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lj2500打印机驱动(北京市十四五能源规划出台,能源发展迈向绿色低碳转型新征程)
2023-01-04 05:53:55 小编:网络整理 我要评论
联想lj2500打印机驱动文章列表:
- 1、北京市十四五能源规划出台,能源发展迈向绿色低碳转型新征程
- 2、10月16日,菏泽电动三、四轮车禁行区域扩大至西安路、黄河路、长江路、人民路含以内!
- 3、纳入市属管理后,柳江区户籍考生如何参加中考和高中录取?看这里
- 4、哪种乳制品更健康?牛奶、酸奶都怎么喝才对?
- 5、10月4日,西湖景区迎客近600000人次
北京市十四五能源规划出台,能源发展迈向绿色低碳转型新征程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近日,经国家能源局审核,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4月1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城市管理委、市农业农村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政策并回答记者提问。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规划全文PDF。或关注风能专委会CWEA公众号,后台回复“2204报告”下载PDF和相关资料。
《规划》要求,到2025年,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新突破,基本建成坚强韧性、绿色低碳智慧能源体系,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生活用能品质持续提升。大力推进“减煤、稳气、少油、强电、增绿”。非应急情况下基本不使用煤炭,天然气消费量控制在200亿立方米左右,汽柴油总量力争较峰值下降20%,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9%,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力争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14.4%以上,外调绿电力争达到300亿千瓦时。
根据《规划》,到2025年,北京本地可再生能源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17万千瓦左右,累计达到435万千瓦左右,占本市发电装机比重提高到28%左右。文件要求探索风力发电应用新模式。结合低碳园区、零碳村庄等应用场景,试点推进分散式风电应用。到2025年,全市新增风电装机11万千瓦,累计达到30万千瓦。
↑ 金风科技建成国内首个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
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北京市“十四五”能源规划出台,能源发展迈向绿色低碳转型新征程!
4月1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城市管理委、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
会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来现余就《规划》的主要特点和核心内容等做解读介绍。
《规划》作为北京市市级重点规划,全面谋划了未来五年北京市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改革举措,是“十四五”时期北京市能源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指导未来五年能源发展工作的依据,对确保首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系统推进北京能源绿色低碳智慧转型,助力绿色北京建设,促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会现场
回
回
望
望
“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效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能源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清洁能源比重持续提高,基本形成多源多向、清洁高效、覆盖城乡的城市能源体系。
能源消费结构更优
北京市煤炭消费总量持续压减,加大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利用,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全市煤炭消费量由2015年的1165.2万吨大幅削减到2020年的135万吨,实现了数量级“质”的突破。全市优质能源比重由86.9%提高到98.5%。
能源利用效率更高
连续14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2020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至0.21吨标准煤/万元(可比价),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
清洁能源保障能力更强
城乡供电能力大幅提升,外受电通道输电能力从1700万千瓦增加到3100万千瓦,全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5%。多源多向燃气供应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三种气源、七大通道”外送格局,门站接收能力达1315万立方米/小时,区区连通管道天然气。构建“集中供热 区域热网”清洁供热体系,基本实现全市平原地区“无煤化”。
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更大
出台鼓励热泵、太阳能光伏利用等“绿色能源”一揽子支持政策,加快推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2020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4%,外调绿电规模提升到2015年的3倍,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12.5%。
区域能源合作范围更广
制定实施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建成张家口-北京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唐山LNG应急储备工程等一批跨区域重点项目。与内蒙古、山西、吉林、新疆等省份多层次能源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
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更实
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在全国率先实现用电“三零”服务,“获得电力”指标在全球190个国家的世行评价中排名第12,能源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居民更加多样便利。
五年来,全市累计压减燃煤1000多万吨,天然气、外调电等优质能源消费占比提升11.6个百分点,能源结构加速优化有力支撑了全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显著改善,成功助力全市PM2.5、SO2、NO2平均浓度比2015年分别下降52.9%、70.4%、42%,2016-2019年四年间以年均2%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速,支撑了本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核
核
心
心
重点聚焦“4个突出”
《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作为规划编制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和有关文件要求,深入理解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重点聚焦“4个突出”:
突出安全可靠
请输入
《规划》坚持底线思维,提出加快构建完善央地协同、区域联动的首都能源安全保障体系。规划建设一批跨区域电力、燃气等重点能源项目,构建完善互联互通、互保互济的区域能源体系,高标准、高可靠确保首都能源供应保障万无一失。
突出绿色低碳
请输入
从能源供给侧需求侧双向发力,大力推动绿色北京建设。供给侧方面,系统推进“减煤、稳气、少油、强电、增绿”,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大幅提升绿电进京规模。需求侧方面,一体化推进能源、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同时,在实施路径上,从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和工程性减排,向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领域的精细化管理减排转变。
突出科技创新
请输入
充分发挥北京市研发资源和应用场景优势,全力攻关一批能源领域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培育一批绿色能源产业集群,全面提升能源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能源技术创新策源地和发展高地。
突出机制改革
请输入
按照国家关于能源重点领域改革总体部署,结合北京市实际,提出深化北京市“十四五”能源改革重点安排,包括加强能源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深化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完善绿色低碳财税金融政策,创新能源绿色发展市场化机制等改革措施。
举
举
措
措
构建“1 3 7”的目标任务体系
《规划》全面擘画了“十四五”时期北京市能源发展的新蓝图,构建了“1 3 7”的目标任务体系。
“1”——1条发展主线
坚持统筹谋划、聚焦重点、分类施策、有序推进,提升能源安全能力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并重,将构建坚强韧性、绿色低碳智慧的首都能源体系作为发展主线贯穿始终。
“3”——3大发展目标
《规划》构建了3大发展目标,同步配套设置20个主要指标。
1
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强化能源、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能源效率持续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下降,达到国家要求。
2
能源利用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获得积极成效。推进“减煤、稳气、少油、强电、增绿”,非应急情况下基本不使用煤炭,天然气消费量控制在200亿立方米左右,汽柴油总量力争较峰值下降20%,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9%,外调绿电量力争达到300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力争再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14.4%以上。
3
能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坚强韧性能源体系取得实质进展。能源资源供应和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全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6%,电网高峰负荷削峰能力达到最高用电负荷的3%~5%。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达到14亿立方米左右。基本完成全市燃油供热锅炉、剩余农村村庄供暖散煤和燃煤锅炉清洁改造。构建形成反应快速、处置高效的应急保障体系。
“7”——7方面重点任务
为确保实现《规划》目标,围绕“强能力、促转型、提质效、重创新、稳供给、增协同、抓改革”7大方面设置了81项能源发展重点任务,并提出了总投资1866亿元的能源领域重点项目清单,确保《规划》能够落地,而且务实管用。
1
构建坚强韧性能源体系
建设坚强智慧城市电网,2025年外受电通道增加到18条37回路,外送通道输电能力增加到4300万千瓦,全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6%。提高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建成“三种气源、八大通道、10兆帕大环”的多源多向天然气供应体系,形成14亿立方米左右的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优化清洁供热布局和绿色供热体系,推动剩余山区和浅山区农村清洁能源替代,基本实现供热“无煤化”。
2
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
到2025年,本地可再生能源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万千瓦左右,新增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积4500万平方米左右。打造城市副中心、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一批能源绿色转型示范样板,新建城市功能区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不低于20%。
3
以更大力度推动节能降碳
健全完善能源、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制,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行业领域节能。持续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加强节能宣传,采取更严格、更精细化的节能管理措施,引导全社会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4
强化能源科技创新引领
以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大活动为依托,提出加快推动先进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氢能和氢燃料电池、储能等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高水平建设怀柔国家实验室,打造“能源谷”先进能源产业高地,加快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等重大示范应用建设。推进能源新技术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
5
确保能源运行平稳安全
依托国家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构建完善多元主体、多类品种、多种形式互为补充、协同联动的首都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央地协同、政企联动,扩大深化与周边省区市能源资源开发战略合作。加强风险预警、预防机制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能源调度管理平台的融合应用。
6
深化区域能源协同合作
多层次、宽领域推动区域资源开发、设施建设、要素市场等协同发展,制定新一轮的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推进建设北京东-通州北500千伏下送通道、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等一批跨区域电力、燃气等重点能源项目,构建完善互联互通、互保互济的坚强电力网架结构和天然气供给体系。深化推动京蒙、京晋等绿色能源开发合作,规划一批可再生能源基地和外送通道工程,提升区域绿色发展水平。
7
完善能源发展体制机制
加快推进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绿色发展等地方立法工作,制定储能、氢能等相关地方标准。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完善天然气终端销售价格与采购成本联动机制,稳妥有序推进居民供热价格改革。探索开展本市用能权交易试点,高水平建设国家级绿色交易所,承建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持续优化能源营商环境。
答
记
者
问
问
“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对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答: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措施。“十四五”时期,本市将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推进市内资源高效开发和外调绿电有序利用,提升质量与扩大规模并重,努力探索适合超大型城市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
推进本地可再生能源高水平利用
落实可再生能源优先的理念,大力推动能源新技术应用与城乡规划建设融合发展,在新建区域、新建建筑,推进可再生能源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深入挖掘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坚持“宜建尽建、应用尽用”,聚焦城镇建筑、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等重点领域,大力推动浅层地源热泵、再生水源热泵等供热制冷技术与常规能源供热系统耦合应用。推广分布式光伏,有序推进生物质发电,探索风力发电应用新模式,加快构建新型绿色电源支撑体系。
强化重点功能区创新示范,发挥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等重点功能区在推动能源革命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率先构建可再生能源优先、常规能源耦合、经济智慧灵活的能源系统,到2025年,重点城市功能区新建区域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不低于20%。
2
持续扩大绿电应用规模
加强京外清洁能源开发基地建设,用好区域能源合作机制,鼓励市属国企参与内蒙古、山西等资源丰富地区风光基地开发,提高外调绿电资源保障能力。
增强绿电进京输送能力,依托国家规划,推动胜利(锡盟)-张北特高压通道建设,形成环北京特高压环网,积极推动大同-天津南、承德500千伏等外受电通道建设,提高张北柔性直流输电线路绿电输送水平。
推动绿电市场化应用,抓住电力市场改革的契机,推动更多绿电资源进行市场化交易。同时,推动绿电在蓄热采暖、错峰充电、数据中心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加快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绿电替代,鼓励企业、个人参与绿电认购。
3
建立健全有利于
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政策体系
建立约束机制,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地方立法,落实国家关于新增可再生能源不计入能耗总量的相关政策,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和能耗考核体系。
加强规划引领和行动落实,研究制定《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可再生能源发展布局、主要任务、推动措施和时序安排,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与各级规划的衔接融合。
完善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和价格引导机制,加快研究建立完善绿电市场化交易机制,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通知全文如下: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
京政发〔2022〕10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现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22年2月22日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目录
前 言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攸关国计民生和首都安全。“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系统推进北京能源绿色低碳智慧转型,助力绿色北京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为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
本规划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等相关规划编制的市级重点专项规划,提出了本市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改革举措,是“十四五”时期本市能源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也是编制实施“十四五”时期电力、燃气、供热、可再生能源等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实施能源行业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起点
