;

8,塔勒布《黑天鹅》,全是干货;

9,马丁·舒华兹《交易冠军》,当小说看挺有意思,其实干货不多;

10,珍妮特·洛尔《查理·芒格传》;

11,哲学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奥修的《庄子心解》《老子心解》《道德经心释(上、下)》《天下大道》《莲心禅韵》,如果感觉多,只看一本《天下大道》就可以了;

12,王阳明的注疏,陈荣捷和邓艾名的都行。

其他类书籍:

1,《毛泽东选集》,带入自己到那个时代,看看毛爷爷当时的思维方式和对中国未来命运的选择方式,对提升自己认知很有帮助;

2,我党党史的研究,对左倾主义和右倾主义的错误认识和纠正,对理解“中庸之道”很有帮助;

3,红军的长征历史,解放战争史,我军每个大型战役战中战略战术的研究的书籍,对进场后的策略研究很有帮助。

书看了很多,大概我觉得有用的就这么多吧。

最后,祝大家交易愉快!

点击了解更多可看更多文章哦~

维修iPhone X重启刷机报错4013-杭州华力技术学校

【故障现象】

接到一台苹果X,刷机报错4013,说是进液体了

【维修过程】

拿来拆机检测,外观無明显进水痕迹,开机起跳电流正常,到300mA左右归零重启

后面一一排除是否是外配引起白苹果重启,后面不装光感排线就开机了,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发现泛光元件有腐蚀现象。

拆下泛光元件,清洗,重装。

装机测试,一切正常,经过外配的排除,最终这部机子是由泛光元件腐蚀引起的白苹果重启刷机报错4013

故障修复,维修到此结束

杭州华力技术学校常年开设: 手机电脑开店班 手机电脑全能班

手机电脑全能班

学习课时:1050课时

主授课程:

平板电脑维修培训国产手机维修培训 苹果三星小米手机维修培训 电脑维护监控

培训 主板维修培训 液晶显示器培训 液晶电视机维修培训 笔记本维修培训

打印机维修培训 复印机维修培训

学校住宿:免费

免费课程:电子电路

学习目标:包学会,本期学的不扎实,下期可免费重学,可达到独立维修操作和开店

认证证书:《国家信息产业部硬件维修工程师证书》、《华力硬件维修培训基地结业证书》

学历要求:初中毕业即可.

工具赠送:送书、资料及相关维修工具一套;

职业规划:自主创业,技术总监,维修工程师,门店店长,技术部经理,部门主管,部门主任。

全能班特色:本校的重点特色班级,最为全面的电脑维修专业班级,非常适合无任何电脑基础的学员,而且时间没有要求的学员,是由本校根据当前市场就业情况调查和分析而组建的班级,非常适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学员毕业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就业或是开店,对新学员入学就签就业协议,充分保障了学员就业,学员就业率也是非常的高,很多用人单位直接到我校要人和我校签订了长期用人合作协议。

一个已经实现稳定盈利的期货交易员,一路走来的心得体会

稳定盈利的关键是在于如何保持始终纪律的执行。

这里我说几点我的经验:

1.行为习惯的改变能力

《幽灵的礼物》这本书里面讲了两部分一部分就是操作,第二部分是行为习惯的改变,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对第一部分操作很感兴趣,但是过了几年再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第二部分才是核心内容。

有句话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交易者里面大家性格各异,性格差异性造成了多彩的世界。有个性,这个没错,我们彼此交朋友,只要人的人品不坏,性格有棱角都可以相互包容,也不影响你的正常生活。但是在交易的世界,如果你的性格有一点点棱角,都可能造成亏损,赤裸裸的亏损,所以市场迫使交易者必须对自己的性格经进行调整,我们不能骗自己,我们必须对自己100%的忠诚。

我们必须谨小慎微,一只眼睛盯着市场,一只眼睛盯着自己,一遍又一遍的审视自己,有没情绪失控,频繁交易,不按照计划进行,放大盈利预期从而加重仓位。。。。。。

虽然我们成人了,但是我们必须像小孩子一样对待自己。

从改掉坏习惯的角度来看,小孩子其实挺幸福的,犯了错误,老师和家长一定会很快出来指责或者惩罚,让小孩子很快就能记住这件事是错误的,并且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在交易者中,没有人监督自己,规则是自己定的,可以随意修改,所以我们一遍又一遍的纵容自己,这就造成了我们总是再犯同样的错误。

比如吸烟有害健康,烟民大部分都有戒烟的经历,但是大部分都失败了,原因很简单,自己制定的规则对自己的约束力不足。

如果有一条法律,吸烟的人只要决定戒烟要去公安局备案,如果发现再次吸烟,拉出去枪毙。我估计戒烟者99%能戒掉。

所以,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成年了就了不起了,其实我们的内心一样需要约束和监管。

具体方法还是要自己去找,适合自己最重要。

比如我戒掉频繁操作的过程,我每天提前写好交易计划,并且规定交易次数,然后打印出来,然后签字送给老婆监督,然后第二天让老婆检查账户,看看符合不符合昨天的内容,如果不符合当面罚跪。怎么样我也是一个好面子的男人,哪里能受得了这个屈辱,这件事坚持了半个多月,我就彻底戒掉了频繁交易的习惯,交易次数到了以后主动关电脑,出去散步。

小插曲是为什么老婆监管半个多月就不监管了呢,不是我意志力不强,是我老婆看到我账户的盈亏波动后受不了,女人嘛。总是和我吵架,所以中止了,但是我发现我的习惯已经改过来了。

记得一本书上说一个新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只要21天,还是有道理的。

我见过的想改变自己行为的方式还有很多,甚至有的很残忍,我见过一个做交易的朋友,总是抄底摸顶亏损,结果他犯一次错误就拿烟头烫一次胳膊,想改变这个坏习惯,最后在他胳膊有6个烟疤以后他彻底改变了。

不管什么方法,记住不要指望自己的自控力有多么高,找到一些类似适合于自己,甚至类似教育小孩子的方法,让自己彻底改变。

为什么要改变自己的不好的行为习惯,因为盈亏同源,你要想稳定盈利,不光要盈利,还要控制亏损。我做了2年大概1400多笔交易的记录,我发现我只要把抄底摸顶,频繁交易,重仓交易,情绪不稳定时候的交易造成的亏损去掉,我的账户将大幅盈利。所以行为习惯的改变直接造成了你到底是盈利还是亏损。

正如我上面提到一个小故事,那位号称期货交易做了18年,鸡汤和大道理给你讲一堆,结果一问18年亏了600万,到现在还没有稳定盈利,我从细节看得出,他在讲道理的时候什么都知道,一开始交易,不良习惯就总是伴随着他,也就是他始终没有把这些道理,具体到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上去,从而造成了18年的亏损,可悲的是,他现在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其实做交易是一个“认知”需要不断提升的行业,和交易的年龄真的没有关系,如果没有提升认知,你的”思维能级“和交易2-3年的新手是一样的,而且他们还容易产生一种”倚老卖老“的思想,动不动以”老子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的想法自居,让自己的思想进一步固化,这是很危险的。类似于这样的交易者其实很多,请大家引以为戒。

2.操作的一致性

麻将高手不是每天都能赢钱,但是他(她)知道依靠自己的打牌规则,累积下来的一个时间周期内,打的牌局数量如果足够多,赢钱是大概率事件,他要做的就是保持每一局的牌,都按照自己的规则去打就是了,也就是关键是保持操作的一致性。做交易也是一样的道理。

本来你计划交易10次,3次较大赔率的盈利就可以覆盖7次亏损。但是如果交易开始就出现连续3次亏损,那么这个交易者的心态是不是还能保持平静,而不怀疑自己?你还能坚持原来的计划吗?

这里有一个例子:

《海龟交易法则》中作者在1998年交易可可期货的例子让我印象很深刻,他利用海龟交易法则,在1998~1999年的10个月当中做了28笔可可交易,在前6个月,他连续交易17次都是亏损。结果最终10个月里面,他大幅获利。交易28笔,胜率14%,赔率(盈亏比3.5),亏损22355美金,盈利78256美金,净利润55903美金。

如果换作是你,你能在6个月亏损17次还继续坚持你的交易系统吗?

所以拥有一个预期为正的交易系统也许很重要,但是能坚持操作的一致性更为重要。

在你不保证你的系统预期一定为正的验证阶段,你一定要降低破产率,充分的验证,保证样本空间数量的足够,然后根据概率的思维去统计自己的数据。不然如果破产率较高,一旦连续亏损几次,即使这种情况在正常的概率范围内,也会干扰你的判断。

等系统成熟以后,你才可以尝试慢慢加大破产率,从而使得自己的交易风险可控并且收益最大化。

3.沉没成本,赌徒谬论和心态归零

沉没成本是指你无法挽回的成本,你交易今天不小心亏损了账户的5%,你开始痛心疾首,开始自责,早知道不开这个仓就好了,早知道我反向做就好了,早知道今天我不开电脑出去和朋友打牌就好了。。。。。

你要知道,不管你怎么责怪自己,这5%是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叫做“沉没成本”,如果你想继续心态平静的交易下去,你必须接受它,让自己的情绪马上回复正常,因为下一次的交易,和你上一次赚多少钱或者亏多少钱毫无关系。

赌徒谬论是指一部分赌博的人相信运气,上一次亏了钱,那么这一次大概率就能赚钱。其实这是个谬论,就和抛硬币一样,其实每一次是正面或者反面的概率都是50%,也就是说每一次赌博的结果,和上一次的结果没有任何关系,做交易也是一样。所以不要让上一次的结果影响到你。

知道了上面的两个原理,就要学会心态归零,不管你上一次交易是大赚还是大亏,总结完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以后,把原理记住,然后忘掉这次事情,重新开始,要做到心态归零,千万不要把上次的交易结果对心态的影响,带入下一次交易。

