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安GeChe手游下载站_最新手机游戏下载门户网站!

游戏更新 | 安卓游戏 | 苹果游戏 | 推荐游戏 | 软件更新 | 文章更新 | 热门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  攻略 → 《帝国时代2hd黑屏(美中期选举战鼓擂响,拜登会否提前跛脚,成白宫留守老人?)

帝国时代2hd黑屏(美中期选举战鼓擂响,拜登会否提前跛脚,成白宫留守老人?)

2023-01-01 21:37:11      小编:网络整理      我要评论

帝国时代2hd黑屏文章列表:

帝国时代2hd黑屏(美中期选举战鼓擂响,拜登会否提前跛脚,成白宫留守老人?)

美中期选举战鼓擂响,拜登会否提前跛脚,成白宫留守老人?

美国中期选举进入冲刺阶段
特朗普阵营气势如虹
马斯克天价收购推特 助其重回舆论主场
“红色浪潮”会否再度席卷美国?
另一边 拜登释放战略石油储备 抑制通胀
拉拢年轻群体 搬出前总统助阵

拜登能否摆脱“跛脚鸭”的宿命?
美国政治极化加剧

将如何影响国际地缘格局?
《今日看世界》

美中期选举最后冲刺

“红色浪潮”汹涌来袭,民主党“输少当赢”?

11月8日,美国将迎来一场决定拜登未来两年执政之路是否顺利的选举——中期选举。拜登本人并不在选票之上,但国会众议院所有435个议席、参议院1/3的议席都将面临改选,而这或将颠覆民主党过去一年半以来以微弱优势掌控国会两院的局面。

更让拜登感到焦虑的是,特朗普所领导的共和党来势汹汹。2020年的大选纠纷成了特朗普心中难解的结,痛定思痛,他誓言在2024年夺回白宫。在此之前,特朗普需要先带领共和党夺回参众两院,而中期选举也是对特朗普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一次“大检验”。

事实证明,特朗普的人气并没有受到2020年大选事件以及近期一系列调查事件的影响。在此次共和党初选中,特朗普表态支持了240名候选人,并几乎每周都去给他们站台拉票,让这当中92%的候选人在初选中脱颖而出。这种近乎“恐怖”的影响力也向外界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共和党正在加速“特朗普化”。

党内呼风唤雨,党外乘胜追击。外界分析认为,目前来看,众议院的归属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悬念,共和党的优势相当明显。相比之下,参议院的归属权悬念很大,焦点主要在选情比较胶着的宾夕法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俄亥俄州、亚利桑那州、内华达州、乔治亚州和威斯康星州。这七个州的共和党候选人都得到了特朗普的背书,即便他们大多没有什么从政经验,全靠特朗普的支持赢得党内初选。

但美国政坛的过往历史也证明了,政治素人并不一定会输给职业政客。随着特朗普阵营的人陆续上位,两党缠斗愈发激烈,美国的政治、经济将经历一轮大考。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 沈逸:

根据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的一般情况,执政党大概率会失去至少对国会其中一个院的控制,这是一种基本性的趋势。目前这一届的情况看起来也应该是如此——大体上,众议院比较大的比例会倒向共和党这一侧;参议院可能也会被共和党拿走,但应该优势不会很大。

沈逸:那么从“掣肘”上来看的话,如果两院的控制权都失去了,在接下来两年时间里,总统拜登的一些对内政策、对外战略基本上都不会得到通过。也就是说,那些能够在2024年大选时给民主党“加分”的重大政策,国会接下来几乎都不会予以通过,这是一个比较直接的影响。

沈逸:如果说出现小概率事件——民主党守住了两院。那么可以想见,已经在美国民众当中比较广泛流传的对于美国选举制度的不信任感,肯定会在共和党的狂热支持者,尤其是在特朗普的支持者中,进一步地弥散。所以这次中期选举,将会给两年后的总统选举增添更多变量。

“不想看你再受委屈”

马斯克接管推特 助力特朗普重回“顶流”?

当一个人坐拥逆天财富后,他还想拥有什么?世界首富马斯克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社交媒体平台。

10月27日,马斯克以440亿美元完成了对推特的收购,第二天就退市实现了私有化,还不忘发推说“小鸟自由啦”。与此同时,马斯克也把自己推特的简介改成了“推特掌门人”,宣告推特正式进入“马斯克时代”。

马斯克一接手就解雇了早就看不顺眼的推特CEO和CFO,亲自披挂上阵担任CEO,紧接着又炒了当初封掉特朗普账号的法务负责人。短短一天时间,马斯克对推特的所有不满,迅速得到释放。

据彭博社报道,当地时间11月2日,有消息人士称,马斯克计划裁员50%,约3700个工作岗位将被波及,其余员工则被要求返回办公室。

其实,这场世纪收购前后拉锯了半年多的时间。马斯克这边三天两头地改主意,一会儿说要买,一会儿又说“僵尸号”太多不买了,一会儿又说会原价买,说完还要捧个洗手池去总部吓人……当时,推特的股价也在马斯克的来去之间,上下“起舞”。

为什么非要买下推特?按照马斯克的话说,目的不是赚钱,而是为了“言论自由”。马斯克在收购前发布的一封公开信中表示,他认为推特作为舆论平台,对于人类文明和社会意义非凡,应该允许所有人在舆论场上都有自己的话筒,以避免没有话筒的人被迫转向使用暴力。

马斯克的“言论自由”和取消“永久禁言”政策,尤其是撤销对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账号封禁,让“川粉”们高呼:大仇得报!可男主特朗普在这件事上选择了“矜持”,表示“自己挺喜欢马斯克的”,但将继续留在“真实社交”的平台,并强调,要是没有自己“推特不可能成功”。

作为曾经的“顶流”政治网红,特朗普在还不是总统的时候,就爱好在推特上“指点江山”,发几条推文就能实现竞选动员,以超低成本赢得大选;当上总统后,更是实现了“推特治国”。

根据数据统计,特朗普在被封号前,通过总统账号发了26237条推特,平均每天165条,这工作强度对于一个七旬老人来说大得惊人。依靠一张嘴打击政敌、推销政治主张,特朗普在推特上吸粉近9000万,打造了自己的“网络帝国”。

去年1月6日的国会骚乱,就是特朗普号召力的集中体现。几条推特就能召集“千军万马”,让国会山成为了暴乱现场。但成也推特,败也推特,在国会山骚乱后,特朗普被主流网络平台全面封杀,“网络帝国”一夜崩塌。

如今,中期选举近在眼前,大批特朗普的粉丝在推特上呼唤正主“回归”,无不显示出这个“推特顶流”的巨大号召力。加之推特“新掌门”马斯克宣称对推特的内容审核制度改革,都引起了人们对推特未来影响力的担忧。

克林顿1992年竞选名言至今依然奏效

“It's the Economy, Stupid!”

