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可享受的补贴政策包括(教育部:十年来全国学生资助金额累计超过2万亿元)
2023-01-18 23:33:00 小编:网络整理 我要评论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可享受的补贴政策包括文章列表:
- 1、教育部:十年来全国学生资助金额累计超过2万亿元
- 2、@长沙人 2022年秋季中小学收费标准出炉
- 3、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十年及未来建议
- 4、我国十年来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
- 5、义务教育阶段脱贫家庭学生辍学实现动态清零
教育部:十年来全国学生资助金额累计超过2万亿元
荔枝新闻北京工作部记者/刘辛
8月30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生资助事业改革发展成效。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表示,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建成中国特色学生资助体系。
郭鹏介绍,目前,我国学生资助已形成了投入上以政府资助为主、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辅,方式上以无偿资助为主、有偿资助为辅,对象上以助困为主、奖优为辅的中国特色学生资助体系,涵盖28个中央政府资助项目,“奖、助、贷、免、勤、补、减”多元政策相结合,年资助人次1.5亿,年资助金额2600多亿元,为世界提供了学生资助的中国方案。
一是资助项目更全,构建了符合国情的资助政策体系。十年来,国家建立实施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为小学生免费配发汉语字典,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新设立中职国家奖学金和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启动高校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出台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兵役国家资助办法、直招士官国家资助政策等政策,填补了资助领域的多项空白。同时,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学生受助需求变化等实际,陆续对各学段17项国家学生资助政策进行了26次调整和完善,确保资助政策和资金投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向民族地区倾斜、向特殊困难群体倾斜。
二是资助力度更大,形成了政府投入为主的资助格局。十年来,全国学生资助金额累计超过2万亿元。其中,财政投入资金累计达1.45万亿元,占资助资金总额的72%;学校和社会投入资金累计达0.29万亿元,占资助资金总额的14%;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0.27万亿元,占资助资金总额的近14%。年资助金额从2012年的132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668亿元,翻了一番。财政投入资金从2012年的102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007亿元,增长97%。其中,中央财政投入资金从2012年的62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238亿元,增长97%。财政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形成了政府投入为主、学校和社会资金为重要补充的资助格局。
三是资助标准更高,提升了受助学生的生活水平。十年来,教育部、财政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脱贫攻坚要求,建立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各学段资助标准。义务教育阶段,两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天3元提高到5元,逐步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高中阶段,提高普通高中、中职国家助学金标准,从平均每生每年1500元提高至2000元。高等教育阶段,将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标准提高了3000元;提高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标准,从平均每生每年3000元到3300元;提高国家助学贷款额度,从每生每年不超过6000元到本专科生12000元,研究生16000元,并相应提高基层就业和应征入伍服兵役贷款代偿标准。
四是资助范围更广,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十年来,全面实行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一补”范围从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扩大到非寄宿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实现原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扩大中职免学费、高职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覆盖面,增加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名额,完善退役士兵教育资助政策,将预科生和科研院所等各类培养单位的研究生、军队院校招收的无军籍地方全日制学生,全部纳入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覆盖范围。十年来,全国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年资助人次从2012年的近1.2亿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1.5亿人次,资助范围逐步扩大、规模稳步增长,实现了资助政策“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
十年来,学生资助工作为促进教育公平发挥了关键作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再因学费问题而失学,充分享有了公平的教育机会。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再为生活费用发愁,不再因经济问题而辍学,可以踏踏实实地安心学习。从资助面看,民族地区、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原“三区三州”学生资助比例分别为46%、43%、82%,远远高于全国26%的平均资助比例。全国范围内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因贫失学、辍学已成为历史。
为教育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学生资助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阵地。十年来,学生资助坚持将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儿、残疾学生等特殊困难群体作为重点保障对象,结合实际给予较高档次资助,加快了这些家庭摆脱贫困的步伐。学生资助政策减轻了脱贫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家庭的经济负担,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高质量就业,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奠定了良好基础。2020年,共资助建档立卡学生1472万人,资助金额344亿元。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2021年,继续资助脱贫家庭和脱贫不稳定家庭学生1400多万人,资助低保家庭学生700多万人、特困救助供养家庭学生10余万人、孤儿学生20余万人、残疾学生100多万人,年资助金额572亿元。
为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学生资助不仅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学习,还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增强了身体素质。比如,国家实施的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2.38万所,受益学生达3.5亿人次。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021年监测数据,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地区男、女生平均身高比2012年分别增长4.2cm和4.1cm,高于全国农村学生平均增长速度;中西部农村学生的生长迟缓率为2.5%,比2012年下降了5.5个百分点。通过学生资助政策的引导,明显增强了中职教育以及农、林、地、矿、油等艰苦专业和师范专业的吸引力;数十万名受助师范生投身农村基础教育,明显改善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66万名受助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就业,明显优化了基层干部队伍和专业人才结构;143万受助大学生应征入伍报效国家,为我国实现强军目标输送了一大批优质兵员。今年年初成功举办的冬奥会,参加志愿服务的高校学生中有91%是受奖助学生。
为我国教育事业赢得了国内外赞誉。在新冠疫情期间和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期,各地各校开启“绿色通道”,帮助受疫情灾情影响的学生渡过难关,免除贷款学生2022年内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惠及400多万高校毕业生。营养改善计划等资助项目的实施,更赢得了国际声誉。世界粮食计划署对169个国家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是全球少数同时在中学、小学阶段提供营养餐的国家,学校供餐规模位居前列。世界银行、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认为“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了不起的计划”。
@长沙人 2022年秋季中小学收费标准出炉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26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黄京)暑假即将结束,长沙中小学生即将迎来秋季新学期。今日,长沙发布了长沙市2022年秋季中小学收费标准,一起看看吧!