4.时间框架的选择问题

有的人喜欢做短线,有的喜欢中长线,但是不管做什么周期,都要保持操作周期的一致性。

比如我喜欢做中长线,我就喜欢看日K线,周K线和月K线,只有决定具体进场当天的时候,我才会参考30分钟K线。

很多交易者的交易周期是混乱的,比如做短线的,本来看的是5分钟K线,做多结果被套住了,然后就开始看日K线,从日线上找支持自己的做多的理由,然后死扛,这样跨周期操作是很危险的。

所以保持自己的交易时间框架也是减少亏损,稳定盈利的关键。

5.避免交易系统的程序化历史回测陷阱

胜率和盈亏比要等行情走完才知道,但是你系统的预期是正还是负一定是通过你长期做单的统计结果。

这里再强调一下,是“自己长期做单的统计结果”,不是把你的系统编个程序去跑历史回测。你以为这样能偷懒,很快算出你的系统预期为正还是负?错了,历史回测的结果和实盘的结果往往相差很大,原因做过程序化交易的人一定知道的:过度拟合,时间框架跨度不同,模拟和现实成交价格偏差,滑点等等问题。所以自己的交易系统必须放进实盘去检验,然后自己做出统计。

我修改一次系统往往要实盘检验3个月以上才算可靠。

根据实盘统计,你要从概率上挑出高胜率加高赔率的操作,看看有没有共性和重复交易的可能性,然后也要挑出低胜率,大幅亏损的操作,并想办法克服掉这样的操作。你计算一下,如果去掉这些大幅亏损的,情绪化,不按照计划操作的单,如果你的盈利是正的,那么就已经得到了一个预期为正的交易系统,剩下的工作就是保持优势操作的重复性,和一致性,努力去掉各种不按照计划操作的做单习惯。如果真的做好了这一切,你的系统就成型了。玩交易就是玩个性,这个系统就是属于你自己的,是你能深刻理解的,别人效仿不了的系统,这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说白了,还是一个提升认知,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偷懒,必须去实盘验证。

如果能把上述五点做好,就有了比较好的纪律感,那么做交易就进入了1%的绝对盈利者的范围了。这些朋友交易风格很稳定,收益也很稳定,已经在市场中是很不错的交易者了。但是他们离大师的境界,还有一段距离。

那么大师的境界,是怎么样的呢?

普通交易者通过不断的学习,体悟,实践,约束,能达到大学的阶段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要达到大师的级别,不光要通过学习,还要通过哲学的升华,这种鬼才往往不是努力的结果,是天生的能力,没有几个人能达到,全世界屈指可数。

索罗斯在1992年做空英镑的时候,他的助手德鲁肯米勒对索罗斯说:“我觉得机会来了,我们应该下重注,55亿。”索罗斯在听完他的解释之后,他说:“你没问题吧?这是二十年不遇的机会,我们应该把200%的身价都赌上。”最后他们动用150亿美元,把曾经历史上最强悍的银行——英格兰银行,给彻底打趴下了。

这种操作即使你达到了纪律良好,稳定盈利的层面,你反而不敢做出这样全押的操作,因为不断的良好纪律习惯告诉你不能犯错误,会破产的,这种赌上所有身家性命的操作和所有的交易原则是相互违背的。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也是几十年按照自己的交易系统稳定交易,慢慢积累财富,但是大师的不同就在于这里,他们在关键时刻不按常理出牌,他们在关键时刻可以放弃本来的一切原则去做自己认为是非常确定的事情,背后有一种信念在支撑着他们,这种信念会成为为强大的意志力,从而扭转时空格局改变现状。

你早晚会明白,其实没盈利的人和稳定盈利的人的差别,归根结蒂是信念的问题,没盈利的人可能永远都体会不到:如果你决定相信你自己一定成功,那么你就已经成功了,不存在失败的可能性,剩下的只是一个“走流程”的过程问题。

这不是危言耸听。

近代物理科学家也通过量子力学证实了这一点:

量子力学中的著名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科学家惊讶的发现,人类的观察竟然可以改变电子的形态,如果观察它,实验显示电子会变为粒子,如果不观察,电子会变为波。也就是人的意识可以改变量子的形态。

为此著名的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创始人尼尔斯·波尔和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争论了30多年,爱因斯坦不信这一套,认为量子的形态在人们观察之前就已经确定,怎么可能由人的意识改变?他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名言:“上帝不会掷骰子",然后在1955年离世。

爱尔兰天才物理学家约翰·贝尔终于在1964年想出来一个办法证明谁是对的,他提出了著名的“贝尔不等式”,提出只要根据量子缠绕理论设计一个实验仪器,通过实验数据就可以证明到底是波尔对还是爱因斯坦对,结果1972年美国物理学家约翰·克劳泽(John.Clauser)和1982年法国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分别根据光量子纠缠的偏振原理设计出了实验仪器,经过实验数据的验证,证实了波尔是对的,也就是量子的塌缩状态确实是由观测者的意识而改变的,上帝不光会掷骰子,而且无时不刻都在掷骰子,爱因斯坦错了。

甚至在最新的实验中,2017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量子力学实验中,竟然发现在放入光栅之前,量子的状态已经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未来的意识行为可以改变历史。

世界的物理学家通过实验不断的被量子力学震撼,不禁常常回想起量子力学的创始人尼尔斯·波尔说过的那句名言:”如果量子力学没有让你深感震惊的话,说明你还没真正了解它。“

这个世界是由各种微观粒子组成的,而量子是他们的基本单位。

然而量子的状态竟然可以被人的意识改变,也就是说世界是由人的意识构成的。

如果推论下去,历史不存在,时间不存在,一切都不存在,一切都是意识的产物,而信心引导着意识,叫做信念。

所以如果一个人想做成一件事,关键是看他的信念够不够强大。

纵观周围,为什么牛B公司的创始人都是信念很足的人,可以参考马云,看看他演讲就知道了,因为他相信自己,他就已经成功了。

马云在2016年公司年会中说,忽悠和自信的区别:

“忽悠是自己不信,而要让别人相信。自信是自己相信,别人信不信不知道。”

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困难的时候,革命为什么能成功也是这样的道理。装备差,人少,这些都不是问题,信念没有动摇,最终改变了一切。

只有彻底明白了这个道理,融入到你的血液里,没有丝毫的怀疑,你做任何事情都无往而不利。

哲学和科学早晚会在山顶汇合的,而早点明白对自己的人生很有好处。

大师和成功交易者的区别就在于,他们的信念是一般人不可比拟的。

获得交易信念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有两个改变:

1、发现逻辑的欺骗性(逻辑陷阱)

先讲一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离谓》

故事是说春秋时期一个叫邓析的人(据说是历史上律师的鼻祖)教人打官司的故事。郑国有个富人的父亲不小心掉河里淹死了,被一个人渔夫打捞了上来,渔夫向富人要了极高的价格卖给他尸体,富人很不满便去找邓析寻求解决办法,邓析告诉他:“不着急,他除了卖给你,还能卖给谁呢?”富者依计行事。过了几日,渔夫着急了,尸体腐烂发臭,他也去找邓析寻求意见,邓析告诉他:“不着急,他除了到你这儿买,还能到哪儿呢?”最后尸体烂在路边,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

从逻辑上看,两套说法都没有错,但是为什么造成了很坏的结果。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逻辑是为意识服务的。哲学家奥修在他的《天下大道》中做个一个比喻:“逻辑其实是个妓女,谁给钱就为谁服务”,虽然不太好听,但是很有道理。

其实想想,我们做任何事情,其实都是先有个念头(意识),然后才开始给它匹配一堆逻辑,或者说是借口。所以说逻辑其实并不重要,它只是为意识服务的。

我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那就是所谓的各种分析师,评论家,专家在新闻中的逻辑,其实都不一定是真的事实,只是他们念头的副产品。你会发现他们“马后炮”水平很高,欧元兑美元今天涨了,他们会找到一堆逻辑和理由为今天的大涨做出一堆解释(什么美国加息预期降低,什么欧洲CPI通胀增加,什么欧洲退出QE预期可能提前。。。)。不明白这个原理的朋友很可能会认真学习这些逻辑,但是你会发现,这些逻辑永远只能事后解释,并不能用来预测行情,这些专家也会有预测,但是大部分都不准,即使准确,也是概率,偶尔猜对了罢了,因为下一次预测他就会失效。

《海龟交易法则》的丹尼斯知道这个道理,他在挑选优秀交易者的时候有一条原则,就是如果这个交易者没有主见,听从了经纪商或者分析师的建议而改变自己的主意,那么他立刻会被交易团队开除。

逻辑还有一个危险性,就是如果你过于相信逻辑,逻辑会在交易中自我强化,你会在交易中变得固执,你的逻辑支持你做多,但是行情开始下跌,你就会搬出自己的逻辑,然后检查一遍,感觉没有错,然后就是盲目坚持,甚至还逆势加仓,最后造成亏损越来越大,等到你不得不怀疑自己的逻辑的时候,亏损已经很大了。

这条原则告诉我们:

逻辑真的不重要,因为分析逻辑需要时间,逻辑对不对还需要检验,所以索罗斯有句名言叫做:”有行情先入场,后分析。”

不要听从别人的建议,坚持自己的交易系统才是王道,甚至不需要逻辑交易,出现信号就入场。

2、自信的沉默

在“小学生”的层面,我描述过80%的人都处于一种盲目的自信,以为学习了技术指标,或者一堆交易方法以后,就可以实现稳定盈利了,其实不然。

这里面引入了“老手”和“高手”的概念,老手是在小学生的层面,盲目自信,以为自己知道,其实自己不知道,还到处高谈阔论,讲的都是看似深奥实际没用的东西,他们没有理解各种技术指标背后的意义,技术指标只不过是对最原始的交易数据进行二次加工而已,过度的解读技术指标,其实还不如看最原始的K线。