美国中期选举进入倒计时,民主、共和两党的竞选集会密度加大,揭露和攻击对手的言辞也越发激烈。上个月,特朗普在一次公开集会上播放了一段“拜登失态合集”,对拜登大加“嘲讽”攻击。

来而不往非礼也,拜登10月28日也在其推特上也发布了一段视频,画面左右切换对比,细数特朗普曾经的“承诺”和现实的“失败”,并配文:“在我的领导下,美国已增加近70万个制造业就业岗位,上一个家伙可没有这样的业绩。”

虽然拜登试图强调自己的经济成绩,但无论说得多么天花乱坠,也难以弱化通胀带给民主党的致命伤。上任之初,为了提振经济,拜登出台1.9万亿美元的纾困计划,此后副作用逐步显现。今年3月,美联储终于出手,多次大幅加息遏制通胀。

但屋漏兼逢连夜雨,俄乌战事带动全球油价和粮食价格急升,通胀指数居高不下,6月美国消费物价指数同比上涨9.1%,创40年来最高纪录。这抵消了纾困方案拉动经济增长和提振就业带来的利好,也抵消了拜登执政以来的大部分努力。

为抑制通胀、压低油价,拜登政府出台一系列行政令。从5月开始,陆续释放战略原油储备,总释放规模达到创纪录的1.8亿桶,但收效甚微,还招致了不小的质疑与批评。《华盛顿观察家》评论认为,拜登为挽救民主党的政治命运,不惜掏空美国战略储备,这是一种短视和危险的选择,可能危及美国的能源安全。

随着中期选举临近,拜登再打“石油牌”。在近日演讲中,拜登指责石油公司谋取“暴利”,并敦促石油行业增产,否则将向它们增收“暴利税”。不过,石油行业对此态度冷淡,将拜登的讲话称为“竞选言论”,并表示任何增税措施都只可能适得其反。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数据,通胀、犯罪、移民、就业位列选民最关心的四大议题。调查数据显示,五分之四的美国人认为,经济对他们的投票决定“非常重要”;四分之三的人“非常关注”食品和消费品的价格,而且多数选民认为在处理经济和通胀问题上,共和党人比民主党人更胜一筹。

除了通胀外,犯罪和移民议题同样不利于民主党人。黑人弗洛伊德事件后,民主党不断削减警察经费,限制警察职能,导致很多城市的犯罪率激增。

此外,由于拜登实施宽松的边境政策,南部非法移民不断涌入美国,估计有230万名非法移民成功进入美国社区。西班牙《先锋报》形容称,民主党正在“边奔跑,边系鞋带”,踉踉跄跄。

选举政治中有所谓“钱包投票”的理论,是指如果一个国家当前的经济不景气,那么选民舍弃执政党的概率便会大大增加。一个经典案例是1992年的总统大选,趁着冷战结束、苏联土崩瓦解,以及伊拉克战争大获全胜的余威,时任总统老布什对于“连任”胜券在握。

当时,不少民主党重量级的“战将”都决定先避一避风头,等一届再说,反而是名不见经传的阿肯色州州长克林顿敢于直面挑战,提出了那句著名的口号:It's the Economy, Stupid!(傻瓜!问题的关键是经济!)

当时,美国在外交上威风八面,但国内经济却疲软不堪,人民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克林顿的这句话,无疑成为了击穿老布什的一把“利剑”。大选前夕民调显示,反对老布什连任的比率升至64%。最终,克林顿爆冷胜出。

如今,美国民众面临着40年来最严重的通胀局面,经济衰退可能性增大,而这也成为了执政党的最大“死穴”。

为提振选情,民主党的拉票方式也不断玩出新花样。10月27日,拜登在白宫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8名TikTok网红博主,他们共计坐拥6700万粉丝。在两天的访问时间里,网红博主们除了先后参观了国会大厦和联邦最高法院,还见到了前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与拜登进行了一个小时的交流座谈。

民主党希望借助这些网红的影响力激活年轻选民。不过,实际作用尚待观察,因为这其中有许多人此前并不关心政治,即便鼓励粉丝投票,也并没有明确支持某个政党或候选人。

伴随着中期选举进入冲刺阶段,民主党选情告急,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内华达州、宾夕法尼亚州接连迎来多场重量级民主党集会。不过,前来站台的却并不是拜登,而是前总统奥巴马。

由于近来支持率持续在四成以下,拜登在民主党竞选活动中几乎是“隐形”的状态。民主党希望奥巴马能力挽狂澜,挽救民主党人即将失去的微弱多数席位。但也被共和党战略家讽刺,民主党搬出奥巴马,正是一种“绝望”的表现。虽然对于历任执政党来说,中期选举都是“输少当赢”之局。但眼下,参众两院“一保一失”也许是民主党可以期望的最佳结果。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 沈逸:

拜登上任两年,如今他面临的最大的困境不是某个具体的问题,而是“认知”方面的概念。他的性格以及他所给出的“工具”,还有他对于问题的认知和理解,并不能够满足美国民众此前的预期。例如通货膨胀、犯罪、移民,这些选民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它需要所谓的“系统性的顶层设计”,但是民主党现在围绕中期选举的举措——邀请Tiktok网红博主参观,免除1-2万美元学生贷款,这些都只是“拉票策略”,它在短期内可以提振人气,对特定人群的“投票冲动”产生影响,但是它并不能解决问题。

沈逸:拜登现在的处境比较尴尬,也比较微妙。他没有足够的“政治的勇气”,也看不出什么特殊的“政治智慧”,可以说是最不像美国总统的一届总统。或者说,至少是让民众与投票时相比落差感最强几个总统之一。另外,现在民主党内部最主要的问题是人才“断层”比较严重,为什么前总统奥巴马现在都开始活跃起来了?因为实在是没人了。

驴象两党均现“内讧”

中期选举会否成为对乌军援分水岭?

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美国一直是最坚定支持乌克兰的盟友,已提供超650亿美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但众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卡锡近日表示,如果共和党在2023年接管众议院,将不会给乌克兰开出“空白支票”。

虽然迄今为止,对乌克兰的援助在国会得到了跨党派的支持,但两党的共识也正在随时间消逝。越来越多的共和党人,特别是支持前总统特朗普“美国优先”方针的共和党人,对美国非军事人道主义援助持“怀疑态度”。麦卡锡在他的推文中也曾表示,民主党把美国放在末位,共和党将永远把美国放在首位。

一旦共和党人在中期选举中赢得众议院多数党席位,麦卡锡有望接任佩洛西成为众议院议长,外界预期,共和党对于援乌将变得“吝啬”。

而这种“吝啬”所引发的担忧,也开始向欧洲蔓延。美国“政客”新闻网撰文称,乌克兰可能很快就会失去最“慷慨”的援助国,而这也意味着欧洲的防务压力将会增加。

虽然近来乌克兰的反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犹如“无底洞”。10月25日,在柏林援乌会议上,乌克兰方面称,战争至少摧毁了它35%的经济,呼吁西方国家立即提供17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援助,并要求欧盟和美国从明年开始,每个月分别各自提供1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如果没有西方持续“输血”,乌克兰将很快陷入危机,经济的崩溃也必将导致战场上的溃败。而普京也很可能根据美国国内的政治周期和对乌援助节奏,进行军事战略调整。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 沈逸:

乌克兰的抵抗能力、实际效果以及接受的援助之间,相当于是一个台式计算机和它的电源线之间的关系。只要电源插头一拔,这个计算机无论在运行多厉害的程序,它立刻就会黑屏、停机。如果乌克兰现在要在战场上取得“重大突破”,根据目前的局势,美西方需要投入比半年前以算术级数、甚至是以几何级数增加的援助。现在欧美国家对于俄乌冲突的态度,有相当程度其实是被国内“政治正确”的一些东西去绑定的。如果是站在美国国家利益角度考量的话,想要消耗俄罗斯,那应该让乌克兰变成俄罗斯的一个长期“沥血”的伤口。