公办学校继续免收课本等费用
今年秋季长沙城乡公办学校、原执行公办学校收费标准的行业(部门、单位)举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收费,继续免收课本费、教辅资料费、作业本费,学生只需缴纳少量自愿选择的服务性收费。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免收课本费,有条件的地区可参照公办学校执行。对长沙就读义务教育阶段执行公办学校收费标准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与本市户口学生入学收费一视同仁。
公办普通高中学费标准分省级示范性高中和其他高中两个档次,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免收家庭经济困难等政策范围内学生学杂费和教材费。同时,继续对公办中职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符合国家标准的民办中职学校(技工学校)全日制在籍在校学生(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免除学费。
此外,民办学校要切实规范收费行为,坚决纠正过度追求经济利益问题,杜绝无序收费。禁止民办学校虚假承诺、虚高收费行为,不得以“包过线”“包录取”“包获证”“包就业”为名与学生及家长签订协议,不得以此为名向学生和家长收取规定项目之外的其他任何费用。
针对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等问题,长沙各中小学严禁将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管理范围内的事项纳入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严禁越权设立收费项目、未经审批收费或突破已经审批的收费标准收费。严禁将讲义资料、试卷等费用纳入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事项。同时,农村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向住校学生收取住宿费。学生保险必须坚持自愿投保的原则,由学生或家长直接向保险公司购买。
长沙还将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的全过程管理及资助资金的精准管理,确保国家资助资金及时足额准确到校、到人,杜绝将结余资金抵顶地方配套或挪作他用,保证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惠及学生。义务教育阶段要确保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落实到位,不出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现象。
加大治理补课乱收费力度
长沙将继续严格教育收费纪律,坚决制止中小学教育乱收费。要严格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秩序和收费行为,坚决查处“以钱择校、以优择生、以权入学”行为。严肃查处违规招收借读生、择校生等行为。严禁以任何名义收取与入学挂钩的费用。严禁以中外合作办学名义乱收费。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中小学收费按学期收取,收费遵循“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原则,对同一学校同一年级的学生不得实行不同的收费标准。
同时,各校要严格执行《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严格落实“五限”即“限年级、限学科、限范围、限数量、限总额”的要求,坚持学生自愿和“一科一辅”政策,教材价格、版别要与报经批准的一致,学校要做好无偿代购服务。高中阶段学生购买选用列入省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教科书、中小学生自愿选用列入省教育行政部门评议公告目录的教辅材料,可申请由学校统一代购,学校应严格按照省发展改革委、省新闻出版局核定的价格据实收取,为学生无偿提供代购服务。不得将面向学生公开发行的教育期刊列入教辅材料,应由学生自愿征订。
此外,长沙将加大治理补课乱收费力度。坚决制止“课堂内容课外补”、学校组织参与有偿补课、教师在社会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学校通过社会培训机构变相开展有偿补课、以家长委员会或班委会等形式组织有偿补课现象。严肃查处学校及其教职工组织或参与补课乱收费的行为;禁止公办中小学向社会培训机构提供举办补课活动的场所和设施。
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各中小学要按要求做好教育收费公示及价格备案工作。学校要按规定在醒目位置设置固定公示牌(栏),还须在招生简章、校园网、校务公开栏和学生宿舍、食堂、缴费处等学生集中的地方按规定公示本学校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供学生自愿选择的收费项目以及投诉电话。凡未经公示的收费或公示内容与政策规定不符的,学生有权拒交,已交费的应退还给学生。营利性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学费、住宿费调整收费标准时应书面征求学生及家长意见,并提前60天向社会公示,报同级教育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备案。
(一审:黄京 二审:袁欣 三审:周文博)
[责编:孙燕飞]
[来源:三湘都市报]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十年及未来建议
2011年启动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新世纪以来覆盖面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社会政策之一。计划实施十年来,有效改善了农村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对于整体上提升中国人力资本水平、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状况发挥了积极作用。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启动实施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国内外研究表明,公共学校供餐计划可以显著扩大贫困家庭学生的食物消费,优化膳食模式,改善学生营养不良、微量营养素缺乏等状况,附带的政策效果还包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提高教育普及率、改善教育质量等。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财力的制约,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难以实施专门的学校供餐计划,主要发挥的是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首要解决全民的“吃饭”问题。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肉禽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也持续增加,极大增强了亿万家庭的食物保障,带动儿童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不断改善。但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的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仍然较低,仍然有相当多的家庭没有能力为子女提供基本的、必要的营养膳食条件。有的地方长期存在中小学生饿着肚子上课的情况,营养不良状况相当普遍。