一、过去五年的主要成效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本市能源领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多措并举,大力推动压减燃煤和清洁能源设施建设,能源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基本建立多源多向、清洁高效、覆盖城乡的现代能源体系,成为全国能源清洁转型的典范城市。经过全市能源系统共同努力,“十三五”能源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有力保障了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力促进了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为“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推动本市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能源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
大力推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大台等5座国有煤矿全部关停,600万吨煤炭产能全部退出,结束北京千年采煤史。举全市之力全面实施各类用煤设施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全市电厂、锅炉房、工业和居民采暖用煤总量大幅压减,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全市煤炭消费量由2015年的1165.2万吨大幅削减到2020年的135万吨,占全市能源消费比重由13.1%降为1.5%,天然气、调入电占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37.2%和27.0%,比2015年分别提高8.2个和5.1个百分点。淘汰高排放车109万辆,新能源车保有量达到40万辆,公交、环卫、物流、出租等重点行业车辆电动化步伐加快。
(二)能源利用效率始终保持全国前列
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推进,与2015年相比,2020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24%和26%以上,能源利用效率在全国省级地区始终保持领先水平。出台《北京市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等措施,率先发布第五步节能设计地方标准,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占新增建筑比重显著提升。供热行业节能扎实推进,建成投运太阳宫热电厂、方庄供热厂等余热回收项目,单位面积供热能耗比2015年下降6%。创建23家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6家能效领跑公共机构。全市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3.1%。
(三)设施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1.城乡供电能力持续提升。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1140亿千瓦时,较2015年增长19.6%。最大电力负荷2356万千瓦,较2015年增长26.9%。全面建成投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本地电源装机总容量1315.6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提高到16.6%。全市外受电通道12条26回路,输送能力3100万千瓦,比2015年增长82.0%。500千伏和220千伏变电站达到12座、100座,比2015年分别增加5座和30座。全市供电可靠率99.995%,核心区和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供电可靠率达到世界一流。累计建成充电桩23万个、换电站159座,平原地区社会公用桩平均充电服务半径小于5公里,重点区域小于0.9公里。
2.多源多向燃气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建成陕京四线“一干三支”北京段工程,形成“三种气源、七大通道、10兆帕大环”燃气供应格局。新建天然气门站2座、高压A调压站4座、高压B调压站12座,门站接收能力1315万立方米/小时。16个区全部连通管道天然气,平原地区基本实现管道天然气“镇镇通”。建成唐山LNG应急调峰保障工程,新增储备能力1.92亿立方米。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开工建设。修订发布《北京市燃气管理条例》,燃气供应管理进一步规范。2020年,全市天然气消费量189亿立方米,居民用户715.6万户,天然气气化率达到77%。
3.形成城乡多元清洁供热体系。“‘1 4 N’ X”的供热格局不断完善,形成以热电联产、燃气供热为主导,多种能源、多种供热方式相结合的清洁供热体系。全市城镇供热面积8.95亿平方米,基本实现清洁供热。建成以四大燃气热电中心为主力热源、7座燃气尖峰锅炉房为调峰热源的城市热网,供热面积1.97亿平方米。完成31座新城燃煤集中供热中心清洁能源改造。建成海淀山后、通州运河核心区和昌平未来科学城等区域能源中心。农村地区清洁供热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
4.清洁油品供应保障能力增强。城乡油品设施布局调整加快。“一厂、多库、千站”的成品油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投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京津第二输油管和华北石化——北京新机场航煤管道。实施第六阶段车用汽柴油地方标准。油品质量监管不断加强。
(四)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
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与城市重点区域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融合发展新路径,制定出台鼓励热泵、光伏利用等政策措施,全市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加快推进。2020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折合703.3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比重由2015年的6.6%提高到10.4%,超过“十三五”规划8%的目标。外调绿电规模成倍增加,由2015年的45亿千瓦时大幅增加到2020年的145.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12.5%。
(五)重点功能区绿色能源体系加快建设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建成国内规模最大地源热泵综合能源系统。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全球最大机场综合能源系统,三星级绿色建筑占比70%以上,建成全国民航业规模最大的地源热泵系统和国内首个飞行区跑道旁铺设的光伏系统,成为全国应用可再生能源比例最高的机场。延庆冬奥村等5个新建冬奥场馆获得绿色建筑三星认证,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电供应。
(六)能源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能源运行监测系统和行业管理调度平台功能持续完善。热电气联调联供实现常态化运行。高质量完成党的十九大、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两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北京世园会等重大活动能源服务保障任务。建立地下管线和综合管廊运营管理综合协调机制。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统筹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市区能源主管部门、有关能源企业强化责任担当,主动靠前服务,有力保障了重要单位、重点企业复工复产用能需求和城市运行安全平稳。
(七)城乡居民用能品质显著提升
统筹城乡清洁能源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实施一批能源惠民工程,城乡居民生活用能品质显著提升。实施农村地区“减煤换煤清洁空气行动”,“十三五”期间,完成124万户农村居民煤改清洁能源,截至2020年底,全市86.4%的农村村庄、138万户农村居民实现清洁采暖,户均供电能力提高到9千瓦。累计完成70多万户农宅抗震节能保温改造。“十三五”期间,完成老旧小区供热管线消隐改造约3500公里,惠及老旧小区742个;完成147个老旧小区配电网改造,惠及居民9.6万户;完成燃气管网更新改造162公里,更新燃气表、加装安全阀,惠及居民101万户;完成电力架空线改造212公里。
(八)区域能源合作深入推进
制定实施《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7年-2020年)》,协同推动一批跨区域电力、燃气、供热重点项目建设。张家口—北京可再生能源±500千伏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建成投运,创造12项世界第一,形成北京电网交直流混联新格局。建成南蔡—房山、蔚县—门头沟等500千伏送电工程。实现中俄东线向北京供气。投运涿州热电长输供热管线工程,实现涿州向房山跨区域供热。累计疆电入京36亿千瓦时,带动当地218个家庭1190人脱贫。北京市与河北省、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等周边省区市多层次能源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
(九)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
发挥市能源与经济运行调节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组建市城市管理委,城市能源运行管理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显著增强。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能源服务企业和居民更加多样便利。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在全国率先实现用电“三零”服务,助力我国“获得电力”排名大幅跃升至世界第12位。成立首都电力交易中心,电力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全国煤炭交易中心正式运营。
二、存在问题
与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和国际一流水平相比,与党中央、国务院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相比,本市能源发展仍存在差距与不足。
一是绿色低碳发展与国际一流水平仍有差距。经济社会发展拉动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刚性增长,化石能源占比高,交通、工业等重点领域能效与国际一流水平仍有差距,碳排放总量处于高位平台期。二是能源安全与服务保障仍存“短板”。城市电网安全保障能力与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要求存在差距,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需要加快提升,液化石油气使用安全隐患较多,部分供热企业服务管理方式比较粗放,能源应急保障体系建设仍需完善。三是能源创新能力和智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资源优势发挥不足,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和智慧能源系统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能源运行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四是能源体制机制改革亟待深化。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能源政策、法规、标准和价格体系亟待健全完善。能源领域“放管服”和营商环境改革仍需深入推进。政府对能源行业监管能力、监管手段有待加强和创新。
三、能源发展新形势、新要求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气候治理呈现新局面,生产生活方式加快低碳化、智能化发展,人类社会正在迈向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全新能源体系和发展模式。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支撑。北京作为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始终处于国家发展的最前沿,地位十分重要和特殊。面对世界经济、政治、科技、安全等格局深刻调整的大变局和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趋势,首都能源发展应对各类风险挑战要求更高、约束更多、难度更大,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一)能源安全不确定、不可控风险增多
未来一个时期,受国际形势、地缘政治、全球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我国能源安全风险挑战进一步加大。“十四五”时期,我国建立多元安全、自主可控能源供应保障体系的要求更为紧迫,增量能源消费逐步实现可再生能源替代、减少进口化石能源依赖的必要性更加凸显。北京作为能源资源高度依靠外部的超大型城市,将持续面对国际天然气、原油市场波动的供给侧风险。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能源供应保障不确定因素增加,网络安全、技术安全新风险日益增多,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供热系统低碳重构对能源系统安全运行带来新的挑战。必须强化底线思维,主动调整城市能源安全策略,加快转变能源供给消费方式,加快完善多源多向、区域协同、可控韧性的首都能源安全保障体系。
(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形势更加紧迫
绿色低碳发展代表世界发展方向,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欧盟、日本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作为负责任大国,我国已向国际社会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世界首个“双奥之城”,具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良好基础和条件,有能力、有责任在全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中彰显负责任大国首都形象。
(三)科技革命推动能源系统重塑
展望未来,世界科技变革加速推进,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齐头并进。随着风电、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储能、氢能等技术的不断突破,将推动能源产业格局深刻调整。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能源行业加速融合,能源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在能源生产消费各环节呈现全新应用场景,并将带来未来能源供需方式、产业形态的根本性变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全面提速能源革命进程,迫切要求突破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能源产业基础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北京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创新资源,有条件、有责任发挥能源科技创新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与传统能源行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能源绿色低碳智慧发展的“北京样板”。
(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点功能区高水平建设激发能源绿色发展新动能
“十四五”是北京城市功能和空间格局优化、产业绿色转型、消费提质升级、京津冀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服务型、都市型能源需求特征更趋明显,终端能源需求向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消费领域转移。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三城一区”等重点功能区域高水平开发建设,必将对能源设施安全可靠保障能力和精细智慧管理服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从而为推动能源消费利用方式变革、能源技术和管理服务方式创新、能源企业转型发展增添新动能、开辟新空间。
第二章 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方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坚持统筹谋划、聚焦重点、分类施策、有序推进,提升能源安全能力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并重,能源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补强设施和储备能力短板,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构建坚强韧性、区域协同能源体系,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积极扩大外调绿电规模,做好节能降碳,提高能源绿色低碳水平,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努力打造能源革命“北京样板”,确保实现碳达峰后稳中有降,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为首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绿色低碳,安全可靠。大力推进能源供给消费绿色低碳变革,持续提升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绿色发展水平,确保碳排放总量稳中有降。坚持底线思维,做好重大风险研判和能源运行预警监测,强化应急保障设施能力建设,确保资源供应安全和城市运行平稳。
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发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优势,创新突破一批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和装备。大力推动能源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应用和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能源行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绿色低碳智慧发展示范区。
城乡统筹,区域协同。统筹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重点功能区能源设施建设布局,构建城乡协调、高效协同的能源管理运行机制。多层次推进与津冀及周边地区能源交流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设施管网互通、发展成果共享。
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分类推进,更好发挥政府规划政策约束引导作用,持续深化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提高能源行业监管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快构建适应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的市场机制。
二、2025年主要目标
到2025年,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新突破,基本建成坚强韧性、绿色低碳智慧能源体系,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生活用能品质持续提升。