沈逸: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还有美国的总统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反复强调的就是美国在乌克兰的目标:第一,基辅的政权不能被摧毁掉,保持这个相对独立的存在;第二,要给乌克兰做能力建设,防止乌克兰进一步遭受侵略。但基本没有谈及美国愿意无条件地、无偿地、无限制地支持乌克兰,这中间存在非常微妙、重要的差别,值得我们去关注。

主持人 卢琛:

更多精彩内容请锁定:

今晚20:30《今日看世界》

制片人:陈海帆

编导:吴诗瑶

编辑:杨宇飞

裴玉林自述:一个艺术创作者从网瘾治疗里看到了什么

“网瘾治疗”是一件严肃而复杂的事。在不同人眼里,它有着不同的面貌。从临沂四院、“战网魔”、《网瘾战争》,到千里出逃、揭露曝光、口诛笔伐,它是特效药,也是集中营;是一部分家庭的救主,也是一大批孩子的地狱;是一些人荣誉奖章上剥落的金漆,也是另一些人欲除之而后快的噩梦。

裴玉林的想法与他们都不一样。

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在中央美术学院见到了裴玉林。这个刚刚研究生毕业的年轻人衣着朴素,笑容温和。身兼游戏玩家和艺术创作者,他研究过“网瘾”,调查过网戒中心,采访过学员,而这些在他眼里都可以归结为一种状态。他抓住了这种状态,又用特殊的手法表达出来。

“我想把‘网瘾治疗’做成艺术。”

以下是裴玉林的自述。

裴玉林

1

“我想找到一个杨教授开过光的电疗仪。”

《网瘾治疗计划》是我研究生的毕业创作,我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来完成它。从类型上说,这个作品属于现成品装置,就是通过一些搭建、组合,让物品构成一种比较特殊的关系。使用的材料是已有的、现成的东西,手法就叫做现成品装置。

《网瘾治疗计划》

我最早接触网瘾这个词,是中学的时候,在父母、老师、媒体嘴里听到的。那时有些同学喜欢玩游戏,成绩下降很快,父母、老师把成绩下降、上课没精神的原因推给了游戏。当时网戒中心好像还不很流行。我初中班里有个同学,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奶奶,管不了他,他每天半夜都要偷溜去网吧。后来被发现了,父母就给他办转学,去他们工作的城市,也没把他送进网戒中心。前几年同学聚会,我还见过这个人,现在混得挺好,感觉也没被“毒害”什么。

深入了解网瘾,最开始是在互联网上,各种消息、学术著作、媒体报道,我都看过。后来我找到了一些去过网戒中心、接受过“治疗”的人,和他们聊天,听他们说现在的网戒中心是什么样、有多少人、里面还有哪些治疗,等等。

这些人告诉我,除了山东临沂四院之外,各地还有许多网戒中心。这些网戒中心规模有大有小,但里面的人“非常多”。北京郊区就有好几家,他们一般不打网戒中心的旗号,而是叫康复所、康复中心。

“杨教授”被曝光之后,据说那些正规不正规的网戒中心里,电疗都用得少了,但我还是想亲自去网戒中心里面看看。我去过北京郊区,去过著名的“四院”,当然都进不了门,工作人员完全不理我。直到最后,我也没能找到一个愿意透露消息的网戒中心内部人员。

我的作品是现成品装置,最开始,我就决定要用网戒中心里用过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很难拿到,我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也只拿到了一部分。

我试过给网戒中心打电话,和他们正面说,结果他们连拒绝也不拒绝,直接把电话挂了。自己找上门,同样也是不行。

后来,一个采访对象给我提供了线索,他一年多以前才从某家网戒中心“出院”,对里面的记忆还很新鲜。他告诉我,网戒中心会定期去某个废品回收站丢垃圾。

网戒中心会严肃处理电疗仪,因为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用过这东西,所以处理得很隐秘,外人很难接触到。但报废的理疗线,注射用的输液瓶、针头,他们会当成普通垃圾扔掉。理疗线是用来连接电疗仪的,输液瓶和针头则用来给学员注射一些稳定情绪的药物。

我不知道这种注射合不合理,也不知道那些瓶子、针头里面装过什么东西。有时为了安慰自己,就想,既然他们能直接扔出来,应该也不是什么有害物质,即使接触到,问题也不大……不论如何,我大概掌握了这家网戒中心处理垃圾的信息,就直接奔向废品回收站。

《网瘾治疗计划》中的作品《打字机》使用了从网戒中心回收的针管

那家废品回收站实际上是一个分类回收点,附近的垃圾都被送到这里,分类之后再拉去更高一级的处理中心,环境比想象中臭气熏天的垃圾站要好上一点儿。由于不想惹麻烦,我没去联系管理员,也没说要什么东西,只和当班的环卫工人通了个气,说自己是艺术系学生,想捡些东西回家搞创作。他们没反对,我就跑去垃圾堆里猛刨一通。

学员给的线索大多是描述,做不到很精确,更没有图片。我在废品回收站翻了十几个小时,总算找到了一部分,理疗线、输液瓶、针头都有了,但数量都不多。最终制作时,针头还是不够,只能又买了些一模一样的。

电疗仪始终是个遗憾。我根据学员们的描述,找来了几个相同型号。这真的太困难。以我的能力,实在查不到网戒中心电疗仪的去向。我何尝不想找到一个杨教授开过光、亲自用过的电疗仪,哪怕再去翻十几个小时垃圾也行。

2

“‘戒网瘾’本身是件很严肃的事,那么,我们能不能让它变得‘好玩’?”

在央美读到研究生,你的作品是什么内容,用哪些表现手法,都是自己选的。之所以做“网瘾”,一方面因为我自己玩游戏,对这件事有兴趣,有关注;另一方面则在于,我认为像游戏这种电子、媒体化的东西,会是我们对于图像,特别是视觉图像的一个审美趋势。事实上,我们现在的生活几乎已经离不开电子图像了,而未来还会越来越多。

实验艺术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性质。它不像我们平时看电影,看动画片,只是单纯地“看”,而是可以制造出一个氛围,一种关系。具体到“戒网瘾”上,它的本质是治疗与被治疗,是一个不安定的氛围,一种特殊的对抗关系。

《网瘾治疗计划》一共有5个作品,都围绕这种氛围和对抗关系。比如《惩罚》是把显示器和椅子用胶带粘在墙上,下面接着一台电疗仪。

《惩罚》

显示器里播的东西,是网戒中心的学员告诉我的。他们说,自己受过电疗之后,眼前会冒出雪花、看不清东西,甚至直接两眼一抹黑。我把这些放进显示器,就变成了雪花、模糊和黑屏。

“惩罚”对应的是“刑场”。自古以来,行刑的目的不是处死一个人,而是给其他人看,警示他们:如果你做同样的事,你的下场也会一样惨。在网戒中心,电疗起的也是这个作用。所以我也把显示器和椅子绑在高处,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它们。

《平衡力》的主体是一个气球,它的材质是我仿照亚洲人肤色与质感制作出来的。气球上缠着的电线,是从网戒中心拿到、在学员们头上贴过的。它一开始飘在空中,在整个展厅里飘来飘去。后来慢慢跑气,掉下来,我就用处理显示器那样的方法,用胶带把它粘在一边。