高手不同,高手在别人谈论行情的时候,更多的是“沉默”,为什么会沉默?因为在他们看来,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他要做的只不过是对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预案而已。

比如高手在听两个人争论明天的黄铜期货行情到底是涨还是跌,就感觉跟两个人讨论明天的天气到底是下雨还是晴天一样无聊。

对于高手,不会考虑明天下不下雨,而是考虑明天带不带伞的问题(预案)。

高手实在是懒得和别人争论,因为在高手的思维里,没有必然性,只有概率。你非要逼他预测明天的行情,他只会说:“明天行情会波动。”

而沉默其实是一种胸有成竹自信的表现,也显示出了高手的理解问题的方式,当你做好了一切可能性的预案以后,你已经波澜不惊了,甚至会感觉交易其实是一件挺枯燥的事情。只需要做好计划,然后看行情走就是了。

所以,想要在市场中成为最终的赢家,最核心的问题,其实看你有没有足够的信念,你要坚信自己可以成功。

大道至简,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理解的程度,最终决定了你能在市场里走多远。

关于信念的问题我想做一些补充。

第一

有些朋友和我过分讨论量子力学的问题,我觉得有点舍本逐末,我的核心观点是信念,其实我不太关心量子力学,因为信念是一切的根本,量子力学只是旁证,有没有无所谓。如果你不喜欢量子力学,不看这一段就是了,不影响我对信念的表述。

稳定盈利其实还是靠信念,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不是物理问题。

第二

我所说的从幼儿园阶段到大学阶段的交易状态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几乎每个交易者都要经历,这个过程是不可跳跃的。

有的朋友以为看到了大学阶段,就觉得不需要经历小学和中学了,其实是不行的。

原因就涉及到”知识“和”智慧“本质性区别的问题,知识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智慧只能通过体悟和实践获得。

而且“熟知”不等于“真知”。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小时候我住在外婆家,那时候外婆住是民房,冬天北方家里要生炉子取暖,然后过几个小时要往炉子里加煤,炉子的盖子用一个钳子拿下来,放在地上,那个盖子是很烫的。然后家里有只小狗,总喜欢在炉子旁趴着取暖,外婆怕它被盖子烫着,就先把它赶走,结果有一次,小狗趁外婆不注意,还是跑过来,结果趴在了盖子上面,然后我就听着一阵惨叫还有一股焦糊味道。

从那以后,小狗只要看到外婆加煤,它就跑的远远的,再也不敢靠近炉子。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很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体会是不会深刻的,除非你自己亲身经历一遍,对于小狗,外婆赶他走,是”熟知“,知道烫 是“真知”。

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家长千叮咛万嘱咐,这个不要做,那个不行,其实这样的孩子是没出息的,还不如告诉他有坑和后果,然后允许他去踩,只要后果不太严重就行,这样实践过以后的小孩子的生存能力要远强于“温室里的花朵”。

即使你把我今天写的内容看10遍,你可能都不一定真的明白,你一定要去实践,不实践始终是纸上谈兵,没有通过实践得到感悟,就无法形成你自己的”智慧“。而智慧是一种说不出的大道,这也是为什么《金刚经》里面那么多”不可说,不可说“,因为智慧真的很难说出来,只能通过比喻讲给别人。

做交易需要的是智慧,所以还是需要自己去验证的。那有人可能会说,既然都要自己实践,那干嘛还要看你的文章呢。答案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人引导你摔倒了就马上知道对错,没人引导你可能要在一个地方摔倒多次还无法自拔。但是引导不代表你不需要走路了,路还是要自己去走(实践)。

第三

关于信念我多说几句,信念的坚定其实是中庸之道,这一点很重要,不然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就是容易犯左倾冒进(冒险)主义,或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如果具体想搞清楚“左倾”和“右倾”的定义,可以研究下党史的左倾主义和右倾主义错误的表现)。

左倾冒进主义

提起信念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天不怕地不怕,像天平天国的士兵一样,加入拜上帝教,然后给你念几句咒语,然后士兵就大喊着“刀枪不入”的口号往英军的步枪大炮底下冲,那不叫信念,那叫有勇无谋。

我在交易中也犯过这样的错误,盲目自信,导致在做盘的时候太执着,而不会变通。扛单,频繁交易,重仓交易,赌气交易,这些错误我都犯过。其实都是盲目自信的结果,觉得自己最牛逼,人定胜天,结果最后损失惨重。

右倾投降主义

我看过有个论坛的网友帖子,说现在只要一下单就手抖,他被亏损搞怕了,心理已经有阴影了,面对机会不敢下单了,很确定的行情结果最后只下了一个小单。我把这种人叫做“残疾人”,他已经向这个市场投降了。

我们做交易其实要么是太左倾冒进,盲目放大胜率的可能性,表现往往是重仓操作,频繁操作,因为怕错过机会。要么就是太右倾,做单太谨小慎微,明明是很好的机会,不敢下单,眼看机会错失,又开始后悔不已。或者不管什么情况,都用很小的单操作,甚至锁单套利,觉得这样永远不会爆仓,非常安全,交易了很久收益不多但是稳定,但是一旦遇到黑天鹅行情,或者大单边行情,最后的亏损还是大于盈利,“辛辛苦苦几十年,一觉回到解放前。”

或者有的交易者不断的在左倾和右倾之间摇摆,变成了“冒进(重仓)--大亏损---谨慎---错过机会---冒进(重仓或者频繁交易)---大亏损----谨慎----错过机会。。。。”这样的恶性循环。

所以左倾和右倾的思想都要值得警惕,要始终保持中庸。

所以信念不是钢铁,而是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孔子不得志,不得不周游列国,他去拜访老子,问老子如何用礼乐安抚天下,老子不说话只是张开嘴让孔子看看他的牙齿和舌头。孔子马上就明白了,牙齿虽然坚固,但是已经烂了,舌头柔软,但是完好无损。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你们地图上看看,从江西瑞金出发到延安,直线距离也就1000多公里,但是红军走了二万五千里,为什么,因为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不四渡赤水,不强渡金沙江,不绕行松潘草原,强翻雪山,不南辕北辙,上下左右,东南西北的甩开国民党几十万部队的围剿,怎么才能最终胜利到达延安,估计早都被全歼了。

做盘也是一样,行情永远没有直线进行的,即使再好的上升趋势,也是上5个台阶,下2个,然后再上,所以目标是明确的,道路是曲折的。

信念就是百折不挠,但是还懂得变通,曲线救国的一种持续力。

所以引用我自己的交易打油诗中的一句作为小结吧:”左倾会冒进,右倾会投降,控制好情绪,走大道中央。”

这就是中庸之道。

关于交易系统

很多问我交易系统,还以为我不想说,其实不是我不想说,因为你们没有明白。

交易系统根本没有交易理念重要。

交易理念我都说清楚了,还用说交易系统吗?

我曾经写过一个几万字的交易系统,非常详细,详细到入场,立场,加仓,减仓,平仓的时间空间形态每一次细节,结果发现根本就用不了。因为市场是变化的,太具体的操作根本没法执行,于是简化,简化到最后基本上不起作用了,因为跟没写一样,所以最后就干脆不看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认知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交易系统是有缺陷的。

我举个例子:

说我曾经的一个习惯,就是抄底摸顶。

关于抄底摸顶,我看了很多书,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说交易一定要顺势交易,抄底摸顶是逆势操作,绝对不要抄底摸顶,要把抄底摸顶的想法从自己大脑中彻底删除。

还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不抄底摸顶,等趋势走出来,行情都快走完了。

施瓦格的《金融怪杰》里面对华尔街著名交易员保罗·都铎·琼斯(也是我喜欢的交易员)的采访中,琼斯说:“别人都说不要抄底摸顶,但是我的大部分钱都是抄底摸顶赚的。”

当时我当然认为保罗·都铎·琼斯是对的,偶像嘛。而且要利润要追求最大化,抄底摸顶如果做对可以吃到一大段行情,艺高人胆大,说不能抄底摸顶的人其实都是没本事的人给自己胆小找的借口而已。

所以我的交易系统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把抄底摸顶当作主要操作模式的。

结果大概经过2年,我对期间1400多笔交易做了详细的统计,其中哪些是顺势单,哪些是震荡单,哪些是逆势单(也就是抄底摸顶单),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我抄底摸顶的逆势单,胜率只有23%,那赔率呢?其中是有几笔很漂亮的单,赔率甚至超过了50倍,但是残酷的现实是:总体来说,亏损是盈利的3倍以上,也就是亏损远大于盈利。

那为什么亏损这么多我自我感觉还良好呢?

因为人性的特点就是总是对自己经历的辉煌的一面记忆深刻,对痛苦的一面选择回避或者遗忘。

我终于意识到抄底摸顶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至少它不适合我。

曾经我还把它放在交易系统中。

所以提高认知和改掉不良习惯,比完善交易系统重要的多,如果你把频繁交易,抄底摸顶,重仓交易,情绪化交易这些不良习惯都通过提升认知的方式彻底改正了,你的交易系统是不会差的。

我这里讲一下如何提高交易的认知水平吧:

学习,求知若渴,多看书,看有干货的书,然后思考,看看现有的认知和书中的思想有什么差异,谁是对的。少看鸡汤,鸡汤除了在亏损的时候用来自我安慰以外其实没什么用;

一定要做交易记录,交易记录要记详细,每笔进场的理由是什么,当时的计划是什么,当时的心态,情绪,都要记录,为了以后总结的时候用;

定期(比如3个月)统计和总结一次,哪些单是顺势,哪些是抄底摸顶,哪些是震荡,胜率,赔率如何,当时的心态如何,频繁交易了多少次?重仓交易了多少次?情绪化交易了多少次?这些不良习惯造成了多少亏损?