——能源利用效率实现新提升。强化能源、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8050万吨标准煤左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率先达峰后稳中有降。能源效率持续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下降,达到国家要求。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新突破。大力推进“减煤、稳气、少油、强电、增绿”。非应急情况下基本不使用煤炭,天然气消费量控制在200亿立方米左右,汽柴油总量力争较峰值下降20%,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9%,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力争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14.4%以上,外调绿电力争达到300亿千瓦时。
——坚强韧性能源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6%,电网高峰负荷削峰能力达到最高用电负荷3%-5%。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达到14亿立方米左右,成品油储备达到国家要求。基本完成全市燃油供热锅炉、剩余农村村庄供暖散煤和燃煤锅炉清洁改造。构建形成反应快速、处置高效应急保障体系。
三、2035年远景目标
展望2035年,首都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全面建成坚强韧性、绿色低碳智慧能源体系,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实现重大突破,城乡用能服务实现均等化。全市基本实现无煤化,能源消费总量进入达峰平台期,力争控制在9000万吨标准煤左右。
第三章 构建坚强韧性能源体系
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区域协同、多元保障、应急储备,大幅提升能源资源供应和安全保障能力,构建坚强韧性能源体系。
一、建设坚强可靠电力系统
适应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要求,统筹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完善本地及周边区域电源设施布局,加快输电通道建设,优化本地电网结构,提高城市电网安全运行保障能力。
加强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建设。继续保持华能燃煤机组应急备用的能力,加强重要用户应急自备电源建设,力争实现应配尽配全面覆盖,深挖本地电源应急备用调峰潜力。加快环京调峰电源点建设,推动燃机深度调峰改造,推动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到2025年,本市形成千万千瓦级的应急备用和调峰能力,电力应急资源配置能力大幅提升,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
持续完善外受电通道。推动胜利(锡盟)-张北特高压通道建设,形成环北京特高压环网;积极推动大同-怀来-天津北-天津南等外受电通道建设,增强京津冀域外绿电进京输送能力;加快北京东-通州北、北京西-新航城500千伏等下送通道建设,提升北京电网“多方向、多来源、多元化”受电能力,到2025年,外受电通道达到18条37回路、输电能力增加到4300万千瓦。
优化城市电网结构。持续完善500千伏双环网结构,建设亦庄、CBD等5座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提升外受电接纳能力。规划新建220千伏变电站29座、110千伏变电站141座,深化“分区运行、区内成环,区间联络”的运行方式,实现9分区供电格局。到2025年,全市110千伏及以上电网设施变电容量达到17760千伏安,全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6%,建成高可靠智能化城市配电网。全市供电服务保障和电网电压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
提高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发挥电力在能源互联网中的纽带作用,挖掘需求响应资源,聚集大型商务楼宇、电动汽车和储能设施等资源,建设虚拟电厂。建立市场响应的交易政策,完善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积极引导用户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到2025年,电网高峰负荷削峰能力达到最高用电负荷3%-5%。
全力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结合重点区域建设、城市更新、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等,构建“以居住地、办公地充电为主,社会公用为辅”的充电设施网络。到2025年,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70万个,平原地区公共充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小于3公里。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
二、提高燃气供应保障能力
持续拓展多源多向气源通道,大幅提升应急储备能力,优化市域输配管网布局,扩大城乡覆盖,增强用气保供能力。
完善多源多向气源供应体系。推动京津冀输气管网互联互通,联结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输气通道,到2025年,形成“三种气源、八大通道、10兆帕大环”的多源多向气源供应格局,城市天然气管网日输气能力达到3亿立方米,充分满足本市天然气全年总量和高峰用气需求。
大幅提升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协调京津冀上下游资源设施,推动完善天然气资源调配机制。投运唐山LNG应急调峰工程,建成投运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接收站及外输管线工程。到2025年,本市应急储备能力达到14亿立方米左右。
完善市内管网输配系统。持续完善“一个平台 三个环路 多条联络线”的城镇输配系统。有序实施城南、平谷、密云门站及军庄、葫芦垡等高压A调压站及配套管线工程,实现六环路高压A管网成环。提升核心区、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区域气源保障能力,加快门头沟区军庄镇、房山区青龙湖镇等有条件地区接通管道天然气,持续扩大管道燃气城乡覆盖范围。
促进液化石油气安全减量发展。建成云岗市级液化石油气储备基地,统筹承接南郊、西郊灌瓶厂产能,完成南郊灌瓶厂搬迁。建成平谷、密云、延庆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完善农村地区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服务网络。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能通快通、应通尽通”的原则,通过改电或接入市政管道燃气等方式,分类有序推进非居民瓶装液化石油气替代。结合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城市更新,实现有条件居民用户接通管道天然气。
三、完善清洁低碳城乡供热体系
以供热系统低碳转型为导向,不断完善城镇地区源网设施布局,持续提高农村地区清洁化供热水平,构建安全清洁、多能互补、绿色低碳的城乡供热体系。
增强城镇地区热源保障能力。加快热电联产调峰热源项目建设,建成鲁谷北重、左家庄二期、首钢南区、通州河东4号等调峰热源项目。积极推进蓄热设施建设,通过改电或并入市政大网等方式基本完成燃油锅炉房整合替代。深度挖掘可再生能源应用潜力,积极引导新建区域、新建项目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供热。推进燃气电厂、锅炉房和数据中心等余热回收利用,到2025年,全市新增余热供热面积800万平方米。
优化城镇地区集中热网布局。进一步增强中心热网韧性,推进实施朝阳路、双桥东路、广渠路东延、小营东路等热力联通管线工程。加快东坝金盏、首钢等地区热力管网建设,完善中心热网西部、南部等薄弱地区配套热网,打通管网断头断点。优化区域集中供热网络布局,建设昌平未来科学城等区域配套热网。
提升农村地区清洁供热水平。制定完善生态涵养区清洁能源改造、管护、运行政策机制,以电为主,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持续推动农村地区剩余村庄散煤清洁能源替代,到2025年,基本实现剩余农村散煤采暖用户清洁采暖。
四、保障清洁油品安全稳定供应
优化调整油品设施布局,建立完善成品油储备保障体系,保障北京地区成品油安全稳定可靠供应。
优化调整油品设施布局。适应重点区域开发和市场需求,优化完善油品管道、加油(气)站设施布局。改建石楼油库等设施,推进锦州-郑州成品油管道石楼支线建设。拓展存量加油站综合能源供应及服务能力,试点建设“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示范站。加强油品调运组织协调,确保“京6B”油品安全可靠稳定供应。实施油品管网隐患治理工程,开展成品油零售市场专项整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建立完善成品油储备保障体系。系统规划、科学优化成品油储备品类、规模、结构,在中央指导下,加快建立本市政府储备。配合国家充实中央政府储备和军队代储,推动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储备。
推动燕山石化绿色发展。严控、压减在京石化生产规模,加快推进炼油清洁化改造和油品升级,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打造绿色高端油品基地。
五、推进老旧管线消隐改造
加快城市地下管线隐患整治,有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专业管线升级改造、城市重点区域电力架空线规范治理。
推进核心区老旧隐患管线整治。加强城市道路、支户线等老旧隐患事故管线排查工作,建立动态的老旧隐患管线台账,制定消隐计划。加强老旧隐患管线整治及管网的维护管理,提升设施安全水平。进一步营造安全、整洁、有序的中央政务环境。
加快城市地下管线综合治理。加快重点区域电缆隧道、热力管网等地下管线隐患集中治理,提升市政管网运行的安全水平。完善地下管线消隐与道路大修“管路互随”机制,有效杜绝“马路拉链”现象。提高地下综合管廊智能化运行监测水平。
提升老旧小区专业管线改造水平。加强老旧小区专业管线统筹实施,基本完成2000年以前需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电力、天然气、供热管线更新改造。推动专业公司管理服务入楼入户,实现专业化管理服务到“最后一公里”,建立老旧小区市政专业管线长效管护机制。
持续推进电力架空线规范治理。分区域有序推进电力架空线入地及规范梳理,到2025年,核心区具备条件的支路完成电力架空线入地,北京城市副中心老城主次干路完成电力架空线入地。加大违法设置架空线处罚力度,严控新增、复挂问题发生。
第四章 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
切实转变城市能源发展方式,落实可再生能源优先理念,大力推动能源新技术应用与城乡规划建设融合发展,发挥重点区域绿色低碳示范引领作用,到2025年,新增能源消费优先由可再生能源替代,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力争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14.4%以上。
一、加快本地可再生电力开发利用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坚持“宜建尽建、应用尽用”,围绕城镇建筑、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等重点领域,加快构建以分布式为特征的新型绿色电源支撑体系。到2025年,本地可再生能源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17万千瓦左右,累计达到435万千瓦左右,占本市发电装机比重提高到28%左右。
加强重点领域光伏应用。鼓励居民住宅光伏应用,推动光伏发电在城镇农村新建居住建筑、城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中的应用。积极推动大型商业综合体、商务楼宇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新建高效农业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光伏发电工程。在地铁、公交场站设施、高速公路等边坡闲置空间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实现具备条件的再生水厂、燃气场站、加油站、数据中心等设施光伏发电全覆盖。试点推动关停矿区、荒滩荒坡光伏发电规模化利用。推动新建学校、医院、体育馆等公共机构同步设计光伏发电系统,既有公共机构建筑积极推广光伏发电应用。到2025年,全市重点领域新增光伏发电装机70万千瓦。
加快推进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重点在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天竺综保区等6个区域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试点工作,试点区域内党政机关,学校、医院、村委会,工商业厂房及农户建筑屋顶总面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分别不低于50%、40%、30%和20%。到2025年,全市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20万千瓦。
探索风力发电应用新模式。结合低碳园区、零碳村庄等应用场景,试点推进分散式风电应用。到2025年,全市新增风电装机11万千瓦,累计达到30万千瓦。
有序推进生物质能发电工程。加快推进大兴安定垃圾焚烧发电厂、顺义焚烧发电厂三期建设。实现高碑店、高安屯、小红门等再生水厂污泥沼气发电工程并网发电。到2025年,全市新增生物质能装机16万千瓦,累计达到55万千瓦。
二、提升城乡可再生能源供热水平
大力推动浅层地源热泵(不含水源热泵)、再生水源热泵等供热制冷技术与常规能源供热系统融合发展,到2025年,新增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45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占比达到10%以上。
扩大浅层地源热泵应用。对具备条件的各类公共机构,以及政府投资的项目,优先利用浅层地热能供暖。大力支持浅层地源热泵在新型城镇体系建设中的应用,鼓励适宜村庄煤改热泵供暖,鼓励设施农业使用浅层地源热泵供暖,支持浅层地源热泵与太阳能光热、蓄热多能互补应用。到2025年,全市新增浅层地源热泵供暖面积2000万平方米。
推动再生水源热泵供暖应用。在有条件的地区优先利用再生水源热泵供暖,重点推进碧水、小红门等再生水处理厂周边区域热泵供热体系建设。实施丽泽金融商务区智慧清洁能源供暖示范项目建设,试点再生水源热泵供暖与市政热网融合应用。到2025年,全市新增再生水源热泵供暖面积200万平方米。
有序开发利用中深层地热能资源。按照“以灌定采、采灌均衡、水热均衡”的原则,有序开发利用西集、凤河营、小汤山、延庆等地热田,建设地热采暖示范工程。建成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中深层地热示范项目。到2025年,全市新增中深层地热热泵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
加强空气源热泵推广。有序推进山区和浅山区剩余村庄散煤消减,推进空气源热泵供热改造6万户。推动空气源热泵在科技园区、特色小镇等重点区域的应用。到2025年,全市新增空气源热泵供暖面积500万平方米。
强化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鼓励有集中热水需求的学校、医院、酒店等建筑优先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继续在村镇建筑、农村住宅和城镇居住建筑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到2025年,新增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建筑面积400万平方米。
推进城市供热设施更新。推进可再生热源替代,实施绿色电力蓄热锅炉示范工程,推动高安屯、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等余热供热。加快推进燃气电厂热电解耦,优先使用可再生热源补充热网负荷。到2025年,完成全市供热系统绿色改造供暖面积1200万平方米。
三、打造重点功能区绿色发展样板
发挥城市重点功能区在推动能源革命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率先构建可再生能源优先、常规能源耦合、智慧灵活的能源系统,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低碳排放的样板工程。到2025年,城市功能区新建区域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不低于20%。
实施中心城区可再生能源精细替代。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保障第五立面空间秩序的前提下,结合城市更新和存量空间高效利用,推动老旧小区、传统商圈、低效商业楼宇改造中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既有供热制冷系统改造优先使用热泵技术。新建区域公共建筑优先采用热泵系统、绿色电力锅炉等可再生能源方式供热。建设海淀北部医疗中心等一批多能互补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工程。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制定北京城市副中心碳中和行动方案,全面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成城市绿心起步区、六合村保障房等地源热泵项目,打造张家湾等智慧能源示范小镇,建成行政办公区二期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水工程。到2025年,新增热泵供暖面积不低于450万平方米,新增光伏发电装机不低于10万千瓦,绿色低碳的能源设施体系初步建立。
打造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能源绿色转型示范区。持续完善区域电网骨架和天然气输配系统,探索构建以分布式能源系统为主体的新型能源设施体系,搭建智慧能源综合管控平台。发挥区域地热资源优势,建立组团式地源热泵、楼宇式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供能分区。扩大区域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加快建设卫星厅、综合保税区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到2025年,新增热泵供暖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光伏发电装机6万千瓦,新建区域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不低于20%。
提升怀柔科学城能源绿色低碳水平。立足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统筹优化区域能源基础设施布局,多元化、多层次保障重大科研装置及配套设施高可靠用能需求。示范建设开放智能的主动配电网,积极推进园区能源互联网应用,充分利用科学实验装置设备余热资源。加快推进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重点项目光伏、储能等新能源综合利用,高水平建成国际领先的国家实验室碳中和示范项目。
建设未来科学城可再生能源创新应用示范区。统筹完善区域电力设施布局和多级燃气供应体系,加强能源技术创新与应用新场景示范联动。以高教园区四期、朱辛庄二期项目为先导区域,建设以可再生能源新技术多场景应用为特点的综合能源系统。建设未来科学城电厂余热、浅层地源热泵、再生水源热泵、绿电蓄热多能耦合的供热系统。到2025年,未来科学城新增热泵供暖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区域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达到20%以上。
建设一批绿色低碳示范村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具备条件的特色村镇试点建设一批“超低能耗建筑 可再生能源供能 智慧能源平台”的绿色能源示范村。支持有条件的生态涵养区积极探索碳中和路径。
打造北京绿色冬奥新亮点。高标准兑现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绿色可持续性承诺,实现冬奥赛区及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延庆赛区冬奥村及山地新闻中心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热。积极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
第五章 以更大力度推动节能降碳
节能降碳是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着力点和紧迫要求。严格落实节能优先方针,发挥技术、管理和工程的协同作用,持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为实现碳达峰后稳中有降奠定坚实基础。
一、强化能源、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