我国政府早已注意到这些问题。1997年,为落实《世界营养宣言》和《世界营养行动计划》关于“在2000年以前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的承诺,中国启动实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提出重点解决贫困地区的营养改善问题,将健康及营养问题纳入扶贫计划。2000年,中国开始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2001年,又提出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组织、家长自愿”的方针推广学生营养餐,并将其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重要措施,纳入教育工作之中。与此同时,随着基础教育条件保障不断改善,教育公共政策逐步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薄弱环节聚焦。2001年,中国开始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杂费和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并逐渐形成基本制度。其中,“一补”的对象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天2元、初中生每生每天3元,学生每年在校天数按250天计算。“一补”政策虽然立足于扭转农村学生失学、巩固义务教育普及,但是也具有改善学生食物保障和营养状况的效果。此外,我国还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加强食堂等生活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学生尤其是寄宿生的膳食条件。2006年,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深入实施,农村学生的就学保障更加有力,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向更深层次的学生营养保障提供政策支持。比如,陕西省的“蛋奶工程”、浙江省的“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等,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这一时期,贫困中小学生营养不良问题也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一些民间组织发起为贫困地区孩子提供“免费午餐”的社会捐赠活动,引起很大的反响。这些组织认识到农村学生在营养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做了许多实践性工作。
2011年,中国政府果断决策,正式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先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的680个县(市)开始试点。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按照学生在校200天计)的标准进行膳食补助,并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支持改善农村学校就餐条件。地方政府也统筹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等资金,加大学生食堂(伙房)建设投入,并承担学校供餐的人员、运营等成本。随着国家财力情况改善,中央财政支持的膳食补助国家基础标准两次提高,2021年达到每生每天5元。此外,国家还鼓励各地自行试点、中央财政给予奖补的措施。
十年的进展及成效
根据笔者的调研,营养改善计划受到了欠发达地区政府、学校和基层群众的广泛拥护和充分肯定。大家普遍认为,这项政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截至2021年底,全国28个省份已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覆盖12.38万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近4000万名学生受益,占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4左右,成为全球第三大规模的校餐计划。十年来,计划的组织运行是规范的、稳健的、有效的,即使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也未受到明显影响。
一是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十年来,营养改善计划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投入保障、配套建设、规范管理等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以中央政府为主、地方政府为辅每年合计投入几百亿元,中央财政十年来已累计安排膳食补助资金近2000亿元,还专门安排30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试点地区食堂建设,政策力度是空前的。各地科学制定供餐方式和内容,完善食品安全和质量、资金监管和跟踪监测等制度,增强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确保每一分钱都“吃”到学生嘴里。2015年,教育部全国学生营养办委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建立阳光校餐数据平台,对计划进行监督、研究和评估,这是对社会政策项目进行第三方数字化监测、评估的重要制度创新。
二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健康素质显著改善。营养改善计划的“一餐饭”,不仅改变了农村学生“每日两餐”“冷菜冷饭”“咸菜拌饭”等状况,也是一次深刻的营养健康教育,促进了农村学校、家庭的饮食行为转变,比如更加注重学生喝牛奶、吃鸡蛋等,这都极大改善了学生体质健康。教育部财务司、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评估报告》显示,与2012年相比,十年来,欠发达地区受益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从70.3%提高至86.7%,贫血率从19.2%下降至9.6%,营养不良率从20.3%下降至10.2%。试点地区各年龄段学生身高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农村学生平均水平,受益农村地区15岁男生、女生身高分别增加约10厘米、8厘米。
三是义务教育普及成果不断巩固。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的一顿热饭饱饭,不仅大大减轻了农民家庭的经济负担,还有效改善了由饥饿造成的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负面情绪增多、道德感降低等状况,有助于提高学生非认知能力,改善学业成绩。基金会的评估发现,受益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了约14分,英语成绩提高了约12.5分,许多学生上课积极发言,参与互动的意愿和能力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明显增强。这些情况都有效缓解了因贫失学、因学习困难厌学等状况,巩固了义务教育普及率,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0年的89.7%提升到了2021年的95.4%。