只有认知水平提高了,你才能把“熟知”变为“真知”,你才有从内心深刻体会,从产生克服不良习惯的动力。

关于写交易日志,你认真总结了,你才会发现自己的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是你忽略的,甚至自我感觉良好的。

而且写总结这个东西,你越写越爱写,因为第一总结本来就是帮你大脑把知识和思路归纳和梳理的一个过程,第二其实写总结是交易员自己和自己的对话。交易员是一个很孤独的行业,因为交易是“内求”的行业,我们的工作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平衡心态的过程。

判断交易好坏的标准和世俗的标准是不同的。

如果一个不做交易的朋友问你“最近交易做的怎么样?”那么他意思很可能是:“你最近赚了多少钱?”

而如果你回答:“很好,最近计划执行的很彻底。”

你的朋友肯定会听的一头雾水。

所以交易员需要自己和自己对话,为了理清思路甚至缓解压力。

如果一定要说我的交易系统,那我就试着总结下:

总的原则:赚大赔小,生存第一。

只做日线级别的波段行情。

不做震荡,只做趋势行情。5日均线以上做多,5日均线以下做空;趋势的折返行情,比如涨势就折返后收盘在5日均线以上,第二天日内找低点进场,跌势相反;震荡行情的震荡区间上下设置提醒(邮件app加短信),突破以后第二天进场(第一天怕假突破),分批隔日加仓;当天收盘行情方向破5日均线,比如上涨趋势,当天收盘在5日均线以下,第二天减仓或者平仓止盈;止损就是进场后大概看30分钟线的拐点做止损点,或者当天的开盘价做止损点,或者固定比例,比如账户0.5%止损。

其实就这么简单,关键是灵活应用。

日线波段操作的优点就是不用天天盯盘,比较轻松,提醒后第二天再进场,也不着急,不用太累。

只要认知提高了,交易理念是活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要比守着固定的交易系统安全灵活的多,你们仔细想想:

波浪理论的掌门罗伯特·普莱切特,海龟交易法则的发明人丹尼斯,大亏离开市场;

江恩理论的发明者江恩,华尔街最伟大的操盘手的杰西·利佛摩尔,均线系统买入法发明者葛兰碧,破产甚至自杀。

这些大佬的失败不都是因为他们死守一个固定的交易系统导致的吗?

当一个交易系统在市场中适用并且能赚到钱的时候,一旦大量的效仿者一起使用,市场就会发生改变,这些方法就会失效。而如果你有较高的交易认知或者叫做交易智慧的时候,你对市场的改变的察觉敏感性,要远大于一般人,你也会相应改变。

这也是为什么我不相信所谓的AI(人工智能)或者程序化交易能在市场长期稳定盈利的主要原因。

因为认知的提高和智慧的获得是不断实践出来的,智慧层面的东西,你指望那些程序员能用程序编出来?我觉得是笑话。

再说人脑对市场改变的敏感程度远大于程序,程序没办法在市场改变的时候及时做出相应,所以一定会造成盈利的不稳定。

炒作的东西不一定是真东西,媒体需要题材做新闻,企业需要风口提高估值溢价水平,政府需要热点做经济增长点,老百姓就被忽悠来忽悠去。就像前几年炒作的3D打印机一样,其实这个东西30年前就有,没什么新意,发展到今天还是关键材料问题没有解决,所谓3D打印,就是把一堆粉状的材料粘合到了一起,硬度较低,放在旅游景区给游客打印个3D头像玩玩还行,工业上根本达不到应用级别的质量要求。

就说这么多吧。

最后应有些朋友的要求,列一个我认为对交易有用书单吧:

技术类书籍:技术书籍只是“工具”,关键是达到什么目的,目的达到以后,就不要执着工具的好坏了,这也是从“小学”阶段跳到“中学”阶段必经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自己去实践,不能跳过。

1,地震出版社,约翰·墨菲(丁圣元翻译)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2,寰宇证券投资顾问公司的《完全技术分析手册》是台湾翻译美国期货协会的书,繁体字,要代购;

3,地震出版社,史蒂夫·尼森(丁圣元翻译)的《日本蜡烛线技术》;

4,小罗伯特·普莱切特的《艾略特波浪理论》;

5,黄崇的讲座和视频建议看下,把波浪理论,对数坐标的黄金分割率计算,布林带,K线形态学都学习下;

6,《海龟交易法则》,不要固守法则,关键是学习科学的建仓方法,一致性等内容。

交易心理学,哲学和传记方面:

1,索罗斯《金融炼金术》,最好也找一本英文版的,对照着看,这本书的哲学水平较高,翻译的有些词不达意;

2,马克·泰尔《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入门级的纪律层面的书籍;

3,《华尔街幽灵》,入门级的操作和行为习惯的引导书籍;

4,丁圣元翻译的《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和《股票大作手操盘术》,操盘手必看;

5,施瓦格《金融怪杰》和《新金融怪杰》,高手访谈录,对体会高手的思维方式很有用;

6,雷·达里奥《原则》,桥水大佬的大作;

7,安德鲁·希夫《经济为什么会崩溃》,漫画形式,简单易懂的经济学原理,好书;

8,塔勒布《黑天鹅》,全是干货;

9,马丁·舒华兹《交易冠军》,当小说看挺有意思,其实干货不多;

10,珍妮特·洛尔《查理·芒格传》;

11,哲学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奥修的《庄子心解》《老子心解》《道德经心释(上、下)》《天下大道》《莲心禅韵》,如果感觉多,只看一本《天下大道》就可以了;

12,王阳明的《传习录》注疏,陈荣捷和邓艾名的都行。

书看了很多,大概我觉得有用的就这么多吧。

最后,祝大家交易愉快!

谈谈3D打印和设计那些事儿——聚焦3D打印世界4月刊

《3D打印世界》2016年4月刊 刊首语

“所想即所得”大概是人们赋予3D打印最美好的愿望,在鼓励全民创新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将思维这只小鸟从已有的樊篱中放飞出去,也需要安全地将这只小鸟落到实地,如何将脑海中无形的想法直接变为实物抓取出来,3D打印成为了现阶段最可行的途径。

如今,在文化创意领域,很多行业正在因为这项神奇的技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本期杂志介绍的陶瓷艺术、文物保护、传统首饰制作……这些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量依靠精湛的传统手工技艺,而单靠人类的双手进行技艺的传承显然是不够的,3D打印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陷,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数字更精确可靠的东西了,更重要的是3D打印为这些行业开拓的是一片更广阔的可以自由创造的天地。

说到创造,社会上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以创造为专职,实现无到有就是他们的价值所在,那就是各个行业的设计师,如今设计师已经成为了3D打印最天然的受益者。在过去,设计总是受限于现有的工艺,再牛的创意也需要前瞻后顾、畏手畏脚地前后左右衡量一番,因为如果没有办法实现这些创意,则一切归零,但3D打印的出现让像宋波纹这样富有才华的设计师们如虎添翼,他们可以用这种允许自由创造的工具将自己脑海中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更加轻易地表达出来,甚至是突破传统创造一些新的审美标准。

尽管我们认为“所想即所得”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但当“我所想”成为“你所得”时,触犯的就是创造者的利益。

近日,在国外网络上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创客维护自身知识产权的运动,事情起源于eBay上一个名为just3Dprint的商家,公然售卖Thingiverse上超过2000种的3D打印设计作品,然而这种行为并没有得到相关设计者的同意,其中一位网名为“loubie”的创客发现后,要求商家下架她的作品,商家不仅拒绝,还厚颜无耻地宣称这些上传到网上的作品经过大量地下载,已经属于“公有产业”。在美国的法律里,成为公有产业的CAD设计并不受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尽管商家此举受到了创客们和Thingiverse网站的一致攻击,并最终将这些产品下架,但这次轰动事件表明3D打印带来的知识产权漏洞已经严重损害到了整个社会创意产业的发展。

值得高兴地是,很多专家和企业已经在试图从技术的角度做一些努力,比方说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和中国学者正在开发出一种可以自动发放许可的平台框架,这样可以使3D打印公司通过一种新方法对3D打印内容和文件进行授权。迪士尼公司近期也申请了一个专利,在3D打印过程中嵌入一种带识别(ID)元素的技术,能够很容易地识别3D打印的物体,以此来限制未经授权的复制。

在本期杂志中,我们也将围绕“与打印模型相关的’复制’与’合理使用’问题、打印自用商品上的商标打印”等相关争议问题进行讨论,以期更好地维护创造者的利益及后续法律漏洞的填补。

——《3D打印世界》出版人 李广连

以 下 为 杂 志 精 选 ↓↓↓↓

【观察】马忠法:3D打印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上)

3D打印与知识产权制度有着密切联系,它与现有的专利、工业设计、著作权和商标等法律制度息息相关,而其中最核心的是3D打印模型的法律性质及由此而引申出的“复制”与“合理使用”问题。本文基于3D打印的原理及其运作就几个与其相关的、重要的知识产权问题做简要探讨,以期获得较为深入的认识。(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马忠法)

【观察】脑洞大开 3D打印改变家居行业的六大方式

从水龙头到智能沙发,从仿生灯饰到室外景观,3D打印已经地“潜入”我们的家居生活方方面面。3D打印材料的扩展,和3D打印机价格的下降,将使3D打印成为一个家庭游戏,并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带来一些神话般的变化。

【人物】独立设计师宋波纹:用3D打印实现新的设计审美

这个年轻的88年女孩被称为 “国内将3D打印引入设计的第一人”。她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了3D打印,并用这种颠覆性的技术实现着自己心中美的理想。从来没有哪项技术可以成就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技术成全的只能是设计师的作品以及作品背后的设计理念。

【技术】3D打印技术在古典传统工艺表现中的应用研究

3D打印技术是近年来被大众关注且在珠宝首饰、工艺品等生产领域具有极大前景的技术。本文将在实验基础上探讨银胎掐丝珐琅、花丝、錾刻、金银错及金镶玉这五种传统工艺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的表现效果。(中国地质大学珠宝首饰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张荣红,熊玮,张楠)

【应用】浅谈3D打印技术在陶瓷类文物修复和复制中的应用

做为古人智慧的结晶,文物承载着大量艺术人文信息。陶瓷类文物十分珍贵,但因年代久远、材质脆弱,3D扫描和3D打印对于保护文物,在修复和复制过程中准确获取文物信息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上海博物馆文物修复研究室,杨蕴)

【应用】三维扫描和三维打印技术在耳道式助听器中的应用

三维扫描技术和三维打印技术如何为患者量身定做,推动耳道式助听器的个性化,提高助听器的舒适性。

【应用】从“鲁班锁”到“我的校园”,3D打印为小学生创新带来了什么?