《平衡力》,悬挂在空中的气球

《打字机》看起来最直观。上面是键盘,中间是注射器,最下面是一张动物皮。我用制作传统皮影的技术来处理这张皮,让它有了特殊质感。针尖和皮肤表面直接接触,稍微一碰就会刺进去,以此来制造一种一触即发的危险感觉。

《输入方法》里,我改造了几个输液瓶,让它看起来像是鼠标的样子,输液线就是数据线,连接到地上的两台电脑。两台电脑保持同步,一边是一双手用注射器键盘不停地打字,另一边是我采访过的那些网戒中心学员,他们说过的话,以这样的方式被观众看到。

《输入方法》

地上《鼠》的部分是比较诙谐、轻松的:一台电脑,旁边串着很多鼠标,中间是个老鼠笼子。这个作品在暗一点的环境里效果会更好,因为我用的是游戏鼠标,它们的光会一闪一闪,像呼吸一样。有几个鼠标已经被关进了笼子,还有几个仍然在外面。

电脑屏幕上会滚动播出一部两分钟左右的定格动画。鼠标(老鼠)在一个空间里游玩,最后被捉进笼子——你可以把它看成是我对于这个装置的解释,但同时也是一个现场。这台电脑,它既是影片里的一个角色,又是在现场播放影片的设备。

《鼠》

单个作品的力量是单薄的,几个作品放在一起,就形成了场域。它们能反复给观众提示主题,营造出一种氛围。

这种氛围说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很容易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都玩过密室逃脱,密室逃脱就是营造一种恐怖、悬疑的氛围,它里面所有的物品和场景都为这个氛围服务。再深入一点儿,现在有一些实验戏剧,一个场地里分成两个舞台,同时演出不一样的情节,这又是一种制造氛围的手段。

实验艺术也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密室逃脱的氛围非常明确,实验戏剧呈现的东西也不难理解,而在艺术领域里,这种氛围很多时候是不确定的、特殊的,它既可以带有一些恐怖、血腥、失衡,又可以宁静、舒缓、有趣。

我很看重“有趣”这一点。我想,既然“戒网瘾”本身是件很严肃的事,那么,我们能不能让它变得好玩?事实上,可以。这就是艺术的作用。“好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逗趣,而是从新的角度给人们刺激,它的基础是审美。一件作品,不论是伟大严肃,还是轻松诙谐,甚至惊悚恐怖,你只要觉得它“美”,就可以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那么,我们在看待严肃问题时,换一个视角,它就很有可能也是“美”的。

我们都知道网瘾治疗这个话题很沉重,如果再从沉重的角度去谈它,人们会更不舒服。所以我想提供一个新视角,和原本大家对它的评价都不一样,不是家长的救星,不是孩子的地狱,把这些都抛开,跳出原有的立场,就能看到其他的一些东西。

3

“我也要说一句很俗的话:艺术源于生活。”

很多人都问过我,看不懂现代艺术、实验艺术,要怎么办。

我的答案是,很多艺术其实没必要“看懂”,只要能感受到里面表达的一些东西就可以了。你的感受,甚至没必要和作者表达的东西一致。

比如《网瘾治疗计划》,一些观众看过之后来问我,是不是影射了“996”。这不是我的初衷,但很有意思。因为他们看懂了、体会到了作品里这种束缚、不舒服、不平衡的感觉,即使不了解网瘾,但每天上班就是面对电脑,生活一眼望不到头。他们在这样的感受中解读出“996”,我认为是很合理的。

即使不了解网瘾,也能看出作品中表达的其他一些东西

假如你一定要“看懂”,也可以去提前读读作者、策展人写的说明文字。有些时候,你的经历、观点、知识结构会与作者有交集,你可能就更容易理解他们的作品。

我不是北京人。在考进中央美术学院之前,我一直在四川自贡上学。2007年左右,我开始玩《帝国时代》《反恐精英》《红色警戒》,这是我印象中最早玩到的电子游戏。

我上小学时,家里没有电脑,初中才开始去小网吧玩游戏。那时候自贡网吧市价是2块钱1小时,最便宜的能到1块5。班上三五个男生经常结伴去网吧,人不能太多,人多了动静太大,会被班主任逮到。一旦被逮,后续就是叫家长、挨骂、挨揍。我父母算是比较开明,即使被班主任叫去,回家之后也是以批评为主,不怎么打。

到了大学,我玩得最多的是“DotA”。我和中学的朋友们,只要一段时间没联系,就要上线一起玩玩“DotA”,聊聊天,相当于一种沟通方式。大家分散在天南海北,通过游戏连接在一起。

“DotA”是裴玉林和朋友们沟通的方式

“网瘾”源于美国精神病医生戈登伯格的一个玩笑,它不是病(裴玉林创作时,WHO还未将“游戏障碍”认定为疾病——编者注),而是一类心理特点,或者性格特征。说它是“病”,更像是一种比喻,这种比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不经意间就会用上“拖延症”“手残”一类的词儿。“网瘾”也是如此,它本来是个模糊、没有被准确定义过的东西。如果你下功夫去了解,就会发现,每个网戒中心都有自己的一套“网瘾”标准。

网戒中心运作过程中,被困扰的是家长,提出定义的是网戒中心,被“治疗”的则是孩子,“治疗手段”是电疗、军训,包括我收集到的那些现成品素材在内的种种手段。它们给我一种鲜明的权力、强制性的感觉。这就涉及到身体政治的领域,也是实验艺术与现实、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之一。

我要说一句很俗的话:艺术源于生活。实验艺术也不例外。它看上去好像天马行空,一般人搞不明白,但实际上,它的要求是站在前线,去探索一些新领域。新领域要如何探索?当然不能瞎搞,而是要有一定的审美、关怀和冲动。说白了就是,社会上总有些经济、科技或者其他方面不好解决的问题,我们能不能用艺术的眼光来看一看?

我在央美读的是实验艺术学院。这个学院的学科跨度很大,大致分成3个方向:传统艺术转化,比如民间的皮影、剪纸,如何用到现在的作品里;科技艺术,顾名思义是在艺术里探索新科学、新技术;我本人属于第3种,社会艺术,就是针对社会现象、社会关怀去创作。

我之前做过一个作品,主题是“安检”,也是现成品装置。现在我们一进地铁站,就能看到安检仪。我仔细考察了安检仪,了解它的图像要怎么转换,然后把大量需要安检的物品用一条很长的传送带连接在一起,拖过扫描仪的时候,显示的是一幅带着X光效果的山水长卷。

安检也是一个社会话题,你可以从很多角度去讨论。而艺术作品的态度是很开放的,没有一个确定的含义。我是在批判它,还是在赞颂它?这不好说。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安检已经存在了。它既然存在,我们就可以去探索,去尝试,从它身上找出审美。

安检题材作品《行旅图》

4

“我希望大家能多去现场看一看装置艺术。”

装置艺术其实就是空间的搭建关系,很多时候,它的力量感要比绘画更强。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画了一颗炸弹,你看到的就是画出来的炸弹,但假如我在你面前直接放了一颗炸弹,感受就完全不同了。

我的《打字机》也是这样,如果我只是画出针头,观众会觉得它离自己很远,扎不到自己手上,没什么特别的感想。然而我放了几十个针头在现场,下面还有一张皮,针头与皮直接接触,极小的受力面积,极大的压强,像是随时都要扎下去。看到这个东西,你可能就不由自主地汗毛直竖。