四是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营养改善计划使得农民家庭可以将原本用于子女食物支出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性投资,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高效的经济活动,从而提高家庭收入。营养改善计划一般采取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个人)供餐三种模式,不管哪种模式,食材普遍依托当地采购、储存、加工、配送,从而扩大农副产品需求,带动了当地养殖、种植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五是取得了较好的公共投资收益。国际经验表明,投资儿童早期发展,对营养、健康等进行积极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儿童发展的不利地位,比儿童成长后期的补救性干预效果更好、收益更高。世界粮食计划署将学校供餐计划的收益以受益家庭的回报(转移支付、生产性投资回报)、受益学生的回报(健康、受教育水平提升带来的未来预期收入增加)、促进性别平等因素进行货币化度量。根据测算,中国营养改善计划的投资回报率(收入/成本)大致在5.2%—7.1%之间,与其他国家的投资回报率相近。这说明,中国营养改善计划作为一项人力资本公共投资,不仅是及时的、必须的,也是高效的、值得的。
六是顺应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2015年通过的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消除贫困、消除饥饿、改善营养作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专门制定了消除一切形式的营养不良,降低5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和消瘦等相关目标。营养餐计划作为中国政府落实议程的实际举措,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展示了中国的良好形象。2022年4月,中国签署《承诺宣言》,宣布加入全球学校营养餐联盟并支持学校营养餐计划,成为60多个全球学校营养餐联盟成员国之一,该联盟致力于到2030年实现为全球所有儿童在学校提供健康膳食、让他们回到学校继续接受教育,中国的经验将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当然,营养改善计划在运行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成本上涨导致地方政府和学校投入压力加大,挤占学校公用经费;配套设施不齐,食堂供餐比例仍偏低;配餐的营养不均衡,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盐、油过量增加肥胖、超重以及慢性病风险;义务教育阶段其他农村学生、学龄前儿童对营养餐的需求难以满足;还有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食品安全、资金安全的隐患,等等。
思考与建议
与十年前相比,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大幅度提升,社会各方面对儿童营养健康重要性的共识也显著增强。营养餐计划实施十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未来必须以更有力的举措,继续加大对儿童营养健康的公共投资,为加快实现现代化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本基础。
一是扩大营养改善计划受益范围。中国农村地区儿童发展状况相对全国平均水平仍然比较滞后,仍然需要更广泛的政策干预。建议根据当前农村实际需求以及政府财力状况,通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大投入,将营养改善计划逐步拓展到所有农村户籍学生,大致匡算,全覆盖后受益学生增加一倍左右。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学生需求提升保障水平,比如将营养餐的内容扩展为“早餐 午餐”。探索将欠发达地区农村学龄前儿童也纳入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各地已有成功实践,比如2016年贵州省已经率先启动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
二是加强和巩固食堂供餐模式。营养改善计划作为政府提供的普惠的、兜底的公共政策,在某些运行环节引入市场化购买机制是必要的,特别是在计划实施的初期,地方政府难以承担较高的设施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的情况下。随着各方面投入的不断增加,需要从营养餐计划的整体效果出发确定适宜的供餐模式。基金会阳光校餐数据平台对不同供餐模式的比较评估显示,相比其他供餐形式,食堂供餐模式的食物摄入种类最丰富,最能消除学生的饥饿感,是保障基本营养需求的最有效途径。而且这种模式运行平稳、规范,鲜有腐败、挤占挪用的情况发生。建议下一步从加强食堂设施建设、保障日常运行方面加大投入,强化食堂供餐主体地位,努力把营养餐这件好事办好。
三是加强计划的精细化管理。未来,营养餐计划不仅要基本解决吃饭问题,还要保证有一定的营养。因此,必须加强膳食指导,完善营养配餐制度,着力控制油盐摄入,让学生不仅能吃饱,更能吃好、吃得有营养。要进一步加强营养餐计划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尽快实现数据全覆盖,同时用足用好基础数据。一方面,要利用数据平台精准、实时监测各地资金运行、食材搭配、营养保障等情况,保证计划的科学、公平、透明,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另一方面,要探索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有效衔接,实现数据共享,为国家实行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干预提供信息支撑。
四是扩大家庭、社会共同参与。鼓励家庭、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营养改善计划的治理,在扩大投入、资源共享、队伍建设、创新供餐方式、加强社会监督、开展第三方评估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政府对学校供餐进行干预的目的,除了提供兜底保障外,还有示范引领、科学指导。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制约营养健康改善的经济因素越来越弱,不科学的膳食习惯因素越来越突出。比如,一些农村地区的小胖墩、“小糖人”等现象也开始不断显现,必须高度关注。建议进一步拓展营养餐计划的内涵,探索与教育活动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营养知识素养,带动全社会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养成健康饮食行为。