通过3D打印教育案例介绍和分析,讲述了正在进行中的3D打印教育创新实践故事。(北京市史家小学,陈纲)

More……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杂志精选

投稿

手机/微信:18928008205

邮箱:Jane.Yu@irecyclingtimes.com

订阅

方法一:拨打0756-3959159

方法二:关注“3D打印世界”微信账号,点击下方“杂志精选”订阅通道。

关于《3D打印世界》

《3D打印世界》是中国3D打印行业第一本专业月刊,创刊于2015年3月。每月发行纸质版2万份,电子版10万份,覆盖教育、医疗、航天航空、汽车、模具、文化创意等3D打印从桌面级到专业级应用的各个领域。

现在就干Steve Pavlina

许多年前上大学时,我决心设定一个目标来挑战自己:看我能否只用三个学期从大学毕业,学完人们一般要花四年才会上完的相同课程。这篇文章详细解释了,我成功做到此事所用的全部时间管理技巧。

为实现那个目标,我决定必须每学期拿下30-40学分,而普通学生每学期要拿12-15学分。事情马上变得显而易见,如果我想搞定此事,就必须极其出色地管理好个人时间。我开始阅读能找到的关于时间管理的一切资料,并努力实践自己所学。我最终实现了这个目标,在不参加暑期课程的情况下,只用三个学期,以双学位的成绩从大学毕业(包括计算机科学和数学两个本科理学学位)。那段时期,我每晚会睡七到八个小时,也能照顾好个人日常杂务(购物、做饭等),而且有社交生活,每天早上还会锻炼30分钟。在最后一个学期,我甚至有份游戏开发程序员的全职工作(每周工作40小时),而且担任本校“计算机协会”(ACM)的副主席,同时拿下37个学分,其中大部分是高级水平的计算机科学和数学课程。我的同学把他们预想完成每种任务需要的所有小时加起来之后,得到的结论是我过的每一周肯定包含大概250小时。我以GPA 3.9的成绩毕业,还被计算机科学专业授予年度顶尖学生特别奖。有位教授后来告诉我,一旦清楚知道我当时所做的事情后,他们很容易就选定了获奖者。

我并未被人看作天赋秉异的孩子,这也是我第一次去做类似事情。我当时没找任何个人导师帮助自己,也不知道有谁做过这样的事情,我甚至想不起有任何一个人鼓励过我这样去做。事实上,当我告诉大家这个想法时,大多数人都极不看好这个点子。它就是我决定为自己而做的一件事。若你想更好了解我这段人生时期所处的位置,以及自己为何决定尝试如此疯狂的事情,也许会喜欢阅读这篇文章《人生的意义:介绍篇》,其中讲述了我的全部背景故事,还有关于我做此事动机的更多细节。

我费了很大功夫,才说服计算机专业的系主任批准我每学期额外拿取更多学分,我的同学们经常设想我要么用了欺骗手段,要么是有双胞胎兄弟,要么就是精神状况不稳定(自己几乎每周都会受到最后一项指责,所以没准其中也有些真相呢)。大多数时候我都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保持静默,但若有人问我已拿到多少学分,自己并不会否认。我或许是整个大学里唯一有两页课程表的学生,所以若有人逼着我说明,自己很容易就能证明我说的是事实。但我很少这样去做。

我告诉你这个故事,并非为了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而是想让你好奇我是如何做到它的。我是通过利用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但其实已存在于当时(1992-1993年)书籍与音频课程里的时间管理概念,成功搞定此事。我在大学期间学到的时间管理习惯,为自己日后创建个人生意事业提供了极大帮助,所以我想和你分享这些习惯,希望你们会发现它们对自己同样有价值。这些习惯帮我免去了数年的学习时间,同时给了我30000美元来开创自己的生意事业(都是从最后一学期做游戏开发程序员的工作得来,其中大部分是版税收入)。闲话少说,下面就是我在精通时间管理上学到的那些最佳经验:

清晰感是关键

第一步行动,就是明确知道你想要什么。在我曾经受训的一家跆拳道馆里,有面墙上写着巨大标语:“你的目标就是成为黑带高手。”这能帮助提醒每位学员,自己接受如此艰难的培训,到底是为了什么。当为自己工作时,你很容易花上一整天坐在桌前,却完成不了任何有价值的工作。若你没有真正清楚自己试图做什么,这种事情几乎总会发生。在你重获个人清醒觉悟的时刻,请问自己:“我在这里到底试图达成什么结果?”你必须尽可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的地。让你的目标详细具体,把它们真正写下来。你的目标必须清晰到有可能让一个陌生人,在客观审视你的情形后,就能对你是否达成了每个目标,给出绝对的“是”或“否”的回复。若你没法准确定义自己的目的地,你怎么知道何时抵达终点?

对于清楚定义并致力于各种具体目标,我发现十分有用的关键时期,就是90天时间,或是一个季度的时长。若能设定清晰透彻的目标,你在那段时间里就能实现明显和可衡量的变化。请花上片刻,停下来写出在距今90天后,你所想要生活的简短描述。你的月收入有多少?你的体重是多少?谁会是你的朋友?你的职业将发展到什么位置?你的感情关系会是什么状态?你的网站看起来像什么样子?请详细具体。绝对的清晰感将给予你保持正确航向的生活优势。

就像自动驾驶的飞机必须不断校正,才能保持航线一样,你必须定期重新瞄准个人目标。请通过每天早上重读目标的方式,与你已经写下的清晰目标反复建立联系。把它们贴在你的墙上,尤其是你的财务目标。多年前(90年代中期),我在所住公寓的每间屋子里都贴有“每月5000美元”的字条。那就是我当时的生意月收入目标。因为知道确切想要什么,我几周内便实现了那个目标。我继续设定详细具体的收入目标,即使中间偶尔有过挫败,我也发现这种做法很有效果。它不只是帮我专注于自己想要的结果 — 也许更重要的是,它还让我很容易舍弃那些并未处于实现个人目标道路上的事物。例如,若你设定了每月赚取10000美元的目标,它就能帮你停止去做只会让你每月赚到5000美元的事情。

若你还未获得清晰感,请让此事成为你的第一目标。在过着生活的同时却对自己想要什么含糊不清,就是极大的时间浪费。大多数人在“我不知道该做什么”的状态里沉溺了太长时间。他们等待某种外部力量为自己提供清晰感,却从未意识到清晰感是自我创造的。整个宇宙都在等着你做出决定,而非采取相反做法,这个世界会一直等待你最终下定决心。等着获得清晰感,就像一个雕刻师盯着一块大理石,等待雕像自行抛弃那些多余的部分。不要等待清晰感自发出现 — 直接拿起凿刀开始忙活吧!

保持灵活

在知道自己的目的地,与知道抵达那里的路线之间,存在关键的不同之处。一架典型的商业飞机,在飞行的90%时间里,都处于偏离航线的状态,但它几乎总能抵达自己的目的地。因为它知道确切的前往地点,而且一路都在不断校正航线。你没法提前知道通向目标的精确路线。我相信制定计划的真正目的,只是让你确信存在一条可能路线。我们都听说过的一份数据,就是80%的新生意会在头五年里失败。但远为有趣的一份数据是,几乎所有成功创建的生意事业,都不是按照最初预想的方式达成。若你审视从商业计划开始创建的各种成功生意,常会发现它们的原始计划都经历过痛苦失败,只是靠着尝试某些新做法,它们才最终成功。据说没有商业计划在接触真实市场后还能幸存。我喜欢将此事概括为,没有计划在接触真实世界后还能幸存。

著名作家和商业顾问史蒂芬·柯维,常爱使用这句话:“选择时刻的正直品性。”它的意思是你不该在并未清醒意识到个人目标的情况下,盲目遵从自己的计划。例如,假设你正顺畅地按计划行事 — 目前一切良好 — 然后出现了一个未能预见的事业机会。你是该坚守原始计划,从而错失这个机会,还是停下来追求那个机会,从而偏离自己的计划安排?这就是你必须停下来重新审视个人目标,以决定哪条路线才是更佳选择的时刻。没有计划应该被盲目遵从。一旦你收获能让先前计划失效的新知识,就必须实践选择时刻的正直品性。有时你能利用意外出现的捷径,更快实现个人目标。其他时候你则应当坚守原始计划,避免小的分心干扰让自己远离初始目标。请紧盯个人目标,但在实施计划上保持灵活。