所以,装置艺术也很怕观众随便乱碰。因为它的核心是搭建,碰一下可能就全完了。构思《网瘾治疗计划》时,我还想过更大、更危险的东西,比如用手机模型把一张桌子的4个角垫起来,垫得很高,尤其有种不安定、不平衡的感觉。但后来和导师一商量,怕现场观众太多,真有人去碰,容易搞出事故,最后就没有做出来。

我正在和一些策展人联系,让《网瘾治疗计划》参加其他艺术展。像这种装置作品,在不同场景里展出,会有区别,有变化。这种区别和变化往往只有在现场才看得出,像话剧一样,换了演员,换了剧场,甚至换一批观众,它看上去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希望大家更多去现场看艺术展,是因为现在的艺术形式,很多是在体现理念和氛围。一张油画的照片和原画,一间鬼屋的设计图和亲自走一遭,肯定是后者更吸引人。凡是有立体感、空间感的东西,都是亲身体验的更好。

游戏或许也是这样。很多人把游戏叫做第九艺术,我却不是很肯定。如果你要把艺术与游戏结合,那么你必须对两方都很熟悉,才能做好。但现在玩游戏的人多,玩艺术的人少,关注游戏的人多,关注艺术的人少,艺术家未必懂游戏,游戏设计师未必了解艺术。不过换个角度,这说明它未来的空间还很大。

“游戏”与“艺术”的定位也不同,甚至有互相矛盾的地方。游戏能够开发出来,需要大量的受众,吸引流量,艺术则是要脱离原来的逻辑,创造新的逻辑,就不一定符合受众的口味。但我觉得,这些东西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一种趋势——如果游戏的数量变得异常庞大,大家玩普通的游戏玩腻了,说不定就会去追求一些奇奇怪怪的作品。当今科技发展很快,AR、VR、AI,它们或许也可以把游戏和艺术联结在一起。

你看懂了吗,教你看清经典电影是如何开场的

毋容置疑,电影的开场是影片的重中之重,一部电影的开场如果做得好,就会为我们打开一个全新的观影旅程。

今天,我就为大家解析几大类型经典电影的开场,看完绝对会让你重新认识这些电影,或者说,重新认识电影。

想必大家也看出来这期和以往有些不一样了,这是大聪开辟的新专题《你看懂了吗》,之后会不定期更新,为大家解析电影中的干货知识,今天第一期,我们就来聊聊电影的开场。

在众多电影中,有些电影开场气势磅礴,有些电影开场神秘诡谲,而有些电影的开场则简洁明了,但不管怎样,经典的电影,从电影的开场,就足以让人津津乐道。

开场-主题

大部分的经典电影,一开始就阐明了影片抽象的主题,并让人过目不忘,甚至有些专业的电影人曾说,电影开场,就是给阐述主题用的。

我们先来看《阿甘正传》的开场,一片羽毛随着风飘荡,慢慢落下,伴随着影片经典的主题曲旋律。

《阿甘正传》的开场让人心情愉悦的同时,也会让人觉得影片包涵深意,这也是整部影片给到我们的观影感受,轻松但深刻,影片一开始,就定调了这样的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羽毛在空中时,不止一次带到教堂,其实这也暗示了影片的价值观是传统的,正直的,甚至是有些保守的影片。

之后羽毛穿过过马路的女人,搭过男人的肩,穿过汽车,落在阿甘脚下,阿甘的鞋子非常脏,影片后面我们知道他喜欢跑步。

阿甘捡起羽毛,移开他的巧克力,把羽毛放进自己的箱子里,箱子里面有乒乓球拍,有鸭舌帽,有袜子,有记事本等等,这些都会在之后的影片一一登场,并带着它们自己的故事。

此时一辆公车驶来,一位乘客进入画面,阿甘开始和那位乘客聊天,阿甘先自我介绍,并示好给乘客巧克力吃,从阿甘的言行举止来看,我们能感受到阿甘的傻和天真,也从中了解了人物性格。

之后阿甘说出了整部电影的主题:“我妈妈常说,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

接下来的影片,就是在为观众阐述这句富含哲理的对白,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们再来看《战争之王》的开场,镜头先是对准满地的子弹壳,镜头往上,我们看到一位提着公文包,穿着西装男人的背面,该男人的穿着和现场的危险环境很不相符。

这时男人转过身,他是男主尼库拉斯凯奇,男主对着镜头微微一笑,打破了第四面墙,从他自信而轻松的表情我们就能知道,这里危险的环境,和他有关。

接着男主开始说起对白:“在这个世界上,全世界一共有五亿五千万支军火,也就是每12个人,就有一支枪...唯一的问题是...”

这里主角停顿了一下(抽了一口烟),不要小看这个动作,这里能把控好了影片的节奏,吊足观众胃口接下来他要说什么。

停顿片刻之后,主角说出了整部影片的主题:“我们如何让其他11个人也有枪。”

接着,影片第一人称展示了一颗子弹从生产,到出售,到使用的全过程。

《战争之王》开场的视觉效果,首先让观众得到一种猎奇新鲜感,但最重要是看清了子弹的真正用途和属性,也就是杀人。

这一段进一步暗示了主角在武器售卖中,没办法做到只是单纯的商人,在道德界限上,主角在接下来的影片中会经受多重考验。

信息-开场

电影开场除了可以表明主题,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让观众迅速了解影片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等信息,通常电影开场能给到的信息越精准越好。

比如被称为每个男人的圣经电影《教父》,我们来看看是如何开场的。

《教父》的开场是一段来自求助者波纳塞拉的独白,他的第一句是:“我相信美国,美国让我发了财。”

从这里我们能知道,美国是这句话的关键词,也了解电影的背景发生在美国,通常对话用这个褒义的开头,势必一定会有转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但是...”

接着波纳塞拉开始痛斥自己遇到的不公平,他的女儿被恶人欺负,下巴被打碎,结果报警换来只是恶人的缓刑。所以他找到了柯里昂老教父来主持“公道”。

随着波纳塞拉的自述,镜头慢慢拉开,我们看到一个人的背景,他在仔细倾听,然后说,为何找警察前不先来找我。

这句话就证明了影片的故事背景,柯里昂老教父的帝国,可以驾驭在警察之上,甚至法律之上。

之后波纳塞拉走到柯里昂身边,说要那些恶人死去,这也暗示了影片的推动力是关于仇杀,复仇,家族的,虽然不是波纳塞拉的复仇故事,但是是关于柯里昂家族复仇的故事。

接着柯里昂没有答应波纳塞拉的请求,并有些生气波纳塞拉提出的给他钱来解决问题,于是柯里昂和波纳塞拉在对白上来回较量,柯里昂的每句话都有关于荣誉,道德,自由,公义。

从他们第二层级的对话中,我们了解到柯里昂到底是一个什么量级的人物,他游走在法律之外,但却有一套自己世界的法律,来维持灰色地带的平衡。

而这个灰色地带,就是波纳塞拉不想踏入的,正如他一开始说的,我相信美国,但他女儿的遭遇,让他不得不有求于柯里昂。

最后,波纳塞拉终于妥协,做了柯里昂的“朋友”,亲吻了柯里昂手中的戒指,认柯里昂做了教父。

柯里昂也说出了这部影片开场最重要的一句话,柯里昂说,或许有一天,我需要你的帮忙,或许不会有那么一天...