严格实行双控目标约束。以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为重点,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行业领域节能为抓手,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确保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8050万吨标准煤左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率先达峰后稳中有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降幅达到国家要求。
加强节能降碳责任考核。强化新增用能项目环评、能评源头协同控制。健全完善能源、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制,差别化设置能源强度下降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区、行业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考核结果作为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和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的分析预警。强化本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和执法。
二、实施建筑领域节能降碳
建立健全建筑节能地方法规和标准,综合运用法制化、市场化手段,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建筑节能降碳的积极性,强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建筑领域能效水平。
完善建筑节能低碳法规标准体系。推动制定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全面实施新建居住建筑第五步节能设计标准,修订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制定农宅抗震节能设计标准,修订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大力提升新建建筑绿色低碳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广超低能耗建筑。新建居住建筑执行80%节能设计标准,到2025年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大力推动光伏、光热、热泵系统与城镇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产业园区融合利用。鼓励有条件地区规模化开展超低能耗建筑、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推广应用。
有序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以外墙、屋顶、门窗等节能改造为重点,力争完成全市2000年前建成的需要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加强公共建筑电耗限额管理,加快实施照明系统、空调系统、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到2025年,完成3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持续推进既有农宅抗震节能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
提升建筑运行节能管理水平。完善公共机构能耗限额标准,实施公共机构能耗限额管理,逐步实现民用建筑从电耗限额管理向全能耗定额管理转变。强化在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定额标准约束考核。鼓励具备条件的公共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进政府购买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加快提升民用建筑用能管理智慧化水平。针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负责人,开展“节能官”培训,强化能源管理专业人员配备和能力建设,提升能源管理专业化水平。
三、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
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交通战略导向,持续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运输结构、能源结构,到2025年,全市汽柴油消费总量较峰值下降20%,交通领域碳排放量实现稳中有降。
优化交通出行结构。持续提升道路设施网、轨道交通网、地面公交网、慢行系统一体化发展水平,增强公众绿色出行获得感。完善道路停车差别化收费政策,降低小客车出行需求和使用强度。到2025年,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升至56%,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提高至76.5%。
提高货运绿色水平。持续推进大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公转铁”,构建“铁路 新能源车”绿色物流运输新模式,实现铁路运输与城市配送有效衔接。加快推动城市燃油货运车辆清洁替代,发展绿色物流。推动建设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货运示范专线,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牵引车和载货车替换约4400辆燃油车。
调整交通能源结构。制定推广新能源车实施方案,大力推动机动车“油换电”,推动氢燃料汽车规模化应用。加大北京城市副中心、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重点区域新能源车推广力度。除应急、重大活动保障等特殊情况外,公交、出租、环卫、邮政等公用领域用车基本实现电动化。制定私家车“油换电”奖励政策,引导鼓励存量私人小客车“油换电”。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力争达到200万辆。
四、深化工业节能低碳改造
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引领,把优化工业结构和提高能效作为推进工业节能降碳的重要途径,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培育制造业绿色发展新动能。
有序调整退出一般制造业。修订《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持续推进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企业动态调整退出,“十四五”时期累计退出100家。
深挖工业节能潜力。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动态完善工业能耗限额。组织开展工业企业能源审计,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审查和日常监管。推广先进高效产品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支持企业实施绿色节能技术改造。
五、推进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耗
适应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对新型基础设施的更高需求,坚持优化提升存量与科学布局增量并重,强化设计、建设、运行、监测全过程节能管理,持续提升能效水平。
提升数据中心能效水平。引导数据中心绿色发展,进一步整合存量数据中心,加快老旧数据中心绿色技术应用和改造。优化数据中心能源供给和利用,鼓励新建数据中心通过自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设施、绿色电力交易、购买绿电证书等方式逐年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
有效降低5G基站能耗。强化绿色设计,动态调整5G基站功率,提高设备机房维护结构性能,合理选择空调冷源,加快现有老旧高耗能设备退网。
六、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深入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等平台,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实施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领域绿色生活创建。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带头采取更严格、更精细化的节能管理措施。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引导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建设慢行友好城市,提升绿色出行服务水平。
第六章 强化能源科技创新引领
发挥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人才资金技术优势,全力攻关一批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大力推进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示范应用,全面提升能源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能源技术创新策源地和发展高地。
一、加强能源重点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
以绿色低碳为方向,超前开展前瞻性、战略性技术研究,协同攻关一批绿色低碳关键技术,依托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大活动,持续推进先进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氢能、新型储能等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
先进可再生能源。发挥在京能源头部企业研发优势,重点推动高性能柔性光伏组件、大功率高效率空气源热泵、中深层地埋管热泵、低速风力发电机组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供热技术研发与示范,提升建筑设计施工与分布式光伏、地热及热泵系统深度融合技术水平。
新型电力系统。发挥国家级实验室、高校院所、在京骨干能源企业等创新资源合力,加快创新突破新型柔性输配电装备技术、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集成设计等电网核心关键技术,为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氢能和氢燃料电池。聚焦推动氢能与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技术进步与产业规模化、商业化发展,加快氢气制备(制造)储运加注、氢燃料电池设备及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创新研发。发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示范效应,加快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和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探索氢能在交通、发电、供热等多领域全场景示范推广应用。探索氨燃料电池、氨能发动机等关键技术,推动甲醇制氢燃料电池技术攻关及成果应用。
新型储能。鼓励支持先进电化学储能、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等高效率、长寿命、低成本储能技术研发,推动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在确保满足消防等安全标准前提下,积极拓展新型储能技术与智能微网、大数据中心、充电设施、工业园区等融合应用新场景。
能源信息网络安全。全面提升电力、燃气、供热等能源企业生产运行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运用区块链、安全智能感知、可信计算、数据加密等先进技术,及时处置网络安全风险,强化数据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二、打造能源创新高地和产业集群
发挥北京科技创新平台资源集聚优势,谋划布局一批能源科技与产业创新高地,加强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和管理,打造首都能源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打造“能源谷”先进能源产业高地。依托未来科学城高端人才技术密集优势,深化能源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动合作,集中打造氢能和氢燃料电池关键装备、新型电力系统、能源工业互联网等一批协同创新平台。设立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加快先进能源产业集聚。办好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等高端交流平台,提升北京能源创新国际影响力。
建设怀柔科学城综合能源研究基地。加快推进怀柔国家实验室等前沿科学技术基础研发平台建设,攻关突破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统筹布局先进储能规模应用、智慧能源系统控制、高效节能技术等重点任务,吸引更多前沿领域项目落地,构建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大型综合能源研究基地。
构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端产业示范集群。充分发挥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和产业链优势,创新突破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充电桩、智能网联汽车等技术应用。打造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和服务全链条创新集群。加快中日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
发挥其他创新平台示范作用。支持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在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各类企业设立绿色技术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中心。高水平建设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中关村(房山)氢能产业园,打造一批氢能及氢燃料电池汽车创新示范高地。
三、加快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以培育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主攻方向,促进“云大物移智链”等新技术与能源行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能源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建设智能电力系统。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系统融合创新,提升全自愈配电网、柔性输电、精准电网末端感知等智能电网技术水平,示范建设智能微网。探索远程集控、智慧巡检、智能诊断等电力智能运维新模式。
推动供热智能发展。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城镇供热系统节能和智能化改造,推广分户热计量,推动平衡调节和自动监测等先进技术应用。推动新建建筑与智能化供热系统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结合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低效楼宇更新,同步实施供热智能化改造,进一步提高供热运行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智能供热面积力争达到1亿平方米。
建设智慧燃气系统。推进北斗系统在燃气行业生产运维及应急抢修等全过程应用,提升天然气管网实时监控水平。到2025年,基本实现城六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2000户以上的居民调压站箱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全覆盖,全部非居民用户和不少于60%的居民用户完成智能燃气表具更换。提高液化石油气销售、使用等环节数字化管理水平。
加快综合智慧能源示范应用。推进“三城一区”构建多能互补、高效智能的区域能源综合服务系统。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园区级综合智慧能源示范样板。积极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嵌入式发展。提升商业综合体、高端商务楼宇智慧用能水平。
第七章 确保能源运行平稳安全
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底线思维,优化完善多源多向、多能互补、区域协同的能源总体策略,以推动京津冀能源一体化为依托,构建完善首都能源综合安全保障体系,提升能源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和国家重大活动需要的能力水平。
一、健全首都能源安全保障机制
发挥国家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的作用,以推动京津冀能源一体化为依托,构建多元主体、多类品种、多种形式互为补充、协同联动的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聚焦保总量、保运行、保高峰、保结构、保储备、保极端突发事件应对,确保有机制、有政策、有计划、有合同、有平台、有服务,制定出台首都能源综合保障方案及电力、天然气、成品油保障等专项工作方案。强化“华北保京津唐、京津唐保北京”的电力调度机制,推动本市燃气企业与中石油建立长期稳定的天然气购销机制。
二、优化能源资源供需调节
发挥区域资源互补优势,加强央地协同、政企联动,扩大深化与周边省区市能源资源开发战略合作,不断拓展多元化资源供应渠道,高标准、高可靠确保在京国家重大活动和重点用户能源供应保障万无一失。加快特高压及500千伏外送通道规划建设,强化周边环网对北京电网的支撑能力。充分发挥上游供气企业、地方储气调峰设施调节保供作用,结合市场化调节手段,加强总量和高峰用气保障。充分利用辽宁、河北、山东等周边炼化企业供给能力,确保成品油安全稳定供应。切实做好华能燃煤机组应急用煤和冬季采暖用煤保障。
三、提升能源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适应城市运行季节性、高峰性用能需求,加强电气热油等主要能源品种运行监测预警,做好应对极端天气、尖峰负荷等情况能源应急保供预案。强化电网“黑启动”能力和重要用户应急自备电源建设,提升电力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加强油气管道保护工作。完善优化电力、燃气、供热应急抢修体系布局,加强关键设施、重要用户安全防护。加强新能源、新技术安全运用研究,制定完善氢能、储能等项目安全监管标准和措施。加快推进能源储备体系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多部门、跨区域应急演练,提升重大突发事件能源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落实落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
四、提高能源运行精细智慧水平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整合政府部门和企业平台数据资源,构建地上地下统筹、数据互联共享、智能高效的城市能源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显著提升能源运行监测预警、调度指挥、应急保障和决策管理水平。优化完善气、电、热多能源联合调度,强化需求侧管理调节。分类有序推动散小供热资源整合,提升供热管理服务集约化、规范化水平。
第八章 深化区域能源协同合作
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多层次、宽领域推动区域资源开发、设施建设、要素市场等协同发展。统筹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显著提升区域能源绿色低碳水平。
一、共建共享区域能源设施
坚持区域统筹、协同联动,滚动实施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规划建设一批跨区域电力、燃气等重点能源项目,构建完善互联互通、互保互济的坚强电力网架结构和天然气供给体系。
增强区域电力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推进区域电源支撑能力建设,全面整合现状存量资源,形成应急备用与调峰电源能力3600万千瓦,其中北京达到千万千瓦。积极推动鄂尔多斯-薛家湾-乌兰察布-张北、陕北-晋北-石家庄北、大同-怀来-天津北-天津南、胜利(锡盟)-张北1000千伏特高压通道规划建设,构建华北地区“四横三纵”特高压网架,形成环北京特高压双环网,不断完善京津冀区域外受电力保障格局。
形成多源多向区域天然气供应保障格局。统筹优化陕京系统、中俄东线等上游天然气资源,加强京津冀管网设施互联互通、互保互济。推进大港、华北储气库等周边地下储气库群达容扩容,加快区域LNG应急储备设施建设,构建形成能力充足的区域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
二、推动区域能源绿色发展