我相信拥有清晰具体的目标,远比拥有清晰具体的计划重要。上大学时我就非常清楚自己的最终目标 — 只用三个学期从大学毕业 — 但我的行动计划始终处于不断流变的状态。每天我都会收到新的任务、项目,或考试信息,自己必须适应这种永远变化的事务海洋。若我试图为每个学期制定一份长期计划,它在24小时内就会变得毫无用处。

采用单一处理方式

与使用复杂的管理系统不同,我坚持使用笔纸写成的待做事项列表。自己唯一的管理工具,就是一个笔记本,上面会写下我的所有任务安排和相应的最后期限。我并不操心去做任何提前计划或优先排序。自己会直接扫视列表,选出适合当前可用时间的最紧迫任务。然后尽快将它完成,再从列表上划掉这项任务。

假如我有任务量为10小时的学期论文要写,便会马上处理整件事情,而非把它分解成更小任务。我通常是在周末完成大型项目。自己早上去往图书馆,完成必要的调查研究,然后回到宿舍继续干活,直至最终文本输出到我的打印机。如果需要休息一下,我就会休息一会儿。工作项目有多庞大,或者教授给了多少周的时间去完成,对我来说无关紧要。一旦我开始一项任务,就会停留在这项任务上,直到它100%完成,做好上交准备。

这个简单做法节省了我大量时间。首先,我能深入专注于每项任务,在工作时保持非常高效的状态。很多时间都是浪费在转换任务上,因为你必须重新载入每项新任务的背景信息。单一处理方式最小化了在转换任务上浪费的时间。事实上,当有可能时,我会把特定主题范围内的所有任务集中起来,在转换工作主题前,将它们一起处理。所以我会连续完成所有数学作业,直到它们全部搞定。接着处理所有编程任务。然后处理通识教育部分的作业。通过这种方式,我便让大脑处于数学模式,编程模式,写作模式,或艺术模式,并尽可能长时间地停留在单一模式中。其次,我相信这个习惯帮自己保持了放松和无压力状态,脑中不会胡乱塞进太多待做事项。自己每次总是只有一项任务。我可以忘掉当前工作主题外的其他所有事情。

失败是你的朋友

大多数人似乎对失败有着内在恐惧,但失败真的就是你最好的朋友。那些成功人士也经历过大量失败,因为他们做出过大量尝试。伟大的棒球手Babe Ruth,同时保留着本垒打记录和出局记录。那些拥有最多成功的人们,也有过最多的失败。失败没有任何错误或令人羞愧的地方。唯一让人后悔的事情就是从未做出尝试。所以为提高个人效率,请别害怕努力尝试。有时发现某事是否管用的最快方法,就是纵身跃入开始行动。你永远都能在行进途中做出调整。它便是先开火后瞄准的做法,令人惊讶的是,其效果要比更常见的先瞄准后开火的做法好得多。原因在于,一旦“开火”之后,你就有了些实用数据,可以用来调整瞄准结果。太多人都陷入规划和思考的泥沼之中,永远未能进入行动领域。有多少潜在的伟大点子,就是因为你一直困于分析瘫痪的状态(即:准备-瞄准-瞄准-瞄准-瞄准…),导致被放弃错过?

上大学期间,我尝试了自己认为可能节省时间的许多疯狂点子。我不断阅读时间管理资料,并应用自己所学,但我也想出了一些原创点子。我的大多数点子都以失败告终,但有些确实管用。我愿意一遍又一遍地面对失败,就是为了自己也许会碰上能给个人效率带来额外提升的极小机会。

请理解失败并非成功的反面。失败就是成功的关键组成部分。反正一旦你获得成功,没人还会记得你的失败。微软公司并非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的第一份生意事业。谁还记得他们最初经营的Traf-o-Data生意彻底失败?还是年青喜剧演员时,金·凯瑞在台上便被嘘过很多次。我们能有电灯可用,就是因为甚至在10000次试验失败后,托马斯·爱迪生仍拒绝放弃。假如词语“失败”对你而言是种诅咒,请重新改造对它的理解:你要么会成功,要么就有了一次学习体验。

摆脱对失败的恐惧对你大有好处。若你对实现特定目标兴奋不已,但害怕自己可能无法做成此事,那么请不管怎样,直接起身行动。即使在尝试后失败,你也会学到某些有价值的经验,下次可以做出更好尝试。若你审视那些今天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人们,常会看到其中许多人在最终大获成功前,有过一连串凄凉的失败经历,包括我在内。我认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同意,这些早期的失败体验,就是自己未来成功的重要贡献因素。对于任何开创新生意的人士,我给出的建议就是,开始提供各种产品或服务,别太操心它们能否大获成功。那些产品和服务很可能不会成功。但与一直思考相比,你将从行动中学到多得多的东西。

现在就干!

W. Clement Stone是创立了价值亿万美元保险业帝国的企业家,他会让自己的所有雇员,在每个工作日开始时,一遍又一遍地背诵这句话:“现在就干!”无论你何时觉得懒惰要接管自己,又想起还应当做某件事情,请停下来大声说出:“现在就干!现在就干!现在就干!”我经常把这句话设置为自己的电脑屏保。推迟做事有着巨大的潜在成本,因为你要在思维上一遍又一遍地重新熟悉它们,从而导致时间上的极大浪费。思考和规划确实重要,但行动远为重要。你不会因为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得到回报 — 只会因为行动结果获得回报。当感到疑虑时,请你大胆行动,就像事情不可能失败那样行动。从本质上讲,你也确实不会失败。

拓展出尽快做出决定的习惯,对你来说绝对必要。无论要做的决定有多大或多重要,我在所做的几乎每个决定上,都会采用60秒法则。一旦有了做出决定需要的所有数据,我便会设定计时器,只给自己60秒做出一个坚实决定。大学期间,我承受不起把时间浪费在思考任务安排,或操心何时去做它们之类的事情上。我会直接挑个任务去完成。如今当需要决定接下来该写哪篇文章时,我也会直接挑个话题开始写作。我相信这也是自己为何从未体验过文思阻塞的原因。文思阻塞的意思是,你困于思考该写什么的状态,而非真正去写作。我不会浪费时间去思考写什么,因为自己太忙于写作行动。这也许就是我能非常轻松地写出数百篇原创文章的原因。我写的每篇文章,都能产生至少另外两个写作点子,所以我的点子列表只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我简直无法想象自己会在原创内容上出现枯竭。

人们会过于频繁地推迟做决定,而这种推迟行为找不到什么有利之处。推迟做出决定通常只会带来负面结果,所以即使你面对模糊不清的情形,也请咬紧牙关做出决定。假如结果证明这个决定错了,你很快便会知道。许多人在决定晚餐该吃什么这件事上,很可能都要花不止60秒的时间。若我无法决定要吃什么,便会直接抓个苹果或扯两根香蕉,开始去吃。有时在弄清真想吃什么之前,我肚子里已填满水果。所以我的大脑知道,如果想吃些水果之外的食物,最好就尽快做出决定。若你能加快做出决定的步伐,便可将剩余时间花在行动上。

一项研究表明,世上最好的那些职业经理,都倾向于对模糊情形有着极高的容忍度。换句话说,他们能够在只有部分和/或冲突数据的时候,便大胆行动。如今的许多行业都变化极快,等你有了做出决定的完美数据时,盈利机会很可能早已消失不见。在没有可用数据的地方,请依靠你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如果一个决定可以马上做出,请在它一出现时就做下决定。若你没法立刻做出决定,就另外安排一段时间,仔细考虑各种选项,然后做出决定。请把多数时间用在行动,而非决策上。犹豫不决的状态就是时间的巨大浪费。若能避免,就不要在那种状态上花费超过60秒。请做出坚实、迅速的决定,从不确定状态,转向确定状态,再进入行动状态。让这个世界来告诉你何时错了,你很快便能积累起足够经验,做出更多准确,明智的决定。

冷酷无情地分诊处理

请舍弃浪费你时间的所有事物。充分利用你的垃圾筒。请应用这项法则:“若有疑虑,就请舍弃。”取消订阅无用杂志。假如你有放了两个多月还未阅读的杂志,就请将它舍弃;这种杂志很可能不值一读。请意识到,若有东西要花你的时间,它就不是免费的。在你注册任何新服务或订阅内容前,请询问它要花费你多少时间。每项活动都存在机会成本。请自问:“这项活动值得我为它所做的牺牲吗?”

在大学时,我会完全冷库无情地分诊处理事情。我曾告诉一位教授,自己决定不做他安排的一个计算机科学项目,因为我觉得这个项目并非自己时间的好用处。那个项目需要完成大概10-20小时冗长乏味的辛苦工作,而且不会教给我任何自己还未学到的内容。另外,这个项目只占整个课程评分的10%,由于我之前反正已有优秀成绩,不完成这个项目带来的唯一负面结果,就是我在这门课程上的最终成绩会是 A-,而非A。我告诉教授,自己感觉这种交易相当公平,也能接受A-成绩。我没有试图和他商量争取特殊待遇。所以自己这门课的正式评分就是A-,但因为把那10-20小时的时间用在了更好地方,从个人角度我给自己A 的评分。

请自问这个问题:“假如必须重新开始,而且知道我现在知道的一切,我还会从头完成这个项目吗?”若你给出的是否定回答,那就尽快脱离此项目。这就是所谓的归零思考法。我知道很多人都有一种限制性信念:“对于开了头的事情,就一定要完成。”他们花了多年时间攀爬上升阶梯,直至抵达阶梯顶部时,才意识到那架梯子搭在了错误建筑上。请记住,失败是你的朋友。所以若你在过去所做的某个决定,无法再为你提供良好结果,就请无情舍弃它,以便你能转向去做某件更好的事情。将人生献于追求一个无法再激励你的目标,毫无荣耀可言。这就是你必须实践“选择时刻的正直品性”的另一个情形。你必须不断重新评估当前情形,从而准确决定接下来该做什么。若你不愿在今天重新审视个人决定,你以往做出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将无关紧要。