这句话其实就是在说明,柯里昂是教父和魔鬼的综合体,波纳塞拉在做着魔鬼的约定,用自己的灵魂,来换取了柯里昂的帮助。

看到《教父》的开场,很多人会想到姜文《一步之遥》的开场,几乎结构,场景,镜头语言和服道化,都和《教父》开场一致,我们也从《一步之遥》这一段了解故事背景,主角人设和人物关系等信息。

但是为何《一步之遥》和《教父》两部电影,说的不是同一个主题呢?

如果大家仔细看《一步之遥》的话,影片真正的开场不是这一段致敬《教父》的戏,而是姜文饰演的马走日的独白,关键词是to be or no to be(生存还是毁灭)。

这个内心独白的开场,才是引出整部电影核心的开始。

我们再来看电影《霸王别姬》的开场,时间背景放在了整个故事之后,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还有张丰毅饰演的段小楼,穿戴妆容整齐来到一个空荡荡的篮球场。

程蝶衣在走进场内时,牵着段小楼的衣袖,这一细节,就能看出程蝶衣对段小楼的依恋。

之后通过管理员对他们的问话,我们也得知他们中途有断过演出,断过联系,两人时间差的计算,程蝶衣比段小楼算得要清楚,这也进一步表明,程蝶衣比段小楼更在乎两人的关系。

同时从简短几句对白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程蝶衣的性格,更固执,甚至有些孩子气,而段小楼更世故。

接着,管理员指出都是四仁邦害的,段小楼程蝶衣沉默片刻,段小楼语调变得低沉,说,可不...

管理员又指出,现在好了,可段小楼酸楚的说着,可不,现在好了,从段小楼的语气,我们就能感受到两人一定经历了非常深刻的故事,这也是接下来影片要开始呈现的。

最后,管理员为两人开灯,聚光灯斜照在程蝶衣段小楼身上,拉出两人长长的戏服影子,通过镜头语言的刻画,我们知道两人的故事,如果一台戏剧一般,就要上演了。

隐藏-开场

除了上述这些,还有一种是反着来的隐藏性开场,意思就是影片的开场给的信息量极少,但是看完电影后,会让你恍然大悟,原来开场是个深水炸弹。

这类型的开场,肯定是绕不开诺兰,比如他《记忆碎片》开场,用了独特的倒带方式,一张匪夷所思的凶杀拍立得照片,慢慢倒退,之后恢复到主角杀人前的一刻。

《记忆碎片》的开场又是结局,成为一个有机的闭环,我们一开始看不懂开场的含义,但当我们看完全片以后,才真正了解开场的寓意,其实就是主角永远禁锢在记忆碎片的悲剧里。

还有诺兰的《致命魔术》开场,从一开始其实就等于告诉了观众结局,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来告诉观众魔术的诀窍和秘密,也同时反应了道德层面的议题。

但是这些在你没有看完全片的情况下,你根本不知道影片开场很多帽子,还有男主溺水代表着什么。

我们再来看马丁斯科塞斯《愤怒的公牛》开场,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拳击手,伴随着音乐在台上挥舞着拳头,慢镜头让人感到角色的孤独和惆怅。

但同时低机位的镜头,也把观众放在了影片现场观众同样的位置,以此来拉近角色和观众之间的距离。

而影片要诉说的,也是这位悲情拳击手的故事。

还有斯坦利库布里克的《闪灵》开场,没出现任何人物,没有任何对白,只是一组天空俯拍的空镜跟着一辆车,伴随着低沉的配乐。

但细心观察开场的运镜,第一组镜头是低空飞行拍摄了湖中的单独露出湖面的礁石,这预示了影片中主角的孤僻诡异的心境,会和常人很不一样。

接着镜头跟在主角车子的后面,犹如魔鬼一般尾随着主角一家,这暗示了他们之后遇到可怕的未知灵异事件。

车子在长长的盘山公路上行驶,在开往目的地的路上,极少有车辆在这条公路上,就算有一两辆,也是和主角的车背道而驰,朝主角的反方向行驶。这说明了主角一家正前往一个神秘,并孤立无援的地方。

最后镜头落在了一个雪山脚下的一座建筑上,我们后来会知道这是一家度假酒店,远离市区,这酒店孤偏僻到冬季都要关门,而主角一家人恐怖离奇的故事,将在这个酒店发生。

同样充满神秘气氛的,还有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的开场,影片一开始是一群人在跳舞,人群中你会看到有女主和她的姨夫姨母,这说明了女主的生活状态,是和亲戚一起,跳舞则说明这是女主热爱的兴趣。

之后女主被聚光灯笼罩,表情幸福,说明她的演绎事业开启,成了明星,接着镜头转成床单,这可以理解为前面是女主的梦境,也可以理解为女主正在准备进入梦境。

但至于影片哪些是梦境,哪些是现实,就如开头一样,给人一种扑朔迷离之感。

除了上述这些,当然还有更牛X的导演,这些影片开场包含了主题,故事背景信息,气氛,隐喻都综合在一起。

比如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开场,就是经典中的经典。

影片一开始是全屏黑幕,只听到混沌如同杂音的背景音乐,这可以理解为宇宙开始之初的声音,也可以理解为影片中黑方石神秘力量的音源。

这一段持续黑屏的3分钟背景声音,可能在有些版本没有,但原版是有的,而且一定要有,因为这定调了整部影片的神秘和不安的气氛。

之后是米高梅的电影logo,这也是极为罕见的操作,因为绝大部分电影,一定会先把电影厂牌logo放在最最前面。

接着是正式画面开场,我们隐约能看到一个星球,还有浩瀚静默的宇宙,而且画面还伴随着充满史诗性的背景音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作品30的序曲。

这首曲子的灵感,来源于费里德里希.尼采的同名小说,而尼采则是伟大的哲学家,诗人,对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影响极大,《2001太空漫游》这部电影背后的哲学,也充满了同样的隐喻。

说回这部电影开场,之后镜头往上移,踩着音乐的节拍,我们看到了太阳,太阳后方是我们的地球,所以开头这颗星球就是月球。

影片一开始用月球作为第一帧画面,代表着生命的荒芜,太阳升起来后,我们看到了地球被太阳照射着,这也代表了生命的诞生,这里的生命并不单指人类,而是地球的生命,甚至是宇宙的生命。

我们再仔细看影片的构图,地球代表着生命,生命在后,太阳在前,没有太阳,就不会有生命。太阳是比生命还要更神秘而伟大的存在,这也暗示了影片接下来要探讨的议题,给予生命的神秘力量是什么。

这个时候画面只有太阳和地球,月球已经退出画面,那么排在地球后面的,自然就是我们观众自己,我们观众在宇宙中,观望和思考着宇宙,生命,神秘力量的一切。

而且《2001太空漫游》的结尾,也巧妙和开头结合,做到了精准的首尾呼应,还有生命进阶和轮回的探讨。

当然,除了上述所说的这些影片,还有很多经典电影的开场,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研究,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欢迎大家留言补充更多经典电影的开场。

此外,如果大家喜欢我的新专题《你看懂了吗》,还请多多支持,这将会是我不断更新这专题的原动力。

奥斯卡影片如何用技术欺骗观众?

“看电影”周刊系【头条口碑团】特约作者,影视综深度解读,认准口碑团!