发挥区域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优势,统筹清洁能源开发基地和绿电通道布局,大力提升可再生能源开发规模和绿电消纳水平。
提升区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积极参与张家口、承德等冀北风光资源开发,提高张北柔性直流输电线路绿电输送水平,推进承德500千伏外送通道建设,持续增强域内绿电供给能力。以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为牵引,统筹推进内蒙古、山西等大型新能源基地项目和绿电送出通道布局衔接,规划建设岱海电厂风光火储氢一体化、山西大同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等项目,显著提升区域绿电调入规模。积极推动中长期更大范围布局绿电进京项目前期工作。
实现区域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利用。开展区域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试点,不断扩大区域内绿电供需双方交易规模,持续提高跨区域绿电消纳水平。创新绿电消纳模式,完善价格引导机制,推动绿电在蓄热采暖、错峰充电、数据中心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积极参与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合力打造氢能与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
三、扩大区域能源交流合作
搭建多层次、常态化的区域能源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区域要素市场联通,完善区域能源合作机制。
推动区域要素市场联通。发挥在京大型能源企业人才技术资金等优势,全面提升参与区域能源资源开发、智慧能源系统建设、工程技术管理和综合能源服务等全产业链合作水平。鼓励区域各类市场通过直接投资、资本合作等多种方式,平等参与区域储气调峰、清洁供热、绿电消纳等设施建设和运营,打造一批区域协同发展典范样板工程。
完善区域能源合作机制。依托国家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构建完善央地协同、多方联动的首都能源安全保障机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统筹指导下,强化三地能源主管部门常态化、机制化对接沟通,共同推动规划政策衔接、重大项目落地。
第九章 完善能源发展体制机制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更大力度推动能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法规、标准、价格、财税和市场体系,为首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能源法规标准体系建设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引导约束,不断完善能源法规标准体系,健全能源绿色低碳导向目标考核机制。
完善能源绿色发展法规制度。加快本市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绿色发展等地方立法工作,推动修订节约能源法实施办法等地方法规。加快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建立完善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计量、统计、监测制度。
强化绿色低碳发展引导约束。落实本市碳中和行动纲要,科学制定能源结构调整及节能、建筑、交通、产业等重点领域节能减碳“十四五”实施方案。将可再生能源利用作为各级规划体系的约束性指标,建立可再生能源指标分解考核机制,考核结果纳入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围。
完善能源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引领约束作用,聚焦本市能源绿色转型需求,加快制定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氢能、可再生能源等相关地方标准。鼓励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及能源企业积极参与行业、企业标准制定。
二、深化能源价格机制改革
纵深推进电力价格改革。按照国家“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总体思路,逐步理顺输配电价结构,强化垄断环节价格监管。落实国家电价改革部署,平稳推进销售电价改革,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
稳妥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坚持科学规范、激励与约束并重原则,加强管道天然气配气价格监管。结合国家天然气行业体制改革进程,完善终端销售价格与采购成本联动机制。
完善供热价格机制。结合碳中和目标下供热系统重构和低碳供热技术应用,研究建立有利于促进节能低耗、绿色高效的供热价格管理机制。按照同热同价的原则,稳妥推进居民供热价格改革。
完善绿色电价政策。强化产业和环保政策协同,落实完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落实国家新型储能价格机制,鼓励市场主体利用峰谷电价差、辅助服务补偿等市场化机制促进储能发展。
三、完善绿色低碳财税金融政策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政府加强行业标准制定、规范引导市场行为的同时,市、区财政部门对绿色低碳能源发展应用给予更大支持。
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加强金融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绿色贷款、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创新信贷投放、专业化担保等特色金融服务。完善绿色信贷体系,稳步扩大绿色信贷规模。
四、创新能源绿色发展市场化机制
建立健全用能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用能权交易方案,探索开展本市用能权交易试点。深入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逐步拓展碳市场覆盖行业和交易产品,加强碳交易数据质量管理。高水平建设国家级绿色交易所,承建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
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加快完善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有机衔接的电力市场体系。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推动各类用户与发电企业交易,鼓励送受电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电量交易和价格调整机制。引导负荷聚合商等需求侧资源参与电力市场,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
优化能源营商环境。持续深化能源领域营商环境改革,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持续扩大电力、燃气等市政设施接入“三零”服务和“非禁免批”适用范围,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深化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强化政府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清洁转型等领域扩大深化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宣传北京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践成效。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行动,为提高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水平贡献“北京方案”,做出“北京示范”。
第十章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提高政府规划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强化规划统筹实施
增强本规划的引导和约束功能,加强本规划与国家能源规划及生态环境、城市管理、重点功能区等市级专项规划在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等方面的协调衔接。健全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将规划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各区、各有关部门和重点能源企业。聚焦本规划确定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制定实施一批专项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细化落实发展任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推进重大项目滚动实施
坚持以规划确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依据本规划制定重大工程项目清单,对清单内工程项目优化审批程序,主动做好规划选址、土地供应和资金需求等对接服务。发挥市区重大项目协调平台作用,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推动项目顺利实施、按期投运。
三、加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
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加强第三方独立评估,提高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重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展规划实施动态监测分析。本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形成书面报告报送市政府和国家能源规划主管部门。规划实施外部环境如发生重大变化,及时提出规划调整建议,并按法定程序报市政府和国家能源规划主管部门批准。
四、扩大公众参与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体,持续开展规划理念、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的宣传解读,让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加强规划及相关政策信息公开,完善规划实施社会监督机制。搭建面向公众的多元化宣传展示平台,普及推广绿色低碳技术知识,营造全社会人人参与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十一章 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十三五”以来,本市能源消费总量平稳增长,能源结构加速优化,电力、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占比持续提高,能源领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十四五”期间,预计本市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要积极主动采取一系列减排措施,持续削减能源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
一、“十三五”本市能源领域减排成效
“十三五”期间,本市通过采取大力压减燃煤、发展可再生能源、调整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企业、提高排放标准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能源领域各类污染物排放显著下降。综合测算,2020年,与本市能源利用直接相关的SO2、NOX、PM10和PM2.5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82%、65%、88%和88%。
二、“十四五”本市能源减排效果测算
(一)主要减排措施
“十四五”时期,本市将采取优化调整能源、建筑、交通、产业结构,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供热比重等措施,进一步削减能源污染物排放总量。
1.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充分发挥政策标准的引导约束作用。
2.动态完善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严控、压减在京石化生产规模和剩余水泥产能,引导重点用能企业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3.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基本完成全市燃油供热锅炉和剩余农村村庄供暖散煤清洁改造;华能燃煤机组非应急情况下不启动。到2025年,煤炭消费量控制在100万吨以内。
4.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大力提升本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显著增加可再生能源供热规模,严控新建独立燃气供热系统。到2025年,力争外调绿电规模达到300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供热占比达到10%以上。
5.以更大力度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大力提升新建建筑绿色低碳水平,有序推进公共建筑、老旧小区等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高建筑运行节能管理水平。加快推进燃气电厂、燃气锅炉房余热回收利用。强化数据中心设计、运行、监测全过程管理,持续提升能效水平。
6.燃气锅炉严格执行本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研究提高老旧燃气壁挂炉更新能效标准。
7.严格落实能源环境治理措施,强化能源设施建设和生产运营全过程环境管理与监测,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减排效果测算
到2025年,在本市能源消费总量、天然气消费量均有所增长,煤炭消费量下降的基础上,结合上述各项减排措施推进实施,与本市能源领域相关的直接排放的SO2、NOX、PM10和PM2.5的排放总量将分别比2020年下降约37%、11%、93%和93%。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规划全文PDF。或关注风能专委会CWEA公众号,后台回复“2204报告”下载PDF和相关资料。
CWEA
来源:发展北京、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
https://mp.weixin.qq.com/s/mxfMuKMLsuXdM5TIx_LJ9w
新闻发布会视频实录 http://www.beijing.gov.cn/shipin/Interviewlive/656.html
http://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2204/t20220401_2646626.html
http://www.beijing.gov.cn/zhengce/zfwj/zfwj2016/szfwj/202204/t20220401_2646626.html
内蒙古印发“十四五”电力规划:五年风电新增49GW,总规模89GW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印发:全面推进风、光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答记者问
国家发改委 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附官方解读)
江苏南通“十四五”打造“风电产业之都”,2025海上风电装机7.65GW
青海“十四五”能源规划:风光储新增44GW,两大千万千瓦级风光基地
四川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新增风电装机6GW、光伏10GW
山东省能源局:2022年山东能源工作这样干!海上规划总规模35GW
风电2500万千瓦!《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附一图解读)
吉林省印发支持建设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若干举措
风电5GW,甘肃酒泉阿克塞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规划公示!
内蒙古:到2025年,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千亿元,新能源车辆产能达到10万辆
重庆市、四川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发布
河南“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来了!风光新增20GW以上
加快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江苏印发《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
浙江省发布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
《天津市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附解读)
中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获北京绿色交易所认证
北京市公开征集“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拟建设项目
北京冬奥首次实现100%绿电供应,好“风光”来自哪里?
北京冬奥会实现碳中和 北京冬奥组委发布低碳管理报告(附下载)
投稿与联合研究
欢迎风能行业相关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产业分析师向风能专委会CWEA公众号赐稿,或进行联合风能产业研究。
CWEA投稿邮箱:
cwea40@cwea.org.cn,或请公众号后台留言 产业研究服务:
hejy@cwea.org.cn,何老师;
电话:010-59796665-3612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规划全文PDF。或关注风能专委会CWEA公众号,后台回复“2204报告”下载PDF和相关资料。
更多能源和风电行业专业报告,请关注风能专委会CWEA公众号,文章列表页右上角搜索“报告”,即可获取最新最全的报告。也欢迎您将CWEA公众号转发给朋友参考。
如果觉得好,不妨动动手指点一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风能专委会CWEA,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10月16日,菏泽电动三、四轮车禁行区域扩大至西安路、黄河路、长江路、人民路含以内!
2018年10月16日起,我市城区将扩大超标电动三轮、四轮车的禁行区域,在之前的设定区域和计划中,禁行区域将由现在的长江路、中华路、人民路三条道路,扩大至西安路、黄河路、长江路、人民路(含)以内!
注:
1.红色部分以内(含周围四条道路)为禁行区域
2019年1月1日
禁行范围进一步扩大
自2019年1月1日起,扩大禁行区域。南至南外环(不含)、东至上海路(不含)、北至北外环(不含)、西至昆明路(不含)区域内禁止整治范围内电动三轮车、电动四轮车通行。
注:1.绿色部分以外(含绿色部分)为非禁行区域,红色部分为禁行区域
哪些三、四轮电动车属于整治的范围?
不符合国家标准、未列入国家工信部目录、不具备依法登记上牌条件的具有三个或四个车轮,使用电力装置驱动的车辆。
注:国家标准如有修改,依据新的标准。
三轮电动车必须持有D证才可以驾驶
2018年9月20日,菏泽某司机增驾了三轮车驾驶证。
按照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三轮车驾照的发放机构与汽车的驾照发放机构相同,都是车管所,三轮的驾照被称之D照。 持有D照的驾驶人,可以驾驶普通三轮摩托车和普通二轮摩托车以及电动摩托车。
据了解,目前想拥有三轮摩托车驾照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考试,另一种是增驾。考取机动车D照,必须持身份证、驾照、1寸白底彩色证件照4-8张,到户口所在地车管所填写《机动车驾驶证申请表》,听从管理人员安排时间考试。增驾司机经过科目一和科目四考试,成绩在90分以上即可取证。
不过,根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汽车驾驶证的驾驶人申请增驾机动车的,应当在本记分周期和申请前最近一个记分周期内没有满分记录。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一个记分周期驾照上的分被扣完了,是不能申请的。
菏泽已有三轮车上牌
2018年9月6日,国家工信部发布2018年第41号公告《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11批),将许可的汽车、摩托车、三轮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11批)予以公告,涉及14家企业的17款三轮车产品获得上牌资质!