识别和弥补浪费的时间

与观看一小时的电视节目不同,请将它录制下来,通过快进广告内容,只用45分钟把它看完。当你能用10分钟的电话完成同一件事,就别花费半小时写出一封冗长电邮。请把杂事积攒在一起,一次性将它们全部完成。

在自己第二和第三个学期之间的暑期,我发现和校内的宿舍相比,学校街对面的公寓楼要离工程系大楼更近。于是我搬出宿舍,住进那栋公寓楼,以便每天都能帮我节省一些走路/骑车的时间。我还从与两位室友共享的两居室宿舍,搬到了更小的单人开间公寓。这间新公寓的工作环境要高效得多。例如,我可以在做晚餐的同时忙于编程任务,因为自己办公桌离烤炉只有几步远。

对那些渴望变得更高效的人们来说,努力戒除浪费时间的习惯是常见的起始做法,但我认为这是个错误。优化个人习惯这种事只应该晚点再做。辨清奋斗目的必须放在第一位。若你没有清晰感,那么养成更高效习惯和打破低效习惯的努力尝试只会失败。你不会有足够强大的理由,支撑自己去充分利用个人时间。当事情变得艰难时,你很容易就放弃。你需要一个重大且富有吸引力的目标来激励自我。你之所以要从一项任务上节省15分钟,就是因为自己动力爆棚,想把那15分钟用在更好的地方。

例如,你也许干着一份自己有点喜欢的职业,但它很可能不足以让你在乎到处节省15分钟。即使总共节省的时间可能每天有数小时之多,你也不会在乎。但若花些时间,拓展出深入灵魂的人生目的感,你自动就会深受激励,想要更好利用个人时间。若你将人生最高层次的事情安排妥当(人生目的、意义、精神信仰等),较低层次的事情便倾向于自我优化(习惯、实践、行为等)。

应用80-20法则

80-20法则也被称为帕累托原则,此原则认为一项任务中20%的努力付出,提供了这项任务80%的价值。它也意味着一项任务80%的工作,只会产出这项任务价值的20%。在大学时,我会冷酷无情地应用这个原则。在有些工作周里,我会舍弃多达40%的课程,因为坐着听完一堂讲座,通常并非自己学习的最高效方式。而且我已注意到,只要自己决定一项课业任务不值得去做,我就会直接拒绝完成它。有门数学课程,我总共只现身了两次,因为与听讲座相比,我从书本上学得更快。自己只是期中和期末考试时出现在考场。我只在每堂课开始时露个头递交作业,并在每堂课结束时记住下次要交的作业。我在那门课上的分数其实最高,但老师很可能并不知道我是谁。其他学生则按照学校规则上课,并未意识到他们可以自由制定属于自己的规则。请找出你人生的什么部分属于那关键的20%,并让个人努力专注在那里。对于无法给你带来最优结果的事情,请绝对无情地拒绝在其上花费时间。将个人时间投入到有着巨大回报潜力的领域。

守卫您的时间

要想高效工作,你需要有不被打扰的时间块,以使自己能完成充满意义的工作。当你确定知道不会被打扰时,个人效率便会高上许多。自己坐下来致力于高强度任务时,请在这项任务上投入专门时间,期间不做其他任何事情。我发现最少准备90分钟,就是单个时间块的理想时长。

你可能需要和自己生活里的其他人进行商量,来创造出这些不受打扰的时间块。若有必要,请提前警示他人,不要在特定时间段里打扰你。倘若必须如此,你甚至可以用暴力行为威胁对方。在学校时,当需要工作时,我会锁上自己的房间门,这样室友便会知道不应打扰我。虽然对两居室的宿舍而言,每个房间设计应住两人(一套宿舍住四人),但我额外多付了点费用,以便单独住一个房间。这样我总有可以工作的私人房间。等自己有空社交时,我会打开房门,有时去跟其中一位室友玩电脑游戏。若你碰巧工作在极易被打扰的环境里,个人效率会受负面影响,无论要付多大代价,都请改换那种环境。有些人告诉我,给自己老板看这篇文章,能帮助说服对方采取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打扰。

尽管对某些人来说,在完成一项任务上框限特定时长很有用处,但我发现对自己最好的工作方式,就是提供没有限定终点的,不被打扰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常会为一项任务指定起始时间,但不确定具体结束时间。只要有可能,我就让自己尽可能长时间地坚持完成一项任务,直至自己终于感到饥饿,或有其他身体需求。我经常能在一个项目上连续工作6个多小时,中间毫不休息。虽然人们经常推荐频繁休息以提升效率,我感觉那种建议也许属于工业时代的研究结果,针对的是内在动力贫乏的工人们,并不适合有着高度激励性,由人生目的驱动的创造性工作。我发现对自己来说的最佳做法,就是维持前进势头,直到自己难以继续下去,而非将一项任务切成更小部分,在休息时反而带来分心受扰的风险。

工作时的心流状态,就是你会完全沉浸于一项任务,失去对时间的所有感知,而进入这种状态需要15分钟。每次你受到打扰,又要花15分钟才能回归那种状态。一旦你进入心流状态,请用生命去守卫它。那便是你能完成大量工作,体验到与眼前任务全面联系的美好状态。当身处这种状态,我不会再感知到过去或未来。自己只会感觉像是与工作合为一体。

虽然自己有时也会遭遇工作任务拓展到占满专用时间的问题(也叫作“帕金森定律”),我常发现值得冒这种风险。例如,当进行网站的优化工作,我会频繁在工作期间想到全新的优化点子,自己通常选择立刻落实那些新点子。我发现乘势对那些点子采取行动会更加高效,而非将它们安排到晚些时候再去完成。

把工作时间全用在工作上

在那些神圣的工作时间块里,除了你面前的工作活动,其他什么都别做。不要查看电邮、浏览网上论坛或网上冲浪。假如受到这种诱惑,请在工作时断开网络连接。关闭你的手机,或直接拒绝接听。开始工作前先去趟洗手间,并确保你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感到饥饿。不要起身离开你的椅子。不要在这段时间内跟任何人说话。

决定好你应该做什么事情,之后除了那件事之外,什么都不做。若你碰巧要管理他人,请定期询问对方,他们的首要任务是什么,确保他们除了那项任务,不会做其他任何事请。若你看到某人在回复电邮,那么对此人而言,在这个特定时间回复邮件,就应是其最重要的事情。若非如此,相对来说此人就是在浪费时间。

若你需要休息,就真正休息一会儿,其他什么也不做。别在你感觉需要休息和恢复的时候,还在休息期间处于半工作的状态。查看电邮或网上冲浪并非休息方式。当你休息时,请闭上双眼,做些深呼吸,倾听放松音乐并发会儿呆,小睡20分钟,或吃些新鲜水果。一直休息到你感觉重新有了去高效工作的能力。当你需要休息时,请专心休息。在应当工作时,则专心工作。要么集中100%的精力去工作,要么就一点儿工作也别干。根据个人需要尽情休息完全没有问题。只是别允许你的休息时间,悄悄占用工作时间。

多任务工作

有些领域新知识的数量增加得如此之快,以至于你对自己工作行业所知道的一切,很可能正变得过时。此事的唯一解决方案,就是尽可能快地不断吸收新知识。我今天在生意中使用的许多技能,五年前甚至都不存在。在保持更新进度上,我所知的最佳学习方式,就是通过阅读和收听音频课程,在可能获得的任何时间进行多任务工作。

看电视时,请在广告时间阅读电脑杂志。若你是男性,便可在刮脸时阅读。我使用一把电动剃须刀,会在每天刮脸时阅读2-3分钟。这种做法让我得以每周多看两篇文章 — 一年下来就是额外100多篇。这个习惯真的很容易开始。请直接拿上一两本杂志,或打印出一些你没时间阅读的文章,将它们放在洗手间里。无论何时外出,请随身至少带上一篇折叠好的文章。若你必须排队等候,比如在邮局或杂货店里,就请拿出文章开始阅读。你会惊讶于,只是在那些无意识的活动中阅读,自己便能额外吸收多少知识。

请在你能找到的任意时间,收听教学音频。当你开车时,就请收听音频课程。节省学习时间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从已有你想精通技能的人们那里,直接学习。与你从大学课堂上学到的内容相比,音频课程经常包含更多实用知识。那些拥有市场营销或商科学位的人们,是通过大学教授学到这些知识,而你可以从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的音频里,直接学到这些主题知识,他们所了解的都是在真实世界里管用的做法。

多任务工作也许是我在三个学期里上完大学课程,所使用的最重要低水平技能。在工作日里,我平均要上大概七八个小时的课程。但在最后一个学期的每周二,自己从早9点到晚10点,都有背靠背的课程要上。因为我每学期要学大概10门课程,自己每周都有几场考试和多个学业课题要应付。我也没时间在课外学习研究,因为那些时间大部分都用于我的游戏编程工作。所以我必须在新知识刚出现时就学会它。如果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什么内容,我当时便会把它记住;我承受不起晚点再学,导致进度落后的风险。在授课较慢的课堂上,我会去做家庭作业,为编程工作想出具体算法,或调整完善自己的日程安排。你很可能也可找出多任务工作的大量机会。无论你何时进行体力劳动,比如开车、做饭、购物,或散步,请通过听音频磁带或阅读等做法,让个人思维保持运转。