[鸟人]珠玉在前,有人毫不逊色,这就是今年金球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得主的一战题材电影[1917]。

[1917]一拿出来,除了那些奖项,人人都要提一嘴:这是个一镜到底的片。不对啊,好像是伪一镜到底。

不过也不重要,这个序列上,还应该有[夺魂索],有[鸟人],有[俄罗斯方舟]等。也就是影迷们如数家珍的长镜头长到全片只有一个镜头,俗称“一镜到底”。

[1917],豆瓣8.5,IMDb 8.5

[夺魂索]、[鸟人]、[俄罗斯方舟]都是著名的一镜到底电影

长镜头是个炫技花活儿。这东西往那一放,就是再不懂电影的人,也看得出这似乎有点厉害。

电影人嘛,但凡有理想、技高人胆大者,谁不想拍个牛轰轰的长镜头呢。看看毕赣的成名作[路边野餐](40分钟长镜头)和[地球最后的夜晚](60分钟3D长镜头)就知晓了。

[路边野餐]

[地球最后的夜晚]

但公允而言,一个半到两个小时的长片要完成真正的一镜到底,着实是太难了些。

于是,有了从人的视觉弱点出发、以障眼法闻名的“伪一镜到底”。[鸟人]和[1917]都是此中高手。

也就是全片分为数个十几分钟长短不一的长镜头拍摄,后期再运用各种手段和特效隐藏起剪辑点,实现全片完美无缝拼接。

[鸟人]中最长的镜头为15分钟,其他大多数在10分钟左右。[1917]拍摄过程最长的镜头为9分钟,全片其实有30多个隐藏的剪辑点。

但两部都是成功的视觉魔术,几乎做到了毫无斧凿痕迹。

[1917]

当然,人家做了那么多工作就是为了让观众完全沉浸其中,忽略甚至看不出剪辑点,所以导演们其实并不愿意在上映前就看人去揭秘魔术手法。

[1917]导演萨姆·门德斯说,“不透露不是因为我害羞,而是因为我不希望人们去想它。”

但本文还真要做这不讨好的工作,来说说伪长镜头/伪一镜到底那些事。

要说伪长镜头,得先说长镜头。

长镜头和时间概念有关,简单说,它是时间流逝的忠实骑士。长镜头所记录的时空是连续的、实际的时空。

正如毕赣所言:“时间是一只隐形的鸟,为了让观众看到它,我必须用个笼子装它。长镜头就是这个笼子”。

1948年,当希区柯克第一次拿到[夺魂索]的剧本时,他犹豫了,纠结了,因为原剧本的话剧版,故事发生的时间也就是事情发展的实际时间。

这是个真实事件改编的谋杀故事,两个同性恋高材生合谋杀害了他们的一个同学,并将其掩盖尸体的木箱用作餐桌,举办了一场同学会。

希区柯克想做一点“荒唐”的事,用电影展示真实时间,拍一部一镜到底的电影。

但要说用电影展示真实时间这个事吧,其实在电影发明之初,不就这么回事嘛。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不就把镜头往那一架,有什么剪辑啊。

有意思的是,如果真要说机子一架就一镜到底了,那影史上最长的一镜到底应该属于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帝国大厦](1964)。

全长485分钟,一台机子,对着帝国大厦从早上8点拍到了下午2点。千万别折磨自己,基本上电影不用看,看一张剧照即知全片样貌。

电影先驱这么拍,那就是电影初衷;艺术家这么拍,那就是实验电影。我们现今要这么拍,那就是懒汉!傻子!残忍的现实告诉我们,要想偷懒,得先成为艺术家才行。

无论如何,回到电影发明之初的“长镜头”,那是因为还没剪辑的出现,人们一直拍到厌倦或者胶片跑完,也是没办法的事。

而随着时间发展,剪辑诞生,电影镜头的长度也开始越来越短。

希区柯克拍[夺魂索],意图尝试一镜到底,反而成了一场电影实验。

不过,事实上,在数码技术诞生以前,电影人即使有这个心,也没这个技术拍出真正的一镜到底,因为胶片和摄影机所能允许的拍摄时长有限。

受技术所限,485分钟“一镜到底”的[帝国大厦]换了有10来盘胶片;而[夺魂索]也是,一卷35毫米的胶片只能拍个10分钟,怎么搞呢?

希区柯克想出个“停机再拍”的手法,一旦胶片用完就停机,镜头对准某演员(或沙发、墙角等)的背影,渐黑,再换上新胶卷,最后将这些10分钟左右的场景巧妙连接起来。

[夺魂索]全片80分钟,只有10个镜头。而在当时,一个半小时的影片通常由600-1000个镜头组成。

就这样,[夺魂索]成了影史第一部运用伪长镜头拍摄的影片,也成了第一部看起来像是一镜到底(实则伪一镜到底)的电影。

名副其实[鸟人]和[1917]的老祖宗啊。

不过,后来数码技术的诞生并没有真的助推长镜头和一镜到底电影大流行,而由剪辑创造的视觉语言一直都是主流。

长镜头成了一些导演的个人偏好,比如侯孝贤、塔可夫斯基、安哲罗普洛斯等人。又或是一些导演手痒炫技的存在。

比如乔·怀特在[赎罪]里拍摄的,那4分52秒优秀到和整部影片甚至有点格格不入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海滩长镜头。

[1917]为什么一定要选择伪一镜到底?

导演萨姆·门德斯说:“这部电影的设计初衷就是一个镜头。从一开始我就想以实时方式拍这部电影,让观众一同踏上旅程,与角色同步呼吸,一镜到底是讲述这个故事的最好方法。”

沉浸感,成为关键词。

这是个多极简的故事,两个士兵要在8小时内穿越敌对区,去向前线送出一封信,以此拯救1600条生命。

多像是勇者上路,历经磨难,前去拯救公主/屠杀恶龙/寻找圣杯的神话或游戏桥段。

浸入式体验,从不断提升的屏幕尺寸,到3D、4K、IMAX,以及VR设备等各类新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最重要的视觉追求之一。

观众浸入虚拟环境而忘记真实世界情境的感知程度越强,似乎一部视觉作品就越成功。

长镜头只是此目的的手段之一。

用巴赞话说,长镜头实际上就是在追求一种不容置疑的真实感。而非连续镜头组接产生的戏剧性,会提示观众剪辑的存在。

伪一镜到底说到底也是镜头的组接,但它就像是作弊一般,会让观众忘记剪辑这回事。

另一个很多导演要选伪一镜到底,而非真的长镜头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真的一镜到底真的太难拍了!

[俄罗斯方舟]是最著名的一镜到底电影。在彼得堡的冬宫内,4500人的团队,30个展厅,90分钟,共拍摄了4遍才最终成功,这是一个技术上的奇迹。而在前期,他们已经排练了整整7个月。

电影是演员、摄影师、灯光师、音效师等众人通力配合的结果,导演喊Action,摄影师按下“录制”,全剧组屏息凝神高度集中。

任何一个很小的错误,或不可控的意外,都可能全数推倒重来,所有人都被NG。

[鸟人]导演伊纳里图说:“就好像你正在走钢丝,但你必须让观众觉得你是在公园散步。”

即使是个伪一镜到底,也绝不是个轻松活儿。

门德斯说,拍[1917]是他迄今为止完成的“技术上最困难的事情”。拍伪一镜到底,除了要考虑长镜头那些事,还得时刻忧虑如何搞点障眼法,隐藏起剪辑点。

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种手段。

最明显的就是利用黑场,从希区柯克[夺魂索]时候就有。[1917]里,最著名的“中场休息”,男主被击下楼梯、陷入昏迷,时间也由白天转入黑夜,电影进入短暂几秒黑屏。

[1917]著名“中场休息”