五是主动设置儿童营养全球议题。近年来,儿童发展在各国越来越受到关注,已成为全球治理中具有广泛共识的新兴议题。中国营养餐计划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形成了在一个发展中大国实施超大规模儿童支持计划的丰富经验。建议顺应大国外交的需要,开展儿童营养餐领域的案例研究和国际对话合作,顺应国际传播规律,讲好各地富有特色的政策实践、生动事例,深化知识和经验的分享,主动提出中国议题、中国倡议、中国方案,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作者单大圣,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民族教育》2022年第7-8期)
作者:单大圣
我国十年来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
记者从教育部30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十年来,全国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年资助人次从2012年的近1.2亿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1.5亿人次,资助范围逐步扩大、规模稳步增长,实现了资助政策“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
“十年来,全国学生资助金额累计超过2万亿元。”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介绍,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投入上以政府资助为主、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辅,方式上以无偿资助为主、有偿资助为辅,对象上以助困为主、奖优为辅的中国特色学生资助体系,涵盖28个中央政府资助项目。
“‘奖、助、贷、免、勤、补、减’多元政策相结合,年资助人次1.5亿,年资助金额2600多亿元,为世界提供了学生资助的中国方案。”郭鹏说。
据介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关部门建立了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各学段资助标准。义务教育阶段,两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天3元提高到5元。高中阶段,提高普通高中、中职国家助学金标准,从平均每生每年1500元提高至2000元。高等教育阶段,将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标准提高了3000元;提高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标准,从平均每生每年3000元到3300元;提高国家助学贷款额度,从每生每年不超过6000元到本专科生12000元、研究生16000元,并相应提高基层就业和应征入伍服兵役贷款代偿标准。
来源:新华社
记者:胡浩
义务教育阶段脱贫家庭学生辍学实现动态清零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晨熙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有20.7万所学校、1.58亿名学生、1057万名教师,是整个教育体系中学段最长、人数最多的一个学段。办好义务教育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6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义务教育以均衡发展为战略任务,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从2012年至2021年,中国义务教育在实现全面普及的基础上,仅用10年左右的时间进一步实现了县域基本均衡发展,成为中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
吕玉刚介绍,国家坚持优先发展义务教育,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资金投入、公共资源配置等优先保障义务教育,2012年至2021年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从1.17万亿元增加到2.29万亿元,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始终保持在50%以上。同时,逐步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建立起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12年至2021年,小学生均经费支出从每生每年7447元增至14458元,初中生均经费支出从每生每年10218元增至20717元。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7000元。“两免一补”实现城乡学生全覆盖。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辍学实现了动态清零,长期存在的辍学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吕玉刚指出,2012年至2021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从99.85%提高到99.9%以上,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同时,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超过95%。
教师是立教之本,教育部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吕玉刚介绍,十年来,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总数由909万增至1057万,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由47.6%提高至77.7%,总体上满足了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同时,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并通过“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退休支教等多种渠道为中西部农村补充了大量优质师资。
“十年的改革发展,不仅整体提升了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也有效促进了教育公平、提升了国民素质。”吕玉刚表示,中国义务教育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部将持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为到2035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网
-
放置仙界至尊手游官方测试版95.3MB角色扮演
-
双人成行游戏官方中文版(It Takes Two)163MB冒险游戏
-
下载火腿鸡肉游戏官网最新官方版本978.25MB飞行射击
-
升级汽车游戏中文版(Level Up Cars)167.17MB赛车竞速
-
小小五千年1.43 GB卡牌战略
-
元梦之星手机版最新版20231.11GB | 游戏2023-09-28
-
少女前线2追放wiki公测103.23MB | 游戏2023-09-28
-
孤独战机378.51MB | 游戏2023-09-28
-
夸父追日22.98MB | 游戏2023-09-28
-
烟雨江湖v1.124.48452 | 游戏2023-09-28
-
苍之纪元v1.0.827 | 游戏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