多任务工作的想法点子,看起来可能和之前“把工作时间全用在工作上”的建议相矛盾。但之前的建议适用于高强度工作,那时你必须集中个人所有思维资源,以做出你能完成的最佳工作。而这个建议适用于低强度工作,此时你还有许多精力去做其他事情,比如当你站着排队,做晚饭,乘飞机,或从A点走到B点的过程中。多任务工作方式不该用在会显著降低个人表现的关键任务上,但它应当明智地用来充分利用富余工作能力。当你需要休息时,请真正休息,但别用只有部分付出的工作状态,去浪费时间。以竭尽全力干活然后彻底休息的循环状态去工作,会更加高效。

多任务工作能使你的产出效率进入全新层次。你可能认为这样做会令人精疲力尽,但很多人发现效果恰恰相反。对我而言,能完成如此多的任务,令人感到精力充沛。你工作得越努力,自己的工作能力便越强劲,之后的休息也越有恢复效果。

试验

每个人都不相同,所以对你管用的做法,也许和对其他人管用的做法有所不同。你可能是在早上,或是在深夜工作效果最好。请充分利用个人优势,寻找弥补个人劣势的途径。请试验一下在工作时听音乐的做法。我发现古典音乐和新世纪音乐,尤其是莫扎特的作品,对网络开发工作有绝妙效果。但对大多数常规任务而言,听些快节奏的techno/trance音乐,能帮我工作得更快。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确切原因,但在听些非常快节奏的音乐时,要比不听音乐,个人工作效率高上两倍。另一方面,含有人声的音乐并不利于我的工作效率,因为它太让人分心受扰。当非常需要深入专注时,我便不会听任何音乐。请为自己做个简单试验,看是否有特定形式的音乐能提升你的工作效率。对我来说,听或不听的差别十分明显。

无论你何时想出提升效率的新点子,请进行测试,看它有什么影响效果。除非你实际尝试过,就不要忽视任何点子。在试验过程中,获得部分成功要比完全失败更为常见,所以每种新试验都会帮你完善自己的时间管理做法。甚至持续进行试验的做法本身,就能帮助训化你变得更加高效。

培养你的热情

单词“enthusiasm”(热情)源自希腊语“entheos”,其字面含义是:“内有神明”。我非常喜欢这个定义。若你对花时间所做的事情没有洋溢热情,我便对你掌握时间管理艺术的可能性持怀疑态度。请追逐真正激励你的事业。不要追求金钱。直接追寻个人激情。若对自己的工作毫无热情,你就是在浪费人生。请转换到其他事业。考虑彻底更换一份新职业。如果当前职业变得停滞不前,请别气馁。别忘了失败是你的朋友。倾听自己体内的神明,转换到能重新令你兴奋的事业上。浪费时间的最糟方式,莫过于做着某种无法让你幸福快乐的事情。你的工作应当为你的人生服务,并非反其道而行。

若你像大多数人一样,便偶尔会感到充满动力,之后又觉得受困,陷落回低水平的效率状态,发现自己很难继续完成一个项目。当个人动力高昂时,开启一个新项目会多么轻松容易?而一旦热情衰落,继续行动又显得多么艰难?由于大多数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显得消极悲观,除非主动将生活热情作为一种动力来源进行培养,随着时间过去,你自然而然就会失去积极动力。对于确实不想去做的事情,我不相信通过逼迫自己的方法可以将其做成。如果没有内在动力,让自己坐下来高效工作几乎毫无可能,那种工作简直痛苦。不过当你动力高昂,工作便像玩耍一般。

上大学时,我承受不起让行动热情衰落下去,不然自己的学习计划必死无疑。我很快明白需要通过每天付出清醒努力,来强化行动热情。我一直都会带着自己的“随身听”磁带播放机(当时还没有便携的MP3音频播放器),以便在从一个课堂走到下个课堂的路程中,收听时间管理和激励性磁带内容。我还会在每天早上慢跑时,收听这些内容。通过几乎每小时都对行动热情进行强化的做法,我得以让自身动力保持高昂水平。尽管一直有人告诉我注定失败,这些磁带却是更加强大的影响力量,因为永远不超几小时,我便会重新戴上耳机收听它们。

若你的热情水平高昂,就能以高效得多的状态工作,甚至享受工作中通常枯燥乏味的部分。我总是发现,无论何时想让生意事业进入全新水平,就必须先让自身想法进入全新水平。当你的想法改变时,个人行为自会发生改变,行动结果也将随之变化。除非你是天生亢奋的人士,自己的行动热情就需要每天强化。我推荐每天至少听15分钟激励性磁带,或阅读15分钟激励性书籍或文章。无论何时停止这样做,我便发现自我怀疑总会不请自回,个人效率产出也随之下降。持续给自己头脑喂养积极材料,便可无限保持个人热情,这件事真的太令人惊叹了。若你结合多任务工作方式,还能在无需投入额外时间的情况下,收获这种好处。

为最优能量状态去饮食和锻炼

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前的夏天(1993年),我变成了一名奶蛋类素食者,并注意到个人能量上的明显提升,尤其是自己集中专注的能力得以加强。四年后(1997年),我变成完全的纯素主义者(一点儿都不吃动物类食品),这种饮食变化带来了更大的能量提升。

你所吃的食物能对个人效率产生显著影响。与植物类食物相比,动物类食品明显需要更多时间和能量去消化。当身体必须分出额外能量去消化时,它意味着在进行高效思维工作上,你只能分得更少能量。实际上,你在消化包含动物类食品的饭菜时,个人工作看起来也会更难,你也更容易受到分心干扰。所以若你发现自己很难在午餐后专注于高强度的脑力工作,个人饮食很可能就是罪魁祸首。甚至本杰明·富兰克林,都把清淡吃午餐,作为自己高效表现的重要因素。当他的同事们在下午反应迟钝和昏昏欲睡时,他却能继续在当天剩余时间高效工作。

在维持高能量和思维清晰感上,经常锻炼也很有必要。上大学时,每天吃早餐前,我都会先跑步30分钟。当然,同时我还会收听激励性和教育性磁带。这种每日更新恢复,能使我保持良好身体状态,并帮我维持理想体重。此外,为上完课程表中的所有授课,自己每天都要在校园里四处奔波。我通常都要随身背着一个20-30磅的背包,里面装满各种课本。所以即便工作日里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课堂上,我仍会得到大量日常锻炼。

如果你想精通时间管理,打磨好自己的最佳时间管理工具 — 个人身体,就显得合情合理。通过良好的饮食和锻炼,你便能收获持续专注的能力,甚至最困难的工作,看起来也会更轻松容易。

若你发现自己目前超重,请去趟本地的健身房或体育用品店,找到一只(或两只)与自身超重脂肪等重的哑铃。然后拿起它四处走动一会儿。请意识到这就是你每天携带的额外体重。想像一下,若能永久性去除那些重量,你会感到生活变得轻松容易了多少。在训练中额外负重是一回事,但若那些额外重量以身体脂肪的形式附加在你身上,你就永远没法去除它们,从而享受负重训练带来的好处。请做出清除那些额外重量的承诺决定,享受生活在更高效的身体里,所带来的终生益处。

维持平衡

若你的生活完全缺乏平衡,我不认为保持长期性的高效、健康和快乐状态会轻松容易。要想在某一领域有出众表现,你就不能让其他领域落在后面,拖累自己。上大学时,我会努力在每周全休一天,去享受个人生活。我会积极锻炼,参加派对和俱乐部聚会,玩电脑游戏和台球,甚至在最后一个学期,还有时间去拉斯维加斯度假。那些“死亡行军”式项目结尾时的人员高流失率,就是因为缺乏平衡生活所导致。若以牺牲个人生活其他所有领域为代价,排他性地专注于自己首要工作,长远而言只会对你造成伤害。请通过关注生活每个领域的方式来维持平衡。在自己职业成长的同时,请确保个人生活也会随之成长。

对于在三个学期里上完大学这件事,我最大的遗憾很可能是,自己在这段时间从没交过女朋友。尽管我有许多好友(男性女性都有),也参加了不少俱乐部,每周都享受过好玩的社交活动,我却没有足够时间,额外再追求一份亲密感情关系。我还记得有位认识的女孩,明显对和我交往感兴趣,她也开始有意花更多时间与我单独相处,但我并未领取那份好意,因为自己确实没时间约会。我那时不会成为一个很好的男朋友。

如果自己必须重来一遍,我认为若把毕业时间延长到四个或五个学期,允许自己有时间交位女朋友,我的大学经历会更加美好。能有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将无比美妙,更别提亲密关系带来的所有好处。至少在毕业后,我有了大量时间去约会。几个月之内,我便有了一位稳定女友,四年后我们结了婚。我俩当时其实上着同一所大学,但两人在学校时从未相遇结识,不过后来我们发现双方有几位彼此认识的熟人。

我相信时间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你提供力量,让个人生活尽可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美好状态。和其他做法相比,通过清楚了解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拓展出一系列好习惯,从而让自己高效实现个人目标,你会享受到一种更加丰富和令人满足的生活。当我从未来十多年后的视角回望大学生活时,自己对整个经历体验怀有无比感恩的心情。我设定了一个巨大的挑战目标,并作为一个人,在追求那个目标的过程中,收获了巨大成长。它就是我最美好的人生时期之一。

若你渴望变得更加高效,就请怀着从头到尾提升整体生活的意念,去做此事。精通时间管理的原因,是要将你的美好人生转变成非凡体验。时间管理并非关于自我牺牲,自我否定,以及去做更多你所讨厌的事情。它是去拥抱更多你已经热爱的事情。

Steve Pavlina(史蒂夫·帕弗利纳)

2005.11.28

www.stevepavlinachina.com

微信公众号:聪明人的个人发展

  • 最新游戏
  • 发表评论
手游排行 新游中心 热门专区 手机软件APP下载
网游排行榜 游戏攻略 网游下载 安卓软件APP下载
单机排行榜 手游礼包 单机下载 苹果ios应用下载
安卓排行榜 新游视频 手游下载
苹果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