再比如25分46秒处主角进入地道时的黑屏

这时候,黑魆魆的,就可以光明正大切换镜头了,反正也没人知道。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利用遮挡物。

英剧《真相捕捉》里,有专门组织利用镜头造假来制造假新闻,其中手段之一就是利用遮挡物剪辑。

再来,还有利用急摇。

根据视觉原理,当镜头摇动时,是观众最容易走神的时候。切换就在观众注意力分散的一瞬间,跟随着镜头的急摇解决了。这种方法,[鸟人]中就用了不少。

[鸟人]的急摇镜头

[1917]的急摇镜头

还有,就是经过CG特效处理的剪辑。比如[1917]中28分02秒的爆炸镜头,或[鸟人]里男主推门而出的镜头。

[鸟人]的利用特效剪辑

[1917]的爆炸镜头是经特效剪辑的

影评人罗杰·伊伯特曾说:“如果说电影有时候像梦境,那么每一次剪切就是一次苏醒。”

但是,过度对技术的利用来实现一镜到底,也每每都有人提出质疑。从[鸟人]的出现到[1917],这种声音从来就没有消失过:有必要吗?

过度追求长镜头会限制故事和表演,会有诸多其他局限。但有舍有得,在剪辑长期作为主流的视觉语言里,即使再有几部一镜到底出现,也不会威胁到什么。

允许异类存在,允许试验存在,允许炫技存在。有人会喜欢的,比如我就很喜欢。

参考资料:

[1]All 34 Hidden Cuts We Spotted In 1917,Screenrant,2020.1.31

[2]How was 1917 filmed in 'one shot'? The single-take style of Oscar-nominated Sam Mendes World War One film, explained,Inews,2020.2.3

[3]打造109分钟伪一镜到底,盘点《1917》中的20处剪辑,豆瓣,2020.1.30

[4]一战电影《1917》挑战全片“一镜到底”,新京报,2019.10.10

[5]伟大的实验——《夺魂索》,看电影·午夜场,2009年5月号

[6]有哪些一镜到底,全片只有一个镜头的电影?知乎

[7]《鸟人》妙在何处?讲述长镜头背后的故事,时光网,2015.2.15

你最喜欢哪部一镜到底电影?

大片热剧深度解读,尽在头条口碑团!

斗破苍穹之缘起来了,美杜莎领口下方加布料,萧炎三骗她

《斗破苍穹之缘起》来了,官方也开始了各种预热,内容和海报齐上,更新微博的频率也越来越快了,到了现在,官方又发出一版新的预告,还是关于美杜莎女王的,那么感兴趣的话下面大家就来看一下吧!

内容一,萧炎三骗美杜莎

内容首先就是萧炎三次欺骗美杜莎了。这里可能有人奇怪,为什么萧炎要欺骗美杜莎女王呢?这主要就是因为融灵丹的缘故。

当初萧炎去加玛帝国首都的时候虽然听说了炼药师大赛,但是对这大赛却不感兴趣,但是美杜莎女王一听大赛的冠军奖励居然是融灵丹药方,当即动心了。

因为这融灵丹不但可以恢复灵魂方面的创伤,还可以让自身灵魂变得强大,那这样一来美杜莎女王只要服用融灵丹,就可以完全压制她体内的伴生魔兽小彩了,最终将小彩给彻底同化,由她来主导自己的身体。

只不过尽管美杜莎女王一再威胁萧炎,要他不惜一切代价得到融灵丹药方,萧炎也答应参加炼药师大赛了,但是对于给美杜莎女王炼制融灵丹,他可是一点想法都没有,因为一旦美杜莎女王服用了融灵丹,把小彩彻底压制或者同化,那自己就没用了。

到时候岂不是任由美杜莎女王拿捏,想杀他就杀他吗?所以萧炎可没有傻乎乎的美杜莎女王要他干什么就干什么,反而是骗了美杜莎女王三次。

内容第一次是萧炎刚得到融灵丹药方的时候,美杜莎女王迫不及待要萧炎去炼制融灵丹,但是萧炎却说自己炼药水平不够,需要给他一些时间,美杜莎女王姑且信了。

第二次是在萧炎回返乌坦城萧家的时候,萧炎故意找不齐炼制融灵丹的药材,反而对美杜莎女王说跑遍了各大城市,但是其中有几味药材真的不好找。

美杜莎女王这个时候已经渐渐失去耐心了,但是还是对萧炎抱有一丝希望,希望他后面能炼制出融灵丹,不然自己另外找人又是很多麻烦。

内容最后一次萧炎欺骗美杜莎女王就是在迦南学院之中了,当时美杜莎女王刚苏醒过来,而一苏醒过来,马上就找萧炎要融灵丹,但是萧炎都没炼制,药材更是没有凑齐,他拿什么去炼制?

美杜莎女王一听就火了,我给了你那么多时间,你不但没有炼制,药材都没凑齐,那很显然,你根本没有把我的事放在心上。

而见此萧炎只能又欺骗美杜莎,说自己不是没有事放在心上,只是现在自身难保,以等自己摆脱危险,那肯定给你炼制融灵丹。但是显然美杜莎女王已经彻底失去了耐心,直接亮出一把剑要把萧炎杀了。

关键时刻,药老横空杀出,威胁美杜莎不要逼迫太紧,当然为了美杜莎彻底放弃诛杀萧炎,药老也做了让步,说是一年之后萧炎肯定会给你炼制出融灵丹。但是美杜莎女王不会想到,这是萧炎和药老合起伙来骗她,最后原著大结局了,美杜莎女王都没看到所谓融灵丹的影子。

内容二,官方一个操作却惹人不满

内容这次更新后,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个细节没有,我个人是注意到了,那就是官方悄无声息中给美杜莎女王加布了,而且给美杜莎女王加的关键还是上身领口下方那块布。

这就引得很多粉丝不满,当初说的是让官方给美杜莎女王换一套漂亮的衣服,但是没有想到衣服没有换,倒是给美杜莎女王加布料了。

哪里有这样做的?官方这样做不是和广大观众过不去吗?自然很多人就对官方这个操作很不满。但是如今这部作品开播在即,怕是官方不会改了,只能等陨落心炎之后看美杜莎会不会换新衣服了。

内容三,陨落心炎春光那里怕是这样

内容出来后,很多观众讨论的时候都带着陨落心炎。至于这是为什么,主要是因为在迦南学院陨落心炎那里,萧炎和美杜莎女王正式发生夫妻关系,就有很多粉丝希望看到两人的过程。

但是现在看来,陨落心炎春光那里很可能改成这样。变成由萧炎克制不住自己抱住美杜莎女王,而跟着画面一闪,黑屏一切,就没有了。至于为什么这样,看看美杜莎女王加布那里就知道了,很显然是审核那边又趋于严格了。

自然官方为了不被卡审和后面删减,于是干脆给美杜莎女王加布,那陨落心炎春光那里只可能更严,很多人期待的那场戏份怕是最后会草草结束。

内容那么今天就先说到这里,大家对《斗破苍穹》有期待的吗?对此又怎么看呢?欢迎讨论和留言。

  • 最新游戏
  • 发表评论
手游排行 新游中心 热门专区 手机软件APP下载
网游排行榜 游戏攻略 网游下载 安卓软件APP下载
单机排行榜 手游礼包 单机下载 苹果ios应用下载
安卓排行榜 新游视频 手游下载
苹果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