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 (第311批) | ||||
序号 | 企业名称 | 商标 | 产品名称 | 产品型号 |
1 | 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福田五星牌 | 电动正三轮摩托车 | FT1500DZH |
正三轮摩托车 | FT1000ZH | |||
2 | 济南大隆机车工业有限公司 | 大龙牌 | 电动正三轮摩托车 | DL1500DZK |
木兰牌 | 电动正三轮摩托车 | ML1800DZK | ||
3 | 山东中铃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 海戈牌 | 电动正三轮摩托车 | HG3000DZH |
4 | 河南丰收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 | 丰收牌 | 电动正三轮摩托车 | FS2500DZH |
5 | 长葛市鸿舟车业有限公司 | 大爱天下牌 | 电动正三轮摩托车 | DAT3000DZH |
6 | 浙江吉铭实业有限公司 | 吉铭牌 | 正三轮摩托车 | JM175ZD |
7 | 重庆双狮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 双狮牌 | 正三轮摩托车 | SS200ZH |
8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力帆牌 | 正三轮摩托车 | LF200ZH |
9 | 河南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 隆鑫牌 | 正三轮摩托车 | LX110ZH |
10 | 江苏宗申车业有限公司 | 宗申牌 | 正三轮摩托车 | ZS110ZH、ZS150ZH |
11 | 河北珠峰大江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 | 大江牌 | 正三轮摩托车 | DJ125ZH、DJ150ZH、DJ200ZH |
12 | 重庆万虎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万虎牌 | 正三轮摩托车 | WH200ZH |
13 | 重庆众朋实业有限公司 | 鹏田牌 | 正三轮摩托车 | PT175ZH |
14 | 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银钢牌 | 边三轮摩托车 | YG200B |
已经进入公告的企业一览 | ||||
三轮车上牌企业/品牌/产品型号一览 | ||||
序号1 | 序号2 | 企业名称 | 产品商标 | 产品型号 |
1 | 1 | 宝岛车业集团有限公司 | 宝岛牌 | BD3000DZH |
2 | 宝岛车业集团有限公司 | 宝岛牌 | BD3000DZK | |
3 | 2 | 比德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比德文牌 | BDW5000DZH |
4 | 3 | 德州富路车业有限公司 | 富路牌 | FL4000DZK |
5 | 陆派牌 | LP2000DZK | ||
6 | LP2000DZK | |||
7 | LP2000DZK-5A | |||
8 | LP2000DZK-4A | |||
9 | 4 | 东莞市台铃车业有限公司 | 台铃牌 | TL4100DZH |
10 | 5 | 广东大联统摩托车有限公司 | 联统牌 | LT4000DZH |
11 | 6 | 广州大运摩托车有限公司 | 大运牌 | DY3000DZH |
12 | 7 | 广州飞肯摩托车有限公司 | 飞肯牌 | FK4000DZH |
13 | 8 | 广州豪进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 豪进牌 | HJ3000DZH |
14 | 9 | 广州五羊摩托有限公司 | 五羊牌 | WY110ZH |
15 | 10 | 河北御捷车业有限公司 | 御捷马牌 | YJ3000DZH |
16 | 11 | 河南北方永盛摩托车有限责任公司 | 豫永盛牌 | YYS3000DZH |
17 | 12 | 河南北摩车业有限公司 | 宝雕翔牌 | BDX4500DZK |
18 | BDX3000DZH | |||
19 | 13 | 河南丰收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 | 丰收牌 | FS4000DZH |
20 | FS4000DZK | |||
21 | FS2500DZK | |||
22 | FS2500DZH | |||
23 | FS2500DZH | |||
24 | 14 | 河南富源鑫洋车业有限公司 | 鑫合力牌 | XHL3000DZK-5A |
25 | XHL3000DZH-4A | |||
26 | XHL3000SZH-3A | |||
27 | XHL3000DZK | |||
28 | XHL3000DZK-6A | |||
29 | 富鑫洋牌 | XY3000DZK | ||
30 | XY3000DZH-6A | |||
31 | XY3000DZH-5A | |||
32 | XY3000DZH-4A | |||
33 | XY3000DZH-3A | |||
34 | XY3000DZH-2A | |||
35 | XY3000DZH-A | |||
36 | 15 | 河南力帆树民车业有限公司 | 力帆牌 | LF3000DZH |
37 | 16 | 河南力之星三轮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 力之星(ZIPSTAR)牌 | LZX3000DZH |
38 | 17 | 河南新鸽摩托车有限公司 | 新鸽牌 | XG3000DZH |
39 | 18 | 江门气派摩托车有限公司 | 气派牌 | QP4000DZH |
40 | 19 | 江门市华日集团有限公司 | 三野牌 | MS4000DZH |
41 | 20 | 江苏淮海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 | 淮海牌 | HH1500DZH |
42 | HH1500DZH | |||
43 | HH4000DZH | |||
44 | HH3000DZH | |||
45 | 21 | 江苏金彭车业有限公司 | 金彭牌 | JP4000DZH |
46 | JP2000DZH | |||
47 | JP2000DZK | |||
48 | JP4000DZH | |||
49 | JP2000DZH | |||
50 | JP5000DZH | |||
51 | JP5000DZK | |||
52 | 22 | 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 | 新日牌 | XR5500DZH |
53 | 23 | 江苏宗申车业有限公司 | 宗申(ZONGSHEN)牌 | ZS2200DZK |
54 | ZS1800DZH | |||
55 | 宗申牌 | ZS1500DZK | ||
56 | ZS1500DZH | |||
57 | ZS2200DZH | |||
58 | ZS1500DZH | |||
59 | 24 | 江苏宗申三轮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 宗申牌 | ZS5000DZH |
60 | 25 | 金翌车业有限公司 | 金福牌 | JF2200ZK |
61 | JF2200DZH | |||
62 | JF4500DZK | |||
63 | JF4500DZH | |||
64 | JF4500DZH | |||
65 | 金洪牌 | JH4500DZH | ||
66 | JH4500DZH | |||
67 | 金狮牌 | JS4500DZH | ||
68 | 金翌牌 | JY2200DZH | ||
69 | JY4500DZH | |||
70 | JY4500DZK | |||
71 | JY4500DZH | |||
72 | JY3200DZK | |||
73 | JY4500DZH | |||
74 | JY4500DZK | |||
75 | JY4500DZH | |||
76 | JY4500DZH | |||
77 | JY2200DZK-C | |||
78 | 大力神牌 | DLS3000DZK | ||
79 | DLS3000DZH | |||
80 | 宇锋牌 | YF4500DZH | ||
81 | YF4500DZK | |||
82 | YF4500DZH | |||
83 | 逗哈牌 | DH3200DZK | ||
84 | 中豪牌 | ZH4500DZH | ||
85 | 众好牌 | ZH4500DZH | ||
86 | ZH4500DZH | |||
87 | 双枪牌 | SQ4500DZH | ||
88 | 26 | 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福田五星牌 | FT110ZH |
89 | FT150ZH | |||
90 | FT150ZK | |||
91 | FT200ZH | |||
92 | FT200ZH | |||
93 | 27 | 立峰集团有限公司 | 凯一路牌 | KL2500DZH |
94 | KL1500DZK | |||
95 | 28 | 洛阳北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 洛嘉牌 | LJ3000DZK |
96 | LJ3000DZH | |||
97 | 29 | 洛阳北易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 | 大阳牌 | DY500DZH |
98 | DY2500DZH | |||
99 | DY2500DZK | |||
100 | DY3000DZH | |||
101 | 30 | 洛阳大志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 | 大志牌 | DZ3000DZK |
102 | DZ3000DZH | |||
103 | 31 | 洛阳金翌车业有限公司 | 金福牌 | JF4500DZH |
104 | 32 | 洛阳盛江红强摩托车有限公司 | 长江牌 | CJ4500DZK |
105 | CJ3000DZH | |||
106 | CJ3000DZK | |||
107 | 33 | 洛阳珠峰华鹰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 | 耀隆牌 | YL3000DZH |
108 | 34 | 洛阳珠峰华鹰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 | 耀隆牌 | YL3000DZK |
109 | 35 | 青州大金马摩托车有限公司 | 金马牌 | JM150ZK |
110 | 36 | 山东巴士新能源车业有限公司 | 海宝牌 | HB4000DZK-1 |
111 | HB4000DZK-2 | |||
112 | HB4000DZK-3 | |||
113 | HB4000DZH | |||
114 | HB4500DZK | |||
115 | 金迪牌 | JD4000DZK | ||
116 | JD4500DZK | |||
117 | JD4000DZH | |||
118 | JD4000DZK-2 | |||
119 | JD4000DZK | |||
120 | 37 | 山东北易车业有限公司 | 大阳牌 | DY1800DZH |
121 | DY1800DZK | |||
122 | DY500DZH | |||
123 | DY3000DZH | |||
124 | 38 | 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时风牌 | SF1800DZK |
125 | SF1800DZH | |||
126 | SF1800DZK | |||
127 | SF3000DZH | |||
128 | SF3000DZK | |||
129 | SF3000DZK | |||
130 | SF3000DZK | |||
131 | SF4000DZK | |||
132 | 39 | 山东寿光万龙实业有限公司 | 川野牌 | CY3000DZH |
133 | 40 | 四川兆润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 兆润牌 | ZR3000DZH |
134 | 41 | 运城大运机车有限公司 | 大运牌 | DY3000DZH |
135 | 42 | 增城市奔马实业有限公司 | 三铃牌 | SL2500DZH |
136 | 43 | 长葛市鸿舟车业有限公司 | 大爱天下牌 | DAT3000DZH |
137 | 44 | 浙江雅迪机车有限公司 | 雅迪牌 | YD3000DZH |
138 | 45 | 重庆颢晨机械有限公司 | 颢晨牌 | HS4500DZH |
139 | 46 | 重庆黄河摩托车有限公司 | 黄河牌 | HH3000DZH |
140 | 47 | 重庆建设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 建设牌 | JS3000DZH |
141 | 48 | 重庆金翌昌博车业有限公司 | 昌博牌 | CP4500DZH |
142 | 49 | 重庆力阳嘉渝摩托车有限责任公司 | 尊赐牌 | ZC175ZH |
143 | 50 | 重庆万虎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万虎牌 | WH3000DZH |
144 | 51 | 重庆众沃车业有限公司 | 宗隆牌 | ZL250ZH |
145 | 52 | 济南大隆机车工业有限公司 | 大龙牌 | DL4000DZK |
147 | 53 | 重庆重沃车业有限公司 | 硬功夫牌 | YGF3000DZH |
148 | 宗隆牌 | ZL3000DZH | ||
149 | 54 | 立马车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东威牌 | DW4000DZK |
将此文速速扩散
告诉身边的朋友和家人
纳入市属管理后,柳江区户籍考生如何参加中考和高中录取?看这里
中共柳州市柳江区委宣传部主办
关注我,请点击“微柳江”
原题:刚刚!2019年柳州普高招生计划出炉!柳高、铁一中分别招…
“初三党”注意咯!
柳州2019年的普通高中计划
招生人数已经出炉啦!
看看每个学校计划招生的人数
让自己心里有个底
树立目标
在最后半个月加把劲,冲刺一下!
记者在21日上午召开的2019年全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全市高中阶段招生总数为37500人,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总数为27445人,比2018年增加2395人。
新闻发布会现场
2019年自治区下达我市高中阶段招生总数为37500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任务数24000人,中职全日制招生任务数11000人,非全日制招生任务数2500人)。2019年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总数为27445人,比2018年增加2395人,比今年自治区下达任务数增加3445人。其中市区普通高中招生计划17525人,比去年增加780人。今年柳州铁一中学柳东校区、市六中、柳江中学、柳江区实验高中招生人数均比去年有所增加。
柳州市2019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
柳江撤县设区后,由于柳江区已经取消招生办,无法独立成为考区报名中考,柳江区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由市招生考试院负责组织实施。
我市部分普通高中学校含有2个校区,分别是:柳州高中(柳州高中柳南校区)、柳铁一中(柳铁一中柳东校区)、市钢一中(市钢一中凤凰岭校区)、市六中(市一中搬迁后的校址归市六中使用)。其中柳州高中及柳州高中柳南校区、柳铁一中及柳铁一中柳东校区高一年级新生是分校区招生及管理;市六中、市钢一中两个校区高一年级新生是合并招生,统一管理。
柳铁一中柳东校区
我市从2019年开始实施音乐、美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但不纳入中考总分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涵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的全部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物理(含物理实验)、化学(含化学实验)、道德与法制、历史、体育与健康、地理、生物、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13个科目。2018年中考方案,已经将音乐、美术列入了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今年在市教科所统筹下,由各县、区教研室组织各初中学校的九年级具体实施,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查相结合的形式,以纸笔开卷考试和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成绩分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不纳入中考总分。
今年中考其他方面的政策保持稳定
2019年中考科目、分值、结果呈现与去年保持一致,中考科目分别在九年级和2018年的八年级完成,最后的中考成绩用等级制呈现。继续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普通高中段招生录取的依据。
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在市区参加中考的政策保持稳定。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和柳州市市区外户籍人员随迁子女和柳州市市区外户籍人员(以下统称“外来人员”)在市区参加中考的,在中考前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可与市区户籍考生一样参加市区公办普通高中网上统一招生录取:①外来人员在柳州市市区初中学校实际连续就读三年,具有我市初中阶段正式完整学籍(以广西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注册为准);②其父母一方(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具有我市市区户籍;或在我市城区取得居住证1年以上(含1年)并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1年以上(含1年)。
我市今年中考继续实行定向推荐政策。各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51%的指令性招生计划直接分配给各公办初中学校。定向推荐生实行网上填报志愿录取,录取柳州高中(柳州高中柳南校区),柳铁一中(柳铁一中柳东校区),中考总成绩必须达到A等及以上。录取市一中、市二中、铁二中、柳江中学的定向推荐生,中考总成绩必须达到B 等及以上。录取其它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定向推荐生,中考总成绩必须达到C等及以上。
继续实行免试保送生及特长生政策。从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指令性计划中各拿示范性普通高中指令性计划中各拿出10个名额录取免试保送生,对国家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或省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品德优秀学生,由所在初中学校和县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免试保送进入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学习。各普通高中学校指令性计划中各拿出20个名额,招收在体育、音乐、美术、书法、朗诵、辩论、表演、科学、文学创作、工艺制作、电脑制作、创造发明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或广西壮族自治区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示范学校,还可以从指令性计划中另外拿出8个名额招收足球项目特长生。
继续组织实施教育精准脱贫专项招生工作。一是凡在我市高中阶段学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全部免除学杂费,在校期间按最高标准提供3500元/年的一等助学金。二是柳州高中、柳铁一中、市一中、市二中、市铁二中等五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从本校指令性计划中各拿出30个名额,面向全市择优录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优秀初中毕业生。报读以上五所学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的中考总成绩,要达到所报读学校定向推荐生的录取控制线。三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以扶贫办的认定为准),城镇、农村低保及低收入家庭(以民政部门的认定为准)的考生可以免收中考报考费用。
柳州高中
你关心的这些问题都有了解答
Q:
柳江区纳入市属管理后,柳江区户籍考生如何参加中考和高中录取?
A:
柳江撤县设区后,由于城区不设考区,取消中考考区的柳江区,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相关事项由市招生考试院统一组织实施。从2018年起,柳江中学、柳江实验高中、柳江区职业教育中心纳入市属管理,面向市区范围招生,即原柳州市区(含新区)的初中毕业生除了可以报读原市属的高中学校外,还可以报读柳江中学、柳江实验高中、柳江区职教中心。同样,从2018年起,柳江区户籍初中毕业生的高中录取工作已由市招生考试院负责组织实施,即柳江区的初中毕业生只要成绩达到,就可以报读市区任何一所高中学校。
Q:
在切实保障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市参加中考的权利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A:
首先,今年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在市区参加中考的政策保持稳定。在中考前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可参加中考并与市区户籍考生一样参加市区公办普通高中网上统一招生录取:①外来人员在柳州市市区初中学校实际连续就读三年,具有我市初中阶段正式完整学籍(以广西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注册为准);②其父母一方(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我市城区取得居住证1年以上(含1年),并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1年以上(含1年)。对不符合以上条件的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可在我市市区参加中考借考,在市区参加中考借考的,可报读市区中职学校和参加市区公办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民办普通高中网上统一招生及自主招生录取,但不能参加公办普通高中网上录取。
其次我们通过推进普通高中学校新建、改扩建项目实施,同时在现有基础上挖掘普通高中招生潜力,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全市普通高中的招生学位,有助于缓解初中毕业生报读普通高中的升学压力,力争最大限度地满足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公办普通高中的需求。
Q:
外来人员参加公办普通高中网上统一招生录取资格具体是如何认定的,有哪些程序?
A:
根据柳政办〔2016〕82号文件,外来人员为应届毕业生,在当年中考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在我市市区参加中考并参加公办普通高中网上统一招生录取:外来人员在柳州市市区初中学校实际连续就读三年,具有我市初中阶段正式完整学籍,其父母一方(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我市城区取得居住证1年以上(含1年),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1年以上(含1年)。
对不符合以上报名条件的外来人员,也可在我市市区参加中考借考,或者回户籍所在地参加中考;在市区参加中考借考的,可在我市市区报读中职学校和参加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民办普通高中网上录取,但不能参加公办普通高中网上录取。
办理程序:(1)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员考生填写申请表并将相关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交到所在初中学校;(2)学校初审并公示后报城区教育局审核认定。
Q:
外来人员回原籍参加中考如何办理?
A:
外来人员回原籍参加中考的报名办法以及是否可在我市市区借考并回原户籍地就读高中,请考生直接咨询户籍所在地的招生考试部门。
【来源柳州发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
感谢您的关注,这里是柳江官方政务微信公众号“微柳江”
制作:张子潇
编辑:梁彩鸾
审核:刘 斌
长按二维码2秒:关注微柳江
欢迎关注“微柳江”
1、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微柳江”(或者 lj7217492)-关注
2、点击文章标题下面的“微柳江”-关注
3、点击文章的右上角-查看公众号-关注
4、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添加关注
投稿邮箱:jinriliujiang@163.com
QQ:279104999
报料电话:7217492
哪种乳制品更健康?牛奶、酸奶都怎么喝才对?
奶类秘籍:熟悉又陌生,你会喝奶吗
没见过牛跑,还没喝过牛奶吗?
美国的指南建议成年人和9岁或以上的儿童需要每天摄入3份奶类、奶酪、酸奶或其他奶制品,每份8盎司(237mL)。这一标准可以满足人体对于钙元素的营养需求,可以降低骨折的风险,但大量摄入奶制品对于健康的影响仍然悬而未决,甚至有人担心过多的奶制品可能会导致不良的健康后果。因此,有必要全面评估奶制品摄入在人类营养和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最近发表在NEJM的综述就从奶制品的成分、奶制品对生长发育的作用、奶制品与骨骼健康以及骨折风险的关系等多个角度全面阐述了牛奶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1,2]。
图 1 发表在NEJM的综述[1]
奶类原本是为幼年的哺乳动物所准备的食物,能够为其提供合适的成分和多种合成代谢激素。为了提高牛奶的产量,奶牛生产的牛奶中可能会含有较高水平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同时,由于奶牛基本处于妊娠状态之中,牛奶中的孕激素、雌激素和其他激素水平也会较高。
除了牛奶之外,人们还发明了各种奶制品。比如通过发酵制成的干酪、酸奶和其他奶制品,在制作这些奶制品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肽激素变性、蛋白质抗原性变化、乳糖含量减少以及菌群组成改变;通过分馏工艺还可以分离黄油、低脂奶制品和乳清蛋白,加工过程中可以添加维生素A或维生素D,同样改变了奶制品中的营养成分。
表 1 奶制品的营养成分[3]
奶牛和其他哺乳动物产生的奶制品一直是西方人传统饮食的一部分,在中国牛奶也逐渐成为了许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可是,你真的会喝奶吗?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NEJM》最近发表的这本“喝奶秘籍”里都说了点儿啥!
全面盘点:从生长发育,到死亡风险
喝奶真的能长个子
母乳当然是婴儿最好的营养来源,但如果条件有限,以牛奶为基础的婴幼儿配方奶仍然不失为良好的营养补充。另外,奶制品并不是必需品,如果能够在极少摄入动物来源食品的情况下充分补充维生素B12,或者在太阳晒得不够多的时候补充维生素D,那么不摄入奶制品也可以保证儿童的正常发育。
另外,在各项营养充足的情况下,摄入奶类也能促进长高(看来喝奶长高的广告词诚不欺我……)。虽然尚不清楚这一结果是特定的氨基酸、合成代谢激素还是其他因素的功劳,但就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牛奶中含有的大量支链氨基酸,如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这是决定蛋白质质量的关键。
支链氨基酸的摄入可以增加IGF-I所介导的生长激素的作用;同时,亮氨酸可以激活mTOR通路,促进细胞复制、抑制细胞凋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加快生长和更高的身高对于健康并不全是好处。高个子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低,但癌症、髋部骨折和肺栓塞的风险却会升高。
别喝太多,越补钙越容易骨折
人们坚持喝奶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为了补钙,满足骨骼健康的需要。然而,研究却发现奶类和钙质摄入最多的国家或地区,髋部骨折的风险往往也更高。两者之间可能不是因果关系,维生素D对这一结果可能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作用。
表 2 各年龄组推荐的钙摄入量[4-6]
横断面研究的结果提示,钙摄入量可能与髋骨的骨密度无关;前瞻性研究似乎也不支持增加奶类摄入量对于预防髋部骨折有益。实际上,美国目前推荐的奶类摄入量是基于一项仅纳入了155名成年人的钙摄入/排泄平衡评估研究所作出的[7]。
补钙和骨折风险之间的关系则更为扑朔迷离,由于许多补充剂会同时含有钙和维生素D,因此对于单独补钙的效果更难评估。荟萃分析的结果发现,补钙并不能减少所有椎骨骨骨折,甚至还发现了补钙参与者的髋部骨折风险更高[8]。
图 2 奶类摄入量与髋部骨折的风险
儿童需不需要补钙呢?由于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之中,这一问题也很难回答。美国的推荐认为4~8岁的儿童每天需要1000mg的钙,但英国的推荐确认为450~550mg的钙就足够了[4,5]。
美国的横断面研究表明高个子更容易骨折[9],喝牛奶补的钙可能还不够抵消长得高的骨折风险;队列研究的结果也提示,男性青春期每天多喝一杯奶,日后髋部骨折的风险就增加9%[10]。因此,目前的证据并不支持在青春期摄入大量的奶类来预防日后的骨折。实际上,在奶类摄入量最大的国家或地区反而骨折高发。
脱脂奶和全脂奶一样,都长胖
虽然美国农业部建议选择低脂奶来控制体重,但目前的研究结果却没有发现成年人选择低脂奶在控制体重上比全脂奶更有优势。
在儿童青少年中,甚至发现摄入低脂奶与长期的体重增幅较大有关;唯一可能有助于控制体重的选择是喝酸奶。三个大型队列研究的结果显示,全脂奶、低脂奶和奶酪的摄入量与体重变化的关系并不显著,但摄入酸奶则与体重增幅减小有关[11]。这一结果可能是酸奶改善肠道菌群组成的结果,但也有可能是由于喝酸奶的参与者生活方式较为健康所致,其背后的具体机制目前还是一个谜。
奶摄入量和血压、血脂、心脏病的关系
奶类中含有较多的钾,可能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专门用于降低血压的得舒(DASH)饮食中也纳入了低脂奶。不过,由于得舒饮食推荐低钠、高蔬果的饮食模式,因此低脂奶对于降压的作用还不十分确定。奶类与含糖饮料或者其他精制碳水化合物相比,可能具有降压效果;但如果用奶类代替坚果、豆类或全谷物,效果可就不一定了[12,13]。
在血脂方面,大部分建议还是更倾向于低脂奶制品,以期通过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使用碳水化合物代替饱和脂肪可以降低LDL-c,但可能会导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LDL-c的颗粒减小,炎症指标上升;而使用不饱和脂肪来替代饱和脂肪则能够在LDL-c下降的同时,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14-16]。
奶制品本身与冠心病或卒中的发病风险没有明显的关系,但与不同的食物比较的结果各异。与红肉相比,全脂奶和低脂奶相关的冠心病风险降低;但与鱼类和坚果相比,奶制品相关的冠心病风险则较高。与多不饱和脂肪或植物来源的脂肪相比,奶制品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但如果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适量摄入奶制品反而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喝奶的糖尿病风险较低
奶类摄入与1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仍不明确,奶类摄入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低可能有关。喝牛奶的糖尿病风险要低于喝含糖饮料或果汁,但高于喝咖啡[17]。
喝奶与癌症风险有何关系?
奶制品的摄入与前列腺癌,尤其是侵袭性或致死性前列腺癌的风险有关[18,19],但对于乳腺癌风险的影响仍存在争议[18,20],两者均可能与IGF-I的摄入有关。
奶制品的总摄入量与较高的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有关,这可能与奶制品中的性激素含量有关[21];同时,奶制品摄入似乎与卵巢癌风险无关[22];奶制品内含有的钙质或可让结直肠癌的风险有所降低[20]。
由于现今关于奶制品及癌症风险的研究几乎都在中老年人中开展,因此儿童或成年早期的奶制品摄入与日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过敏和不耐受
多达4%的婴儿可能对牛奶中的蛋白的过敏,可能会导致营养问题[23]。同时,奶类的摄入可能会导致哮喘、湿疹和食物过敏的风险增加[23,24],儿童期之后还可能诱发哮喘发作及其他相关疾病[25,26]。
使用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可能有助于缓解过敏性疾病和湿疹的风险[27],乳糖不耐受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牛奶的摄入,用豆奶代替牛奶可能有助于缓解乳糖不耐受[28]。
总体死亡风险
随着摄入奶类和奶制品的具体种类以及与之比较的食物不同,奶制品与总体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也大相径庭。
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限制奶类或奶制品的摄入量与总体死亡风险无关[29],但全脂奶却与总体死亡风险较高有关[30]。根据蛋白质的来源不同,用牛奶代替加工红肉和蛋类能够降低总体的死亡风险,但奶制品代替植物来源的蛋白则会让死亡风险上升,奶制品与未加工的红肉、禽类以及鱼类相比,摄入相关的死亡风险相近[31]。
图 3 蛋白质来源与死亡风险
指南推荐:指南大不同,我该喝多少
图 4 综述作者Walter C Willett & David S Ludwig
综述的两名作者Walter C. Willett, MD, DrPH和 David S. Ludwig, MD, PhD均来自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同时还供职于哈佛医学院、布列根和妇女医院、波士顿儿童医院等机构。
他们在回顾了奶类和奶制品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于健康的影响之后还指出:
有机奶中含有的IGF-I水平较传统方式生产的牛奶要低,但并没有研究比较过两种牛奶对于人们健康的影响;由于有机奶生产过程中用草料喂养奶牛,因此n-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可能稍高。
同时,有机奶的问题并不值得纠结,人们应该担忧的是奶类生产中产生的温室气体以及相关的气候变化、水体污染、抗生素耐药问题。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喝奶问题,他们认为目前每天摄入3份或以上奶制品的目标似乎并不合理。
每个人的最佳奶类摄入量于总体的饮食质量有关。低收入地区的儿童,饮食质量较低,那么奶制品显然可以改善他们的营养状况;而对于饮食质量较高的人群,增加奶制品的摄入可能并不会带来明显的好处,反而要担忧摄入过多带来的危害。除了奶类摄入之外,钙质和维生素D其实也可以从其他食物中获得。比如钙质可以从羽衣甘蓝、西兰花、豆腐、坚果、豆类和钙质强化橙汁中获得;选择维生素D补充剂的成本则比喝牛奶低得多。
两位作者在对目前的指南提出异议之后,也对未来的指南提出了自己的期望。他们认为奶类和奶制品的推荐摄入量应该在成人每天0~2份左右,才更容易为人所接受;不应该再强调低脂奶比全脂奶更好;应该建议超重或肥胖的高危人群不要选择加糖的奶制品。
参考资料:
[1] Willett WC, Ludwig DS. Milk and Health. N Engl J Med. 2020;382(7):644–654. doi:10.1056/NEJMra1903547.
[2] NEJM医学前沿. 奶类与健康. Accessed at: https://nejmqianyan.cn/article/YXQYra1903547?sg=AbW1NGsHw3NxPd6F on 2020-02-15.
[3]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FoodData Central. Accessed at: https://fdc.nal.usda.gov/index.html on 2020-02-15.
[4] Institute of Medicine.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calcium and vitamin D.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0.
[5] Working Group>[6] Diet, nutri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hronic diseases: report of a joint WHO/FAO expert consultation (report 916).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3.
[7] Hunt CD, Johnson LK. Calcium requirements: new estimations for men and women by cross-sectional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calcium balance data from metabolic studies. Am J Clin Nutr. 2007;86(4):1054–1063. doi:10.1093/ajcn/86.4.1054.
[8] Bischoff-Ferrari HA, Dawson-Hughes B, Baron JA, et al. Calcium intake and hip fracture risk in men and women: 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a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m J Clin Nutr. 2007;86(6):1780–1790. doi:10.1093/ajcn/86.5.1780.
[9] Hemenway D, Azrael DR, Rimm EB, Feskanich D, Willett WC. Risk factors for hip fracture in US men aged 40 through 75 years. Am J Public Health. 1994;84(11):1843–1845. doi:10.2105/ajph.84.11.1843.
[10] Feskanich D, Bischoff-Ferrari HA, Frazier AL, Willett WC. Milk consumption during teenage years and risk of hip fractures in older adults. JAMA Pediatr. 2014;168(1):54–60.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13.3821.
[11] Mozaffarian D, Hao T, Rimm EB, Willett WC, Hu FB. Changes in diet and lifestyle and long-term weight gain in women and men. N Engl J Med. 2011;364(25):2392–2404. doi:10.1056/NEJMoa1014296.
[12] Cohen L, Curhan G, Forman J. Association of sweetened beverage intake with incident hypertension. J Gen Intern Med. 2012;27(9):1127–1134. doi:10.1007/s11606-012-2069-6.
[13] Appel LJ, Sacks FM, Carey VJ, et al. Effects of protein, monounsaturated fat, and carbohydrate intake>[14] Mensink RP, Zock PL, Kester AD, Katan MB. Effects of dietary fatty acids and carbohydrates>[15] Astrup A, Dyerberg J, Elwood P, et al. The role of reducing intakes of saturated fat in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here does the evidence stand in 2010?. Am J Clin Nutr. 2011;93(4):684–688. doi:10.3945/ajcn.110.004622.
[16] Brassard D, Tessier-Grenier M, Allaire J,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impact of SFAs from cheese and butter>[17] Pan A, Malik VS, Schulze MB, Manson JE, Willett WC, Hu FB. Plain-water intake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women. Am J Clin Nutr. 2012;95(6):1454–1460. doi:10.3945/ajcn.111.032698.
[18] Ganmaa D, Li XM, Wang J, Qin LQ, Wang PY, Sato A.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testicular and prostatic cancers in relation to world dietary practices. Int J Cancer. 2002;98(2):262–267. doi:10.1002/ijc.10185.
[19] Aune D, Navarro Rosenblatt DA, Chan DS, et al. Dairy products, calcium, and prostate cancer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 Am J Clin Nutr. 2015;101(1):87–117. doi:10.3945/ajcn.113.067157.
[20] Wiseman M. The second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expert report. Food, nutri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 a global perspective. Proc Nutr Soc. 2008;67(3):253–256. doi:10.1017/S002966510800712X.
[21] Ganmaa D, Cui X, Feskanich D, Hankinson SE, Willett WC. Milk, dairy intake and risk of endometrial cancer: a 26-year follow-up. Int J Cancer. 2012;130(11):2664–2671. doi:10.1002/ijc.26265.
[22] Genkinger JM, Hunter DJ, Spiegelman D, et al. Dairy products and ovarian cancer: a pooled analysis of 12 cohort studies.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6;15(2):364–372. doi:10.1158/1055-9965.EPI-05-0484.
[23] Sackesen C, Assa'ad A, Baena-Cagnani C, et al. Cow's milk allergy as a global challenge. Curr 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1;11(3):243–248. doi:10.1097/ACI.0b013e328346566f.
[24] Murray MG, Kanuga J, Yee E, Bahna SL. Milk-induced wheezing in children with asthma. Allergol Immunopathol (Madr). 2013;41(5):310–314. doi:10.1016/j.aller.2012.07.002.
[25] Pelikan Z. Asthmatic response to milk ingestion challenge in adults: a comparison of the open and double-blind challenges. Int Arch Allergy Immunol. 2013;161(2):163–173. doi:10.1159/000345130.
[26] Olivier CE, Lorena SL, Pavan CR, et al. Is it just lactose intolerance?. Allergy Asthma Proc. 2012;33(5):432–436. doi:10.2500/aap.2012.33.3584.
[27] von Berg A, Filipiak-Pittroff B, Krämer U, et al. Allergies in high-risk schoolchildren after early intervention with cow's milk protein hydrolysates: 10-year results from the German Infant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GINI) study.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3;131(6):1565–1573. doi:10.1016/j.jaci.2013.01.006.
[28] Iacono G, Cavataio F, Montalto G, et al. Intolerance of cow's milk and chronic constipation in children. N Engl J Med. 1998;339(16):1100–1104. doi:10.1056/NEJM199810153391602.
[29] Guo J, Astrup A, Lovegrove JA, Gijsbers L, Givens DI, Soedamah-Muthu SS. Milk and dairy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all-cause mortality: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Eur J Epidemiol. 2017;32(4):269–287. doi:10.1007/s10654-017-0243-1.
[30] Ding M, Li J, Qi L, et al. Associations of dairy intake with risk of mortality in women and men: thre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BMJ. 2019;367:l6204. Published 2019 Nov 27. doi:10.1136/bmj.l6204.
[31] Song M, Fung TT, Hu FB, et al. Association of Animal and Plant Protein Intake With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JAMA Intern Med. 2016 Nov 1;176(11):1728]. JAMA Intern Med. 2016;176(10):1453–1463.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6.4182.
转载自医师报今日头条号
#清风计划#汇聚海上名医,连接人与健康
#超能健康团#
合作联系:coop@xinjk.com.cn
10月4日,西湖景区迎客近600000人次
为了占头排看西湖音乐喷泉,有人下午3点就等着了西湖边的公厕又一年被大家表扬了:干净、有纸!
都市快报 见习记者凌姝文
平湖公厕门口摆着人流引导牌 摄影 凌姝文
今年“十一”,你去西湖了吗?
每年国庆小长假,杭州西湖总能登上热搜榜,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来了。有人踏上断桥,想亲自走一遍许仙白娘子的初遇地;有人步入灵隐,想亲手求一个阖家安康;有人驻足湖滨,想亲眼见证西湖音乐喷泉的壮观震撼。
昨天是“十一”小长假的第四天,截至10月4日16时,西湖景区各公园景点共迎来中外游客市民59.65万人次。其中免费景点接待共计45.36万人次,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湖滨公园13.26万人次,苏堤6.81万人次,白堤4.80万人次;收费景区接待共计14.29万人次,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三潭印月4.16万人次,灵隐飞来峰景区4.07万人次,动物园2.09万人次。
从10月1日以来,杭州每天游客接待量排第一位的都是——湖滨公园。
一边靠着悠悠西湖水,一边临着繁华商业区,不管是散步、赏景、购物、吃饭,湖滨是一个有各种选择、可进可退的好去处。
特别是今年国庆,经过改造后的湖滨步行街新开街,那里更美、更靓、更有玩头了。所以,从早到晚,那里也便成了杭州最热闹的地方。
西湖音乐喷泉下午3点就有人开始“抢头排”
湖滨到底有多热闹?
从室内到室外,湖滨步行街的每个点都不闲着。去东坡路买杯“喜茶”,需要做好“等待一个半小时”的准备;去in77吃晚饭,取了号发现前面还有上百人……
靠近西湖的一边更是人挤人。就拿湖滨步行街西侧的西湖音乐喷泉来说,每天晚上都是人气爆棚。
昨天下午,市民胡先生经过湖滨公园,一路上就看到为观看音乐喷泉设置的座椅上,已经坐满了游客。有两名游客甚至为了占座起了争执,其中一人大声地说:“我老公只是去上厕所,我们下午3点就在这里晒着、等着了……”
自10月2日起,西湖音乐喷泉每天临时加喷一场,共三个场次,分别是晚上6:30、7:15、8:00,每场表演随机从曲库里的20多首曲目中抽3首播放,持续10分钟左右。
如果这样算来,即便是看最早的一场,下午3点多来占座位的游客要在湖边等上3个多小时。
对西湖音乐喷泉,现场的观感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燃”!
水面下藏着2500多盏彩灯,能变幻出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等多种颜色;每一次节拍起落,水柱都会跟着摆动,在婉转的音调中,会开出柔美的“水莲花”,在激昂的曲调下,会向天空喷射60米高的水柱,发出“砰砰砰”的气浪声响。
湖滨管理处监察中队一分队队长徐志军说:“平时我们下午3点多就把观众座椅搬出来,大概有600张椅子,在正对着喷泉的方向摆成2-3排,等最后一场结束后再搬回去。这几天下午人比较多,我们中午就把椅子搬出来,每次一摆好就有人坐下了,有些是歇脚的,也有一些是占座位等着看喷泉的。”
热门景点要“抢厕位”
西湖其他景点的人也很多,多到什么程度?最多的时候要“抢厕位”。
10月3日,网上出现一则视频:西湖景区平湖秋月旁边的女厕所排起了“长龙”,由于队伍太长还拐了个弯。视频中的游客表示“不敢喝水了”。
昨天,我们去平湖秋月公厕看了看。
公厕建在一个公共停车场内,厕所门口立着一块崭新的引导牌,上面写着“目前平湖公厕排队等候时间较长,您可选择其他就近公厕解决。中山公厕(沿孤山路直行约500米,中山公园内)。一片云公厕(沿孤山路步道上山约300米)。”
“10月2日、3日人最多,女厕所的队伍要绕到一旁大草坪上,大概排了20米。”厕所管理员说,“‘第三卫生间’也成了女性专用厕所,但人还是木佬佬,就差把男厕所腾出来了。”
女厕所内共有12个厕位、3个洗手台,男厕所内的厕位稍少一点。
厕所管理员说:“我在这里14年了,这个公厕差不多是我刚来时建的,后来改造过一次。听说不久的将来还会改一次,增加坑位,让高峰时段的排队时间更短一些。”
厕所外的墙上贴着一个二维码,扫码可以通过对应的小程序查找附近公厕。我试了一下,显示附近1公里范围内共有8间公厕。
离开平湖公厕,往西走100米不到,浙江博物馆内的厕所免费对外开放。再往前的中山公园、西泠印社景点内也自带公厕。
厕所保洁员:喝杯水的时间就要进去打扫了间隔不超过3分钟
人最多的时候是怎样的?
孤山公园西入口的公厕保洁员说:“前两天啊,我都不敢走开,喝杯水的时间就要进去打扫了,间隔不超过3分钟。”
断桥对面的公厕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保洁员沈树平说:“平时,女厕所一天需换纸3-4次,小长假这几天每天要换十几次。我打扫的时候看到有空位就对外喊一声,或者让比较急的人去下面的移动厕所,既引导又打扫,一直到晚上。”
尽管忙得脚不沾地,但沈树平说了三个字“很自豪”。因为公厕是一个城市对外展示的窗口,厕所里干不干净、厕纸管不管够……每个细节都体现了杭州的形象。
“我早上6点起床开始‘大扫除’,起码两个多小时才能完成。要里里外外擦洗一遍,把角角落落擦干净,检查设备好不好用,再添上厕纸和洗手液。”沈树平说,自己每天晚上还要用水管冲洗屋外的走廊,但这几天太忙了,所以稍微有点顾不及。
昨天一下午,我们把西湖北线走了个遍,看了不下六七个公厕,人比前两天少了很多,都很有秩序。公厕里面的卫生情况都不错,每个点位每隔一小时就要做一次保洁记录,包括清扫蹲坑马桶小便池、墙壁/门/隔板、烘手机、地板、水槽、镜面,以及更换垃圾袋、洗手液和厕纸,保证环境整洁、垃圾袋不满溢、洗手液和厕纸够用。
2018年,杭州提出了“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其中一大宗旨就是保证厕所“有手纸,无异味”。去年国庆时,杭州的公厕就有不少外地游客点赞,今年,来杭州的不少外地游客依然对杭州公厕给予了肯定——
@hoshea.mao:很多城市的公厕不但要收费,还特别脏。杭州的厕所免费又干净。
@LJ:我们大杭州的厕所在全国算好了,假期人多是没办法的,硬件很好了。
@施襄夏:一个刚刚回国的朋友也说现在杭州比别的城市好多了,特别是这次回来,厕所竟然有纸!
@一鸣:杭州公厕这点做得好,保证有手纸。
-
王者召唤真灵传说手游官方版209.5MB角色扮演
-
千年战争艾吉斯A手游中文官网版14.4MB战略塔防
-
傲游中国2官方网站下载中文手机版地址146.14MB赛车竞速
-
焚天劫手游官网正式版180.72MB角色扮演
-
火柴人战争遗产手机游戏下载最新版88.92MB战略塔防
-
偷摸插队游戏安卓版(Sneak the Line)24.45MB益智休闲
-
元梦之星手机版最新版20231.11GB | 游戏2023-09-28
-
少女前线2追放wiki公测103.23MB | 游戏2023-09-28
-
孤独战机378.51MB | 游戏2023-09-28
-
夸父追日22.98MB | 游戏2023-09-28
-
烟雨江湖v1.124.48452 | 游戏2023-09-28
-
苍之纪元v1.0.827 | 游戏2023-